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441篇
化学   1165篇
晶体学   69篇
力学   185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74篇
物理学   8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柠檬酸盐硝酸盐燃烧法,在较低的温度(900℃)下成功地合成单一晶相Gd3Al5O12∶Eu3+发光粉体,紫外激发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粉体615 nm和593 nm荧光发射源于Eu3+的5D0-7F2和5D0-7F1跃迁.该方法中各工艺条件(如pH值、柠檬酸/金属离子比、煅烧温度)对Gd3Al5O12∶Eu3+发光性能均有影响,通过试验得出了获得最佳发光性能荧光粉体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2.
热重质谱联用(TG/MS)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两种商品型分析仪器热重(TG)和质谱(MS)联用,并将这一热重质谱联用系统(TG/MS)应用于含酚废水的催化氧化和煤燃烧的过程研究,在获取样品重量变化的同时对逸出气相产物进行了在线检测,获取了苯酚氧化反应的历程和煤燃烧过程中氮、硫氧化物的逸出信息。  相似文献   
63.
王彬成  张波  林瑞森 《分子催化》2002,16(6):413-418
为进一步提高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吸热能效,考察了吸热型碳氢燃料NNJ-150在USHY和HZSM-5混合分子筛以及银、镧改性混合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结果表明,在Ag-LaUSY Ag-LaZSM-5(75:25)混合分子筛催化NNJ-150裂解反应中,低碳烯烃选择性较高,催化剂寿命较长。采用此催化剂,能较好满足吸热型碳氢燃料裂解的需要。  相似文献   
64.
油烟污染及其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烹调油烟已经成为城市三大公害之一,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 油烟治理势在必行. 本文介绍了油烟的组成、分析方法和主要危害, 阐述了各类油烟净化技术的技术特点, 分析了油烟净化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指出催化燃烧技术是油烟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5.
垃圾衍生燃料流化床燃烧过程中HCl和NOx的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床总高为4040mm的变截面流化床中试规模装置内,研究垃圾衍生燃料(RDF)在气化和燃烧不同阶段中NOx和HCl的生成特性。含NaCl的垃圾衍生燃料在流化床内燃烧,燃烧低于640℃时,Ca(OH)2的脱氯效果比较好;但随着温度升高,烟气中HCl的体积分数迅速增长,但脱氯效果明显受到CaCl2化学反应平衡的限制。燃烧状况特别是氧的体积分数对NOx的生成影响比较大。含氮量高的RDF燃烧产生NOx的体积分数明显高于低含氮燃料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66.
氧瓶燃烧—冷原子吸收法测煤样中痕量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氧瓶燃烧-针筒注射-冷原子吸收法测煤样中痕量汞,并对测定条件进行研究。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汞含量在0 ̄10.0ng/50ml时遵守比耳定律。用于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7.
氧弹燃烧灰化法测定有机物中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氧弹燃烧法灰化有机物进行元素测定,操作简便,快速,无污染,该方法用于有机物中磷的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8.
石油焦与煤混合燃料热重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是高效处理石油焦的有效方法,作者对选用的石油焦和煤不同配比的混合燃料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使用常压高温热天平研究、分析了各配比混合燃料的热解特性和燃烧特性。并根据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各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即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0。结果表明,各混合燃料热解起始温度大致相同,随煤焦比减小,挥发分析出速率变缓,最大释放速度所对应的温度升高,最终失重率减小,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减小;随煤焦比增大,混合燃料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逐渐降低,最大燃烧速率所对应的温度降低,燃烧特性指数增大;随煤焦比减小,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增大。  相似文献   
69.
Cu-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恒定二价与三价阳离子比为3(nM2+/nM3+=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u含量的系列水滑石前驱物, 800 ℃焙烧4 h形成复合氧化物(CuO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5%、10%、15%、20%、30%、40%)用作柴油车排放碳颗粒物燃烧的催化剂,并采用XRD、BET、TG-DSC、FT-IR、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u、Mg含量对材料前驱物物化性能的影响及对其衍生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Mg含量对材料的热稳定性、比表面和催化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Mg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Cu含量增加,催化剂比表面下降,但比表面不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CuO含量为15%时,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碳颗粒物的起燃温度(T10)和半转化温度(T50)分别为336 ℃和409 ℃.在CuO含量≤30%时可以形成结构完整的水滑石前驱物, CuO含量为40%时出现Cu(OH)2杂相; CuO含量< 20%时,经高温焙烧可得到均匀的复合氧化物, CuO含量≥20%时出现CuO偏析. TPR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复合氧化物的组成决定了材料的可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70.
旋流煤粉燃烧的一维综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展了综合考虑气-固两相旋流流动,气相燃烧,颗粒相变与燃烧及两相辐射传热的旋流煤粉燃烧-维数学模型,给出了气-固两相能量方程中颗粒相就源项的计算表达式,应用这一模型对涡旋燃烧炉环形通道内多组工况的旋流气体燃烧和煤粉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炉内温度分布和燃烧效率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旋流煤粉燃烧的一维综合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