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化学   276篇
晶体学   49篇
力学   39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2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采用熔化淬火工艺制备Bi6Se9Ge4CuOx。块材和粉末压实样品均在300℃进行了热处理,该温度远低于玻璃转变温度419℃(由DTA热重分析得知)。无论是末经处理还是热处理后的样品,都具有多相结构。热电势测量结果表明,可能有电子和空穴的导电。载流子的导电类型主要取决于热处理条件。热电势以扩散分量为主,声子曳引可以忽略。跳跃导电是常见的,而半金属行为只在特殊的热处理条件下出现。  相似文献   
62.
钢铁材料的热处理就是通过对工件的程序加热与冷却,使之达到特定性能所要求组织的工艺,加热是在一定介质中进行的,故而涉及高温下工件与介质间的化学反应。钢材在加热时如果保护得当,处理后不仅能改善其性能,同时也可减少其烧损(氧化),并有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据统计每辆卡车的热处理工件,如不进行保护,烧损达7.5%,计重40—50kg。又国外的汽车齿轮可行驶20万公里,未经保护的热处理齿轮寿  相似文献   
63.
二氧化钛微晶结构相变与光致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钛酸四丁脂为前驱体制备了二氧化钛(TiO2)胶体,将其粉末在不同温度下作热处理,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TiO2由板钛矿相经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在808℃左右出现一级相变。原始粉末样品以及在600℃以下热处理的样品,在400nm处可观察到TiO2纳米晶的带边发光,在470nm处可观察到表面态发光;当热处理温度达到850℃时,主晶相转变为金红石相,400nm处的带边发光峰消失,位于470nm处发光峰成为最强峰,但强度减弱,并且样品发光的波长范围明显变窄。其原因是,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晶粒不断长大,量子限域效应减弱乃至消失,晶粒的表面状况发生变化,导致样品的荧光发射行为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4.
采用自制浆罐式砂水冲蚀磨损试验装置研究了4种经不同条件热处理的NiTi合金与1Cr18Ni9Ti不锈钢的冲蚀磨损性能;采用XL-3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的冲蚀磨损表面形貌;采用MH-6型显微硬度计测量NiTi合金硬度;采用自制拉伸装置测量NiTi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5种试样的冲蚀磨损量随着冲蚀时间、冲蚀速度、砂水比及砂粒度的增加而增大,4种NiTi合金的耐冲蚀性能相近,均明显优于1Cr18Ni9Ti不锈钢,其中试样NiTi-3和NiTi-1表现出较好的耐冲蚀性能;硬度并非NiTi合金冲蚀磨损性能的决定因素,超弹性和超塑性是NiTi合金具有较好耐冲蚀性的主要原因,热处理使得NiTi合金的超弹性变形量减小,但增加了NiTi合金的塑性变形量;合金丝磨损表面不同部位的磨损机理不同,中部为典型的变形磨损,侧面为微切削磨损,5种试样均表现为典型的韧性材料冲蚀磨损特征.  相似文献   
65.
在氩气气氛和1173 K保温条件下对La0.63 Gd0.2 Mg0.17Ni3.1 Co0.3 Al0.1储氢合金进行不同时间(t=8 ~168 h)的热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EPMA)和电化学测试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退火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演化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组织由Ce2 Ni7型、Gd2Co7型、Pr5 Co19型、PuNi3型和CaCu5型相组成,其Ce2 Ni7型相的丰度为78.9%,随退火时间的延长,退火合金中Ce2 Ni7型相的丰度逐渐增加,当退火时间t=168 h时其相丰度达到94.5%,Ce2 Ni7型相结构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随退火时间增加而减小.电化学测试分析表明,退火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与Ce2 Ni7型相的丰度有密切关系,退火时间对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影响不大,但合金电极放电容量随退火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当t=168 h时,合金电极放电容量达到最大值386.8mAh·g-1;退火时间对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的提高和改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退火时间t=16~168 h时,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电极容量保持率S100=90.3%~91.5%.热处理能有效改善合金电极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性能,但不同退火时间对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6.
以高锰酸钾和醋酸锰为前驱体, 通过液相沉淀法合成得到二氧化锰. 在不同温度热处理条件下研究二氧化锰的结构转变及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 采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镜(SEM), 氮气物理吸附和热重(TG)等手段表征产物的结构特点; 采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表征其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 合成的二氧化锰是具有中孔特征的α-MnO2, 比表面积为253 m2·g-1, 颗粒尺寸在50-100 nm之间. 350 °C以下的低温热处理使氧化锰仍能保持α-MnO2的晶体结构, 比表面积为170 m2·g-1左右, 单电极比电容值由原来未热解时的267 F·g-1增加到250 °C热处理后的286 F·g-1. 高温热处理(>450 °C)导致氧化锰逐渐过渡为α-Mn2O3, 且表面积下降约为30 m2·g-1, 比电容急剧下降. 低温热处理后氧化锰的电化学稳定性明显提高, 在50 mV·s-1的快速扫描速率下, 电极具有良好的倍率特性.  相似文献   
67.
电气石属三方晶系的硼铝硅酸盐,主要有铁电气石、锂电气石、镁电气石、钠-锰电气石等品种,因含不同的过渡元素或色心而呈绿、蓝、黄、红、粉、棕和黑色。选取棕褐色电气石样品在还原和中性气氛加热3 h,结果显示,600 ℃晶体出现大量裂隙;500和450 ℃棕褐色调减弱,透明度大大提升,500 ℃裂隙稍多;350 ℃加热,样品变绿黄棕色;250 ℃加热样品略微变浅,仍为棕褐色调;加热后∥c轴切面见明显绿色与棕色二色性,垂直c轴切面,即{0001}面,为棕色;综合显示,最佳变色温度在450~500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红外吸收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对热处理前后样品进行分析,样品属于富Mn和Fe的锂电气石。样品中红外特征吸收峰在3 800~3 400,1 350~1 250,1 200~800与800 cm-1,近红外光谱有4 720,4 597,4 537,4 441,4 343,4 203和4 170 cm-1特征峰。热处理后,由M-OH(M为Al,Mg,Fe和Mn等)伸缩和弯曲振动所致的3 800~3 400 cm-1吸收峰减弱,600 ℃消失,与加热失水行为导致的结构水弯曲/伸缩振动减弱有关;近红外光谱4 170和4 720 cm-1吸收消失。棕褐色电气石在∥c轴切面的可见光范围内具有715,540和417 nm吸收带,依次为Fe2+ d-d(5T2g→5Eg)跃迁、Fe2+→Fe3+(IVCT)、Fe2+→Ti4+(IVCT)所致。样品具有高的Mn含量,417 nm附近的吸收可能存在Mn2+ d-d (6A1g→4A1g, 4TEg)自旋禁阻跃迁产生的413/414 nm叠加。热处理使Mn3+还原成Mn2+,Mn2+增加导致414 nm吸收峰增强,因此417 nm附近吸收带变化不大。同时,热处理后与Mn3+有关的520 nm吸收也同时消失,520 nm吸收带的存在也可能是540 nm吸收带呈非对称吸收峰的原因。450 ℃以上热处理后,715和417 nm吸收带变化不大,位于绿光区的540 nm吸收带消失,分析认为加热使得部分Fe3+还原为Fe2+,导致Fe2+→Fe3+(IVCT)减少,在∥c轴切面上540 nm吸收显著减弱。540 nm吸收带在绿色光区域,其消失导致绿色光透过,样品呈绿色。  相似文献   
68.
硫酸钡沉淀滴定法测定热处理盐浴中氯化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9.
李腾  李卫  潘伟  李岫梅 《物理学报》2005,54(9):4389-4394
研究了高矫顽力型FeCrCo合金的磁性和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合金成分及热处理 条件可以明显提高FeCrCo合金的矫顽力.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得出结论:主体元 素含量的提高和微量元素的掺杂可以有效地控制相的组成,磁场热处理导致强磁性相和弱磁 性相的分离,回火后形成起磁硬化作用的调幅结构.该调幅结构中较大的两相成分差有利于 提高FeCrCo合金的矫顽力. 关键词: 矫顽力 调幅分解 磁场热处理 两相结构 成分差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