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69篇
化学   9316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144篇
综合类   244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47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580篇
  2003年   628篇
  2002年   640篇
  2001年   641篇
  2000年   609篇
  1999年   627篇
  1998年   461篇
  1997年   459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456篇
  1994年   325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394篇
  1991年   348篇
  1990年   322篇
  1989年   314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4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中微量铜和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光谱实验室》1997,14(6):44-46
利用浓硝酸和浓盐酸消解磷石膏固体样品,选择了这两种酸的最佳用最,建立一种磷石膏样品处理方法。研究了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吸取含盐量高的样品溶液,测定其中CU和pb的可行性。一份样品进行7次测定,结果表明,CU和Pb的RSD分别为2.6%和2.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88%一105.04%和91.20%-103.60%。  相似文献   
942.
943.
944.
945.
双叉同时进液氢化物发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双叉同时进液氢化物发生器,考察并确定了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砷的条件,并同时应用于砷、锑等元素的测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析快速,检测限低,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46.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文研究和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Fe(Ⅲ)的新体系,反应介质为盐酸-邻苯二甲酸氢钾(pH2.2)缓冲溶液,催化体系为痕量Fe(Ⅲ)催化过硫酸铵氧化邻甲氧基酚的自聚反应。研究了此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动力学参数及反应机理,考察了21种干扰离子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新型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Fe(Ⅲ)的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0.07~1.1μg·(25mL)~(-1)。方法灵敏度远远高于普通光度法,检出限为5.4×10~(-8)g·L~(-1)。方法应用于自来水、河水、城市污水、豆奶粉和茶叶中痕量Fe(Ⅲ)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36%~3.4%,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7.3%~102.7%,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47.
本文报道一种新的测定δ-氨基乙酰丙烯(δ-ALA)的分光光度法,方法基于δ-ALA被缩合成吡咯衍生物后,在酸性条件与Fe^3+生成橙红色配合物,其λmax为480nm,ε为6.6×10^3L.mol^-1.cm^-1,线性范围10~400μg/25mL,回收率94~104%。  相似文献   
948.
果汁中抗坏血酸的间接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49.
光度法测定水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光度法,在pH5.0的缓冲溶液中,2 羟基 5 磺苯偶氮苯亚甲基肼基 2′ 羟基苯(R)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相互作用,当向R中加入CTMAB,立即生成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540和570nm;摩尔吸光系数ε=2.2×104L·mol-1·cm-1。由此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吸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的CTMAB。试验了该体系的酸度、温度、时间、浓度等最佳反应条件。在0.005×10-5~2.2×10-5mol·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μg·ml-1。  相似文献   
950.
一种测定铬(Ⅵ)的超高灵敏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杨元  陈远慧 《分析化学》1991,19(1):92-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