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4篇
力学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以浙江省北雁荡山火山碎屑涌浪堆积的研究资料为基础,结合国外学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火山碎屑涌浪堆积的一般特征,提出了火山碎屑涌浪堆积的主要鉴别标志,并对火山碎屑涌浪堆积的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漫话地球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尉蓝色的旋转大球,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她的产生,演变,兴衰和发展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不懈探索的重要科学领域之一.一、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太阳系里的天体,地球的起源是太阳系起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达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占了整个太阳系数以万计的天体质量总和的99%左右.太阳几乎“主宰”着太阳系的一切:光和热的效应,生命的维持和发展,以及支配着各天体的运动等.据天文学家推算,66亿年前的宇宙充满了尘埃,星际有机分子和宇宙射线等“原始星云”.由于星云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形成了各个不同的引力中心,其中之一便形成了原始太阳.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宇宙中的出现,就使得世界上有些事物会有两部历史.譬如说一块稀世的钻石,它孕育在古火山的中心,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经亿万年岁月,渐变生成,这是大自然为它的“生命”撰写的自然史;被人们发现后,切割、磨琢、转辗人间,就有了人类为它的“传奇”撰写的漫游史.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冈山大学(Okayama University)的三桥亮司(Ryoji Mitsuhashi音译)和同事熔化平面结构分子二萘品苯(picene)后掺入钾、铷离子,使其在18K(约?255℃)时出现超导性质。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碳水化合物超导体。有趣的是,二萘品苯的同分异构体--同样由5个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球深部炽热的岩浆沿通道上升,穿过地球表层薄弱的地方喷出地面,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和碎屑流等物质围绕喷口堆积形成的不同形状的山丘就是火山。与我们常见的连绵起伏的山脉不同的是,火山大多呈现出孤  相似文献   
16.
电催化在水电解、燃料电池等能源和环境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催化火山关系是预测和理解催化剂活性趋势的通用和标准工具.N?rskov等提出的基于最大反应自由能(ΔG0max)的现代电催化火山关系理论,由于未充分考虑电极电位、中间体及毒物的表面占位以及溶液pH等对电催化动力学的影响,在高活性催化剂的准确预测方面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17.
江婷  蒲洪  段燕文  颜晓晖  黄勇 《有机化学》2021,(5):1804-1820
链霉菌是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但从土壤来源等普通生态环境筛选出的链霉菌中发现新化合物的比例有所降低.深海、沙漠、火山或极地属于极端环境,从中分离出的链霉菌因其特殊气候、地质或营养条件等的差异,有可能产生较多新颖天然产物,综述了2009年至2020年来从深海、沙漠、火山或极地链霉菌中发现的155个新天然产物,介绍了它们的结...  相似文献   
18.
西昆仑山第四纪火山的分布与K-Ar年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海拔4600m以上的西昆仑山顶部分布着一群年轻火山,其中半数以上是作者新发现的。这是地球上分布最高的火山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火山的分布和产状,系统测定了火山岩的K-Ar年龄,指出西昆仑山的火山活动几乎都发生在第四纪,大体可分6个火山幕,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发生在1951年5月27日。  相似文献   
19.
次声波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是10-4Hz~20Hz。这种声波人耳虽然听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这种声波在声学范围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由于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因此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次声波与超声波不同,通常具有破坏作用,是有害的。次声波的研究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以后的50多年时间虽然少有研究,但人们发现天然次声和人工次声都对人的状况和行为具有强烈的作用。次声波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式武器,不仅能用来消灭敌人,而且还可以用来摧毁工业和民用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从近期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说起, 简述了火山、地震、海啸等灾害的爆发机理, 探讨了潮汐这一引发灾害可能诱因的本质内涵和其对地壳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