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4篇
  免费   1950篇
  国内免费   1355篇
化学   2048篇
晶体学   80篇
力学   1606篇
综合类   228篇
数学   3163篇
物理学   2324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界面缓蚀剂的吸附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甘复兴 《电化学》1999,5(2):157-161
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阳极脱附电位可作为评价缓蚀剂吸附稳定性的一个经验参数:缓蚀剂吸脱附诱导的电化学振荡是缓蚀体系的一种特殊失稳状态,即缓蚀剂吸附过程与电极反应中间吸附态产物耦合的结果;卤素离子的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某些有机缓蚀剂的吸附复盖度,而且可以增强其吸附稳定性;微分极化曲线是研究吸附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2.
溶液中镉(Ⅱ)与某些氨基酸配合物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镉(Ⅱ)与某些氨基酸(其中包括丙氨酸(ala ̄-)、亮氨酸(leu ̄-)、色氨酸(try ̄-)、苯丙氨酸(phe ̄-)配合物在离子强度I=0.10(KNO_3)、温度为15℃、25℃、35℃和45℃条件下的1、2级稳定常数,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了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热力学焓变ΔH,并进而求出了相应的自由能变化ΔG和熵变ΔS,发现配合物的稳定性与氨基酸配体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43.
6′-对位取代苯乙烯基吲哚啉螺吡喃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亚甲基吲哚啉和取代水杨醛缩合得到十三种新的烷基苯乙烯基吲哚啉螺苯并吡喃。在苯并吡喃部分含有硝基的螺吡喃显示出逆光致变色行为,其它的则为普通光致变色化合物。同时,结果表明,化合物异构体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而且还取决于介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邱化玉  邓从豪 《化学学报》1997,55(8):742-746
本文用RHF/3-21G^*解析梯度方法研究了溴代类卡宾H2CMBr(M=Na,K)势能面的主要特征, 得到了它们各自的三种平衡构型及两种异构化的过渡态构型, 并用二级微扰方法进行了能量的相关能校正, 计算了振动频率, 以确证平衡构型和过渡态。计算结果表明, 溴代类卡宾H2CMBr(M=N,K))的三元环构型是最稳定的几何构型, 其它的两种构型σ-配合物和p-配合物, 也是势能面上的极值点, 但能量相对较高, 不稳定。本文分析了各构型的特点, 对其化学反应特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5.
利用差热分析,原位XRD技术,高温条件下的焙烧和水蒸气处理并关联其催化性能变化,研究了SAPO-34分子筛的热及水热稳定性,差热分析结果表明,SAPO-34的骨架破坏温度高于1300K,原位XRD跟踪研究证实,SAPO-34分子筛原粉在高温焙烧以除掉有机胺及随后的降温过程中无明显的骨架破坏;而焙烧型SAPO-34在空气中放置一定时间后,水分子吸附微孔中明业降低样品的XRD峰强度,且降低幅度随放置时  相似文献   
46.
47.
48.
分析了60℃、1. 0×104mg/L氯化钠盐水和模拟地层水中纳米SiO2/HPAM/SDS分散体系的浊度实验及Zeta电位,发现Ca2+、Mg2+离子是体系失去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根据沉降实验及Zeta电位分析仪探讨了降低p H值和添加络合剂对模拟地层水中纳米SiO2/HPAM/SDS体系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及机理,同时利用流变仪及界面张力仪分析了两种方法对体系驱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降低,体系的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但SiO2周围H+保护层的形成及水化作用力的增强改善了体系的稳定性;络合剂Na2EDTA、ATM P和Na4EDTA均能增强体系的稳定性,Na2EDTA和ATM P络合Ca2+、Mg2+的同时降低了体系的p H值,而体系的黏度随p H值的降低急剧下降; Na4EDTA加入后,体系的p H值增大,稳定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使体系的Zeta电位绝对值、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增强。因此,在SiO2质量分数为0. 5%的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 4%的Na4EDTA(最佳质量分数),采收率提高了3. 1%。  相似文献   
49.
电化学还原CO2可实现CO2的资源化转化,是缓解因其过度排放所导致诸多环境问题的关键技术. 本文提出了一种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构型CO2还原电解单池的结构设计,可同步实现气体扩散阴极两侧CO2的供给与电解质液层的更新. 基于该MEA构型电解池,实验考察了电解质液层中KHCO3浓度和更新与否对氮掺杂石墨烯锚定的Ni电极表面CO2电还原制备CO的反应活性、产物分布与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若电流密度低于5 mA·cm-2,KHCO3浓度显著影响电解电势而非产物分布. CO2还原电解单池在稳定运行中存在着“可逆”与“不可逆”两种衰减模式. 其中,阴极/电解质界面处催化剂的流失是 “不可逆”衰减形成的原因;而电解质液层中KHCO3溶液的流失导致了MEA构型CO2还原单池的“可逆”衰减,周期性更新KHCO3电解质是降低其“可逆”衰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采用薄膜分散法合成磷脂微囊,根据胶粒的双电层理论,通过在微囊中加入氯化锰、氯化钙和氯化镁电解质溶液,使微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研究发现加入氯化锰和氯化钙溶液,微囊胶体的粒径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加入一定浓度氯化镁溶液,其粒径明显变大.为了进一步增加磷脂微囊稳定性,将氯化锰、氯化钙、氯化镁磷脂微囊胶体分别与海藻酸钠(SA)溶液混合.结果表明,氯化镁与SA几乎不能形成水凝胶,氯化钙与SA形成水凝胶能力强于氯化锰.微囊胶体溶液中的磷脂酰丝氨酸(PS)可以与Ca~(2+)和Mg~(2+)键合形成PS-Ca~(2+)和PS-Mg~(2+),但不能与Mn~(2+)键合形成PS-Mn~(2+).对氯化钙磷脂微囊与海藻酸钠合成的复合水凝胶的形貌、溶胀率及细胞毒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氯化钙与SA形成的水凝胶可以捕获胶体中磷脂微囊,且形貌规整,结构稳定,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