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2篇
  免费   6447篇
  国内免费   2744篇
化学   3310篇
晶体学   439篇
力学   1398篇
综合类   371篇
数学   2442篇
物理学   16203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80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690篇
  2014年   1367篇
  2013年   952篇
  2012年   1018篇
  2011年   1190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1232篇
  2008年   1482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1099篇
  2005年   938篇
  2004年   956篇
  2003年   782篇
  2002年   722篇
  2001年   641篇
  2000年   604篇
  1999年   496篇
  1998年   496篇
  1997年   508篇
  1996年   435篇
  1995年   461篇
  1994年   380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330篇
  1991年   287篇
  1990年   264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61.
Photodissociation of p-aminobenzoic acid at 266 nm was investigated by probing the nascent OH photoproduct employing the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technique. It was found that the nascent OH radical was vibrationally cold and its rotational state distribution conformed to be a Boltzmann behavior, characterized by a rotational temperature of 1040±110 K. The rotational energy of OH was determined to be 8.78±0.84 kJ/mol. Between the two spinorbit states of OH, ^2Ⅱ3/2 and ^2Ⅱ1/2, the former was found to be preferentially popul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I(A') state for the A-doublet was dominant. Finally, a probabl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OH produced from the photodissociation of p-aminobenzoic acid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62.
用IR,NIR光谱法结合簇类的独立软模式(SIMCA)识别方法对植物油脂进行分类识别,建立了识别二元、三元植物调和油脂的测定方法。应用NIRCal5.2软件的SIMCA技术,分别为所制备的植物调和油脂建立了IR和NIR识别模型,并讨论了光谱处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来提高模型的分类识别效果。分别以各种植物调和油脂的IR和NIR光谱为变量,随机抽取2/3的样本作训练集,建立了各个调和油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模型;1/3作验证集,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识别。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CLU-PCA)方法考察调和油的IR,NIR光谱信息与其纯油的主成分分布。结果显示,在4000~10000cm-1光谱范围内,SIMCA可以对15种二元调和油和2种三元调和油的NIR光谱分别聚类并识别;并对10种二元调和油和2种三元调和油的IR光谱分别聚类并识别。IR以4个波数1099,1119,1746与2855cm-1的吸收值作为分析基础,选择不同的主成分数及数据预处理方法。各种油脂的SIMCA分析的分类精度均为100%,调和油的验证识别准确率100%,最低识别比例为1%,且IR识别灵敏度高于NIR。  相似文献   
963.
制备了可用作氨基酸及小分子聚合物的MALDI-FTMS分析基质的β-环糊精包覆多壁碳纳米管.通过引入β-环糊精改善其碳纳米管亲水性.所制备的β-环糊精包覆多壁碳纳米管的扫描电镜图表明,该碳纳米管呈现纳米带状结构.与通常的氧化碳纳米管相比,所制备的β-环糊精改性CNT具有更低的背景信号.进一步采用氨基酸及聚乙二醇等小分子化合物对所制备的碳纳米管进行评价,得到很强的氨基酸及聚乙二醇的碱金属离子加合峰,表明该材料可使小分子化合物解吸离子化,且背景干扰小不会影响到小分子化合物检测.由此可见,制备的β-环糊精包覆多壁碳纳米管适于小分子化合物的MALDI-MS分析.  相似文献   
964.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对磷脂类分子在小鼠肝组织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质谱成像技术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磷脂类分子分布的分析方法.以7 g/Lα腈基-4-羟基肉桂酸的50%甲醇溶液(含0.2%三氟乙酸)作为基质,采用正离子采集模式,准确鉴定了5类13种磷脂类分子,其分子量主要分布在700~9...  相似文献   
965.
苗楠  张宇  张建业  邹汉法 《分析化学》2011,39(5):605-610
考察了3,4-二氨基苯基苯甲酮(DABP)作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新型基质分析磷脂的能力.与传统基质2,4,6-三羟基苯乙酮(THAP)、2,5-二羟基苯甲酸(DHB)、α-氰基-4-羟基肉桂酸(CHCA)相比,用优化后的DABP基质溶液体系McOH-H2O-HCI(80:20...  相似文献   
966.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快速测定了水解胶原蛋白粉的分子量.分别以α-氰基-4-羟基内桂酸、2,5-二羟基苯甲酸和芥子酸为基质,在正离子模式下对水解胶原蛋白粉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芥子酸为最适宜基质,分析条件为线性方式和反射方式相结合,可准确、快速确定水解胶原蛋白粉的分子...  相似文献   
967.
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它会被湖泊或海洋中沉积物或悬浮物所吸附,并在生物体内富集,成为持久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水体一旦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生物的食用卫生质量就会受到影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其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但不能实  相似文献   
968.
利用激光诱导沉积的方法直接在光纤端面沉积了银纳米膜,并用SERS光谱监测了这一沉积过程,在光纤端面上生成的银膜出现了“年轮”状宏观形貌,这种形貌与激光在光纤中的干涉与衍射条纹分布相一致,证明了这种现象是由激光诱导反应引发的. 结合实验结果进一步讨论了银纳米膜的形成机理. 在光纤上沉积的银纳米膜作为光纤SERS传感器的基底与其它制备基底的方法比较也具有实验操作简便,耗时短,重现性好,SERS增强效果强等诸多优点,是一种非常好的制备光纤SERS传感器基底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9.
Span/Tween混合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制备纳米铁及脱硝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Span 80和Tween 60为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的形成。以电导率及目测法为表征手段,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多因素对W/O型微乳液最大增容水量的影响,探明了该乳液形成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970.
“合理”QSAR模型是指在了解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模式的前提下建立定量构效关系, 这样避开了传统做法仅仅依靠样本集分子自身信息来构建预测模型的诸多弊端. 本文将此思想应用于肽/蛋白质亲和活性的研究当中, 借助于遗传算法作为虚拟受体结合靶点及相互作用模式的筛选手段得到了一种新的建模技术: 肽/蛋白质结合模式遗传虚拟筛选(genetic virtual screening of combinative mode for peptide/protein, GVSC). 该法成功解决了“合理”QSAR研究中的难题, 即大多数情况下受体结构未知而难以了解配基与之发生的结合方式. 分别使用58个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18个Camel抗体蛋白cAb-lys3双位点突变残基对GVSC加以检验, 其结果表明GVSC能够较好地阐明配基与受体之间的作用机理, 并能得到优于传统方法的QSAR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