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01篇 |
免费 | 10013篇 |
国内免费 | 1138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9001篇 |
晶体学 | 814篇 |
力学 | 1318篇 |
综合类 | 704篇 |
数学 | 2596篇 |
物理学 | 307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8篇 |
2023年 | 1077篇 |
2022年 | 1250篇 |
2021年 | 1297篇 |
2020年 | 936篇 |
2019年 | 1130篇 |
2018年 | 821篇 |
2017年 | 1170篇 |
2016年 | 1165篇 |
2015年 | 1429篇 |
2014年 | 2678篇 |
2013年 | 2338篇 |
2012年 | 2241篇 |
2011年 | 2588篇 |
2010年 | 2354篇 |
2009年 | 2500篇 |
2008年 | 2790篇 |
2007年 | 2337篇 |
2006年 | 2537篇 |
2005年 | 2066篇 |
2004年 | 2122篇 |
2003年 | 1850篇 |
2002年 | 1696篇 |
2001年 | 1512篇 |
2000年 | 1392篇 |
1999年 | 1263篇 |
1998年 | 1177篇 |
1997年 | 1239篇 |
1996年 | 1150篇 |
1995年 | 1130篇 |
1994年 | 934篇 |
1993年 | 869篇 |
1992年 | 948篇 |
1991年 | 814篇 |
1990年 | 759篇 |
1989年 | 702篇 |
1988年 | 235篇 |
1987年 | 154篇 |
1986年 | 77篇 |
1985年 | 71篇 |
1984年 | 37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9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从2010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上获悉,《强》刊2009年的影响因子为0.467,总被引频次为1 546。CJCR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进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数据库为基础,选择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92.
采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结合一新型多通池搭建了一套模拟呼吸气体中CO_2同位素丰度的测量装置.气体的压强、温度和流速被很好地控制且均能保持长期的稳定性;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光谱基线,对光谱进行归一化,很好地消除了功率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移窗-回归技术消除频率漂移对同位素丰度测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移窗-回归法的引入不仅延长了系统的稳定时间,还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小波去噪的应用获得了比多光谱平均法高2倍的信噪比;系统的稳定时间为100 s;Kalman滤波后系统测量精度为0.067‰. 相似文献
193.
高功率固体激光是激光聚变、高能量密度物理与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必需的实验手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一辈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邓锡铭、于敏等人以敏锐的科学洞察力与超前的战略眼光,开创了中国激光聚变研究的宏伟工程,为中国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东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作为激光聚变研究的总体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国内优势单位,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下,推动与组织了中国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与装置研制的快速发展。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作为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研发的总体单位之一,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坚持三十余载,实现了中国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研发历程中的两次“突破”,即突破新一代高功率钕玻璃激光技术,相继研制成功了亚洲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神光-Ⅲ原型装置和神光-Ⅲ激光装置;突破百太瓦超短超强激光关键技术,建成了国内首台输出能力高达200 TW的SILEX-Ⅰ超短超强脉冲激光装置。两次“突破”,不但有力地支撑了中国激光聚变与相关基础科学研究的高速发展,同时实现了中国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发展由“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跨越,奠定了由“望其项背”到与美、法先进国家“三足鼎立”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4.
195.
利用空问诱导色散补偿介质色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超短脉冲贝塞尔光束在色散介质中的传输特性,指出空间诱导色散效应可以用来补偿介质色散作用,从而可以在色散介质中实现无衍射无色散的类时空孤子波的传输。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的具有反常色散性质的空间诱导色散可以有效地补偿介质色散。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由于超短脉冲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无色散传输距离受到高阶色散效应和贝塞尔光束空间受限两方面的限制,无衍射无色散传输只能在有限距离内近似实现。通过增加脉冲长度可以减小高阶色散效应的影响。在传输距离小于衍射距离时,空间诱导色散效应可以很好地描述脉冲演化和色散补偿过程。 相似文献
196.
从电子上看康普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康普顿效应中,散射光子与入射光子的频率不同,但在电子静止的参考系,可以证明光子的频率在碰撞前后相同。 相似文献
197.
198.
激光除漆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型清洗技术,对激光除漆物理过程和机理的研究是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基于LIBS技术,测量得到油漆去除过程中等离子体的发光光谱,计算出油漆样品去除前后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和温度,研究了油漆中特征元素对应的光谱特征峰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激光作用脉冲数量的增加,油漆去除深度逐渐增加,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温度在将漆去除干净的最后几个脉冲作用时呈下降趋势。油漆中Ti元素的所对应的特征峰信号持续时间为2个μs,油漆去除前后信号强度呈现跳跃减少,该现象可用于快速、准确、实时的判断油漆去除情况。 相似文献
199.
牙齿龋损是人类一种广泛存在的口腔疾病,如何能够尽早的发现早期龋齿,对患者牙齿龋损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基于光热效应的光热锁相热成像技术,光热锁相热成像技术具有无损伤、高效率及探测面积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材料的无损检测。基于光热锁相热成像技术原理对人为模拟龋损的人类离体牙齿组织进行成像检测试验研究。首先开展了对不同模拟龋损位置离体牙齿的光热锁相成像试验,采用防酸指甲油对牙齿组织测试面进行开窗受控龋损(开窗大小为5 mm×5 mm),其中模拟龋损部位分别选择在牙齿组织的邻接面及牙颌面。试验结果显示,牙齿组织模拟龋损位置热波幅值增大,相位滞后增大且光热锁相成像的幅值图与相位图与X射线成像相比对模拟龋损部位表现出高敏感及高特异性;光热锁相成像技术对邻接面龋损比牙颌面龋损具有较高特异性。其次开展了对平滑面牙齿组织样本的多天(0,1,2,4及6 d)模拟龋损光热锁相成像跟踪试验研究,牙齿组织龋损程度采用X射线方法进行量化。试验结果表明,当龋损时间小于6 d时,X射线方法无法对龋损位置进行有效识别,而采用光热锁相热成像技术检测模拟龋损1 d的牙齿组织时,幅值差为3.82,相位差为10.57°,证明光热锁相热成像方法对牙齿组织龋损具有较高敏感性。提取的光热锁相成像幅值与相位与龋损时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0.
为了测试不同颜色匹配函数的预测性能,基于灰色、棕色、紫色和蓝色4个目标色,共制作了16对近同色异谱色样对(围绕每个目标色分别制作了4个待比较色),组织14名年龄不同的色觉正常观察者基于心理物理实验方法中的比较法,开展了色差大小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织的老年观察者的锥细胞响应较年轻观察者有所下降,CIE1931的预测性能优于CIE1964。不同颜色区域,各颜色匹配函数的表现各异,在进行某些颜色(如灰色,紫色和蓝色)区域的色度值表征和色差评估时,即便观察视场角大于4°,CIE1931的计算性能仍然优于CIE1964。现有CIE2006匹配函数考虑到晶状体光谱透光率和中央凹的锥细胞光谱响应,下一步可继续强化中央凹锥细胞光谱响应,优化其计算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