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176篇
化学   2152篇
晶体学   152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50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8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41.
不同溶剂制备的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双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多孔聚乳酸( PLA)微球.通过采用具有不同沸点和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制备得到不同多孔结构的PLA微球.结果发现以二氯甲烷、氯仿和甲苯为溶剂制备的微球具有相似的均匀多孔结构,而以乙酸乙酯制备的微球却具有中空结构和多孔的壳层.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了溶剂种类对于微球多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的...  相似文献   
942.
过氧化氢与苯乙烯环氧化的反应机理及溶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氢与苯乙烯环氧化为模型反应, 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Dmol3模块, 模拟计算了过氧化氢与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机理. 并用连续介质-类导体屏蔽模型(COSMO)研究了反应体系分别在三种质子性溶剂(水, 乙醇, 叔丁醇)中的溶剂化效应. 为研究溶剂分子直接参与反应的微观过程, 用离散介质模型模拟了单个水分子、乙醇分子和叔丁醇分子分别对反应的影响. 两种溶剂模型所得的结果一致, 叔丁醇作溶剂时反应活性最好, 乙醇次之; 质子性溶剂能够促进过氧化氢分子的异裂, 形成活性氧物种, 从而使反应能垒降低.  相似文献   
943.
利用溶胶-溶剂热技术制备了锐钛矿型Yb掺杂和未掺杂TiO2纳米粒子,以亚甲基蓝(MB)溶液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脱色率评价其光活性,考察了溶剂热温度、Yb掺杂量和焙烧温度对样品光活性的影响;结合XRD,BET,XPS,FT-IR,DRS和PL表征手段,探讨了Yb掺杂对TiO2光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低量Yb掺杂不仅显著提高TiO2的紫外光活性,也明显提高其可见光活性.Yb掺杂调整TiO2带隙内部电子分布状态,有效抑制光生e-/h+复合,提高量子效率;并且增加表面羟基,增大比表面积,改善表面织构特性,致使紫外光活性提高.然而Yb掺杂并未引起紫外吸收带边红移,其可见光活性的提高应归因于Yb掺杂强化了表面吸附染料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944.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锌黄锡矿结构的Cu2ZnSnS4(CZTS)纳米晶,使用L-半胱氨酸作硫源和络合剂,以金属氯化物作前驱体,在180°C下反应16h成功获得了CZTS微球.使用X射线衍射(XRD)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量色散谱(ED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产物为纯相锌黄锡矿结构的CZTS纳米颗粒,CZTS微球直径为400-800nm,并可观察到微球是由大量厚度约20nm的纳米片构成;将CZTS颗粒均匀分散在异丙醇中,测试后估算其禁带宽度约1.58eV,与薄膜太阳能电池所需的最佳禁带宽度相近.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45.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Er(CCA)3(H2O)2]n·2nH2O(HCCA=香豆素-3-羧酸),通过元素分析和IR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标题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6310(1)nm,b=1.4165(2)nm,c=3.1731(3)nm;β...  相似文献   
946.
具有激发态分子内双质子转移特性的分子在荧光传感器、激光材料、生物分子探针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羟基蒽醌作为蒽醌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具有质子转移特性的次级代谢物,其衍生物已被广泛研究并成功应用于染料、免疫增强和抗癌药物. 近年来,1,5-二羟基蒽醌(1,5-DHAQ)作为一种具有两个分子内氢键的羟基蒽醌衍生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采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结合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溶剂极性对1,5-DHAQ分子激发态分子内双质子转移过程的影响. 1,5-DHAQ分子在甲苯、四氢呋喃和乙腈溶剂中的稳态荧光光谱表明,溶剂极性的改变对1,5-DHAQ的荧光峰位置产生了影响. 瞬态吸收光谱表明,溶剂极性的增大加快了质子转移的速率. 超快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溶剂极性的增大有助于加快1,5-DHAQ分子中的激发态分子内双质子转移过程. 此外,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势能曲线分析表明质子转移的能垒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从而促进1,5-DHAQ分子激发态分子内双质子转移过程的发生,这进一步验证和解释了实验结果. 本工作有助于开发和合成更稳定、高效的羟基蒽醌衍生物.  相似文献   
947.
采用原位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PDMAA)/黏土(clay)纳米复合水凝胶(D-NCgel),黏土在体系结构中充当多官能团交联点的作用.考察了D-NC gel中溶剂水被交换为醇溶剂时,凝胶结构稳定性,溶胀特性,以及机械性能的变化.D-NC gel在醇溶剂中仍能保持完整的三维网络结构,体系没有瓦解.而且,D-NC gel在醇溶剂中表现出依赖于醇溶剂种类的溶剂交换和溶胀行为.在甲醇中,凝胶溶胀度呈现单调增长,但是在其它醇溶剂,如乙醇、1-丙醇或1-丁醇中,凝胶表现出先收缩后溶胀的特殊溶胀行为.通过在醇溶剂中先溶胀后干燥的方法,制备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醇溶剂纳米复合凝胶.与D-NC5 gel相比,D-NC5甲醇凝胶其拉伸力学强度提高了67%(从155 kPa增加到259 kPa),拉伸模量提高了49%(从7.5 kPa增加到11.2kPa).基于凝胶在醇水溶剂中结构可逆性讨论的基础上,探讨了醇溶剂对D-NC水凝胶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948.
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荧光碳点。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透射电镜照片表明,所合成的荧光碳点发光性能优异,分散性好,且无团聚现象。荧光碳点原溶液出现浓度淬灭现象,稀释60倍情况下荧光最强。以酿酒酵母为模型生物,考察了不同生长时期(调整期、对数期早期、对数期中期)的酿酒酵母与不同浓度的荧光碳点共培养后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即使荧光碳点浓度在27.75 mmol.L-1条件下也没有影响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可认为基本没有细胞毒性。比较了相同荧光强度下的荧光碳点与CdTe量子点对酿酒酵母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荧光碳点的毒性显著低于量子点的毒性。  相似文献   
949.
李辉  郑磊  张登  许新  许岩 《无机化学学报》2012,28(7):1477-1482
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梯状链结构新的有机模板硫酸铽盐:(C2H8N)[Tb(SO4)2.H2O](1),并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热重及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其中a=0.568 1(3)nm,b=1.972 7(10)nm,c=0.862 7(4)nm,β=90.658(6)°,V=0.966 7(8)nm3,Z=4。化合物1的骨架结构由TbO8多面体和SO4四面体构成。S(1)和S(2)与Tb(1)相连接,通过3个S-O-Tb连接构成双链,而相邻的双链通过μ3-O(O5)连接形成一个新的梯状链。  相似文献   
950.
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的结合位点预测是计算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难题. 本文对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数据集Benchmark 3.0 中的双链蛋白质复合物进行了研究, 计算了单体的残基溶剂可接近表面积和残基间的接触面积, 并据此提出了蛋白质表面模块划分方法. 发现模块的溶剂可接近表面积与其内部接触面积的乘积(PSAIA)值能够提供结合位点的信息. 在78 个双链蛋白质复合物中, 有74 个体系其受体或配体上具有最大或次大PSAIA值的模块是界面模块. 将该方法获得的结合位点信息应用在CAPRI竞赛Target 39 的复合物结构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本文提出的基于模块的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方法不同于以残基为基础且仅考虑表面残基的传统预测方法, 为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结合位点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