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化学   12篇
综合类   26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Jiang WG  Chen Q  Guo J  Tang H  Li X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12):3329-3333
分析了基本粒子群算法(PSO)、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HPSO)和模糊C-均值算法(FCM)的特点,将模糊C-均值算法引入到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发展和改进了HPSO-FCM算法,并在Fortran语言和MATLAB环境下开发实现HPSO-FCM程序。以2009年6月份的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可见光图像和ENVI-SAT的ASAR微波图像为基础数据,通过波段叠加和主成分分析,得到前3个主成分合成图像。利用HP-SO-FCM算法和非监督学习动态聚类算法(ISODATA)分别对湖南东洞庭湖3个主成分合成图像,进行湿地分类实验。结果表明:(1)将模糊C-均值算法引入到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具有较好的搜索速度和收敛精度,能有效寻找和优化最佳聚类中心。(2)HPSO-FCM算法在多光谱遥感图像湿地分类精度比较高,是一种有效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2.
<正>不久前,深圳检验检疫局食检中心从两批马来西亚进口膨化食品样品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不合格,检出含量分别为国家标准的3.6倍和3倍。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要比呕吐毒素的毒性强30倍,比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强20倍。其急性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慢性毒性可诱发癌变。主要污染的食物是花生、玉米、稻谷、小麦、花生油等粮油食品,且以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受污染最为严  相似文献   
43.
将网络文本应用于旅游体验要素结构特征分析的研究还较少.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携程网的游客点评为文本资料来源,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点评文本进行旅游体验要素编码及要素评价等级评定,整理出西溪湿地公园的旅游体验要素结构和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SNA、IPA等手段深入分析了其结构特征.SNA分析结果显示:该旅游体验结构的整体协调性程度较高;湿地自然景观风貌是结构中最核心的要素;整体结构分化为2个有统计学意义和2个无统计学意义的子群结构等.IPA分析结果显示,各旅游体验要素的表现性得分普遍较高,体现游客的旅游体验评价较高.重要性得分差异较大,表明游客对于旅游体验各要素的感知重要程度存在差异.据此,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4.
联合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化学还原法,对洨河人工湿地水体DOC与COD的变化特征以及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来源、化学结构、腐殖化程度与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以期为深入揭示DOM在人工湿地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河流水体COD 60%以上来自DOC的贡献,而其经过人工湿地后含量的降低则主要是由有机物中的N,H,S,P元素更容易被去除所导致的,其贡献率可达65%。f470/520与BIX两种指数共同指示了水体DOM主要由微生物贡献,表明水体DOM明显受到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三维荧光光谱PARAFAC模型分析显示,人工湿地水体DOM包含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组分,其中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组分比类蛋白质组分更容易被降解,类富里酸与类胡敏酸组分具有相似的分解命运。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与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具有共源性,均主要由类腐殖质组成,二者进入人工湿地后没有产生选择性降解。水体进入人工湿地后E2/E3,A240~400,r(A, C)与HIX指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表明人工湿地对水体DOM的腐殖化程度不会产生显著影响。然而,人工湿地环境不仅有利于形成还原态的DOM,促进水体三价铁的还原,而且可以提高DOM作为电子穿梭体的能力,这可能与DOM的芳香性碳在人工湿地中能够得以更好保存有关。  相似文献   
45.
洪湖水环境特征与湖泊湿地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洪湖湿地水环境的监测调查,分析了洪湖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洪湖湖水除化学耗氧量和总磷略为超标,总体上达到地面水二类标准,保持着良好的水质.洪湖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吸附、吸收、分解水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大量水生植物对水体产生净化作用.湖水溶解氧较丰富,平均为7.403mg/L;洪湖水体氮、磷含量都比较低.洪湖小港出水口水质浓度一般比进水口子贝渊水质浓度要低,特别是NH4^ -N,N02^--N,P04^3 ,TP等指标、其浓度的减少率一般在10%一50%之间.  相似文献   
46.
光谱特征是地物的固有属性,分析地物光谱不仅有助于提高地物识别精度,也是定量遥感研究的基础.然而受限于尺度效应,近地空间采集的光谱与遥感像元尺度的光谱往往差异较大.因此,在遥感像元尺度上揭示湿地典型景观地类的光谱特征,将有助于大尺度湿地遥感分类和植被参数反演精度的提高.以华北平原典型的草型湖泊湿地南阳湖为对象,基于EO-...  相似文献   
47.
湖泊湿地在水情驱动下,形成了以湖泊湿地为核心的多种湿地类型,本研究选择鄱阳湖4种湿地(草洲、泥滩、河口和湖泊湿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不同湿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代谢特征。结果发现,草洲湿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其次是河口,最后是泥滩和湖泊湿地,同时草洲还表现出最高的功能多样性。此外,4种湿地土壤均表现出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但不同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相较于其他湿地类型下土壤微生物,草洲对氨基酸类碳源具有更高的利用能力;泥滩湿地更倾向于利用氨基酸类碳源;河口湿地对酚酸类和胺类碳源具有更高的利用能力;湖泊湿地更倾向于利用羧酸类碳源。相关性分析发现,湿地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主要受含水量和pH的负向影响,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8.
基于地面实测光谱的湿地植物全氮含量估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再生水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市湿地,湿地植物生长状态的大面积监测对于利用再生水的湿地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遥感技术已成为植物生长状态大面积监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北京市典型再生水城市湿地奥林匹克公园南园湿地为研究区,以反映植物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全氮(TN)为研究对象,在测定研究区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香蒲(Typha angustifolia)的叶片光谱及TN含量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建立二者的关系模型,包括单变量模型(比值光谱指数(SR)模型和归一化差值光谱指数(ND)模型),与多变量模型(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并利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和均方根误差(RMSECV)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植物类型相比,利用芦苇反射光谱建立的各种预测模型的精度都高于香蒲;不同回归模型相比,多变量回归模型的精度较高;多变量回归模型中,PLSR模型的精度高于SMLR模型,其R2CV可达0.80,RMSECV仅为0.24,是建立湿地植物光谱与TN含量关系的最优模型。研究成果不仅为湿地植物生长状态遥感探测提供参考借鉴,而且可以为利用再生水的城市湿地监测与管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以泉州湾滨海退化湿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初步研究红树林修复工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化湿地修复前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分别为8.78~17.72 μg/(g?24 h)和45.86~80.12 μg/(g?24 h),修复后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分别为10.21~14.22 μg/(g?24 h)和85.83~102.22 μg/(g?24 h)。在秋茄+桐花树+红海榄修复模式下,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明显增高;在秋茄+桐花树+白骨壤修复模式下,土壤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脲酶活性有一定增高;在秋茄+桐花树+木榄修复模式下,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50.
利用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浮石、陶结和陶粒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浮石对氨氮与磷的吸附容量明显比陶结和陶粒的大.人工湿地填料浮石和陶粒对氨氮与磷,以及陶结对氨氮的等温吸附动力学特征均可以用准一级、准二级和Bangham模型加以描述.其中浮石对氨氮和磷以及陶结对氨氮的吸附以化学吸附反应控制为主,而陶粒对磷的吸附过程则以扩散反应控制为主.三种填料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均以表面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