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化学   48篇
力学   779篇
综合类   75篇
数学   42篇
物理学   10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利用LS-DYNA程序的用户自定义模型功能,在LS-DYNA程序中嵌入了用于描述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侵彻贯穿的动态损伤模型。模型拉伸部分用Taylor-Chen-Kuszmaul(TCK)模型描述,体现了应变率对拉伸作用的敏感性;压缩部分则采用Holmquist-Johnson-Cook(HJC) 强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拉伸损伤、压缩损伤、应变软化、静水压力效应以及应变率效应。利用该方法对弹体攻角非正侵彻混凝土靶过程中的弹体变形、混凝土靶的损伤破坏、弹体的速度变化规律及弹体的变形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弹体非正侵彻混凝土过程。  相似文献   
182.
采用60%的超细工业废渣取代水泥制备了抗压强度达200 MPa的生态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不同纤维掺量的RPC材料进行了4种方式的多次冲击压缩实验。定义了材料多次冲击压缩标准化强度,揭示了冲击次数、冲击方式、纤维掺量对材料抗多次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提高,材料抗多次冲击的能力不断提高。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材料的损伤程度不断增大,标准化强度不断下降。随着冲击方式的改变,材料首次冲击的损伤增加,第2次和第3次冲击下材料峰值应力下降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3.
混凝土的弹塑性损伤双面本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混凝土材料拉压应变空间下损伤机制的不同,结合连续损伤力学和塑性理论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本构模型。该模型中损伤和塑性变形的演变由应变空间的同一个非弹性曲面来控制,但对拉压应变空间中非弹性曲面的演变分别采用了随动强化法则和各向同性演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混凝土材料在单轴及多轴单调加载和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典型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4.
围压状态下的混凝土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研  蒋林华  陈达 《计算力学学报》2010,27(6):1096-1101
利用已有不同围压下的混凝土三向压缩试验, 分析研究不同围压条件对混凝土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试验表明, 把混凝土简单视为脆性材料的观点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塑性特征也是混凝土材料主要力学特征。由热力学定律出发, 本文提出了多次方形式的屈服函数和与围压状态相关联的损伤标准化函数, 提出了考虑围压状态的混凝土本构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比较表明, 该本构关系可以很好地描述混凝土在不同围压状态下的力学损伤发展和脆-塑性转换力学特征, 也可以描述拉伸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5.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弯承载力同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计算方法.本文在14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模型试验研究基础上,对影响受弯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国内外主要规范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具有较高精度的体外预应力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6.
应用X射线CT技术无损检测混凝土内部结构和裂纹演化过程,是对混凝土细观裂纹演化规律的分析和研究.详细总结了目前CT技术在混凝土破损过程中的实时动态观测、CT图像分析、裂纹演化规律、损伤演化与损伤变量分析、混凝土三维图像重建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结论表明:CT技术是研究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过程的有效观测手段,并指出混凝土CT试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各种试验条件下精确的CT图像及其成果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7.
混凝土复合靶基体靶板的层数和中间粘结层厚度是复合靶能否模拟单一靶的两个重要影响因 素, 利用AUTODYN2D仿真软件, 重点研究了这两个因素对弹体侵彻过载的影响. 首先通 过已有的实验和理论公式验证了初始仿真模型和材料参数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 通过改变 基体靶板的层数和中间粘结层厚度建立了多组侵彻复合靶的仿真算例. 通过弹体侵彻速度、 过载曲线的对比, 结果表明: 全尺寸深侵彻过载实验中复合靶能够代替单一靶, 但复合靶中 间粘结层的厚度不要大于1/2弹头部长度; 当中间粘结层厚度超过弹头部长度1/2时, 弹体 侵彻复合靶过载与侵彻单一靶的偏离程度随基体靶板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上述结论可为实验 中构建混凝土复合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8.
混凝土静力与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杰  任晓丹 《力学进展》2010,40(3):284-298
混凝土材料在静力和动力载荷作用下的损伤本构关系模型进行了评述.梳理了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和逻辑脉络;归纳总结了在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并且对重大工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的若干混凝土静力和动力损伤本构模型.基于对混凝土材料非线性及随机性的理解和诠释,阐述了混凝土静力和动力本构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9.
弹体侵彻与贯穿有限厚度混凝土靶体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便于研究弹体贯穿混凝土靶体的力学本质,首先假设钻地弹是刚性弹体。在水动力侵彻模型的基础上,认为在弹体的冲击下,靶体裂缝扩展到靶体背面时就开始不稳定增长。将此时刻作为贯穿的发生时刻,据此利用裂缝增长的耗能机制求得了发生贯穿时,裂缝距靶体背面的临界距离。在求解贯穿发生后的侵彻阻抗力时考虑了由于靶体背面贯穿块的运动而造成的弹体相对速度的降低。计算表明,弹体端部侵入靶体与贯穿发生后2阶段弹体的减加速度变化剧烈,而弹体端部完全进入靶体后至发生贯穿阶段,弹体的减加速度变化相对较小。将计算结果与前人实验做了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可信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0.
在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钢管混凝土纯压拱失稳临界荷载的简化计算方法——等效柱法的研究,提出了等效柱法中考虑矢跨比影响的稳定系数K1 以及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影响的折减系数K2及其与现有规范相对应的计算公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采用考虑矢跨比因素的稳定系数的等效柱法能较精确地估算钢管混凝土纯压拱的非线性失稳临界荷载,且计算精度受含钢率和钢材种类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