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4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856篇
化学   3445篇
晶体学   51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59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66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A phthalazinone monomer with an allyl group, i.e. 4-(3-allyl-4-hydroxyphenyl)phthalazin-1(2H)-one, was synthesized and then copolymerized with 4-(4-hydroxylphenyl)(2H)-phthalazin-1-one and 2,6- diflurobenzonitrile by means of aromatic nucleophilic polycondensation to provide a series of crosslinkable poly(aryl ether nitrile)s. The virgin copolymers exhibited good solubility in polar organic solvents with relative high molecular weights (Mw: 45,130-58,403, inherent viscosities: 0.58-0.75 dL/ g). After cross-linking,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solvent resistance of the polymer increased.  相似文献   
242.
1,2,3-三唑衍生物是近些年研究热点化合物之一,随着4-单取代型衍生物在医药、农药、材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近些年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并获得了可喜进展。本文阐述了4-单取代-1,2,3-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发展历史,着重综述了近十年来该类唑衍生物的合成发展情况。内容主要涵盖二取代-1,2,3-三唑的去取代基反应,包括脱羧、脱苄基、脱羟(酰氧)基及脱取代乙基等反应。文章还包括一些合成方法及其产物的应用,并对一些重要的反应机理做了分析。文章最后对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做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3.
介绍了4,5-二芴-9-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新型催化剂和光电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标题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一类结构、性质特殊的化合物,提示其更广泛的性质和应用还有待人们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44.
罗正维  江晖  胡龙志  李丹  耿文华  韦萍 《催化学报》2014,35(10):1752-1760
研究了N2/Ar介质阻挡放电处理对负载CuO的TiO2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吸收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子自旋共振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等离子改性参数包括气氛组成、处理时间和处理功率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考察了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等离子处理条件为N2与Ar比例为8:2,处理时间为20 min,放电电流为1.0 A.最后,使用改性后的光催化剂对模拟含汞废水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245.
以热解氧化石墨烯材料为碳基底,分别使用有机源和无机源对其进行掺杂处理,制备了一系列掺杂石墨烯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方法考察了掺杂石墨烯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制备过程中退火温度的改变,掺杂石墨烯中不同物种的含量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物种化学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所制备的含石墨烯材料对乙苯选择性氧化制苯乙酮反应均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其中,石墨的含量对于提高苯乙酮收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氧化剂控制活化的方法可以消除过多的结构缺陷和过量掺杂对催化反应的不利影响,有效提升掺杂石墨烯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46.
报道了1-(2-苯并噻唑)-3-(3,5-二溴吡啶)三烯(BTDPT)的合成及其与Cu(Ⅱ)的荧光反应研究。在pH 9.16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Cu(Ⅱ)形成2:1的稳定络合物,体系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59和401 nm。Cu质量浓度在0.5~80.0μg/L范围内与△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F=-0.178+0.209ρ(μg/L),相关系数r=0.9956,检出限为0.2μg/L,用于测定环境水中痕量Cu,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符。样品6次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8.5%~103.0%。  相似文献   
247.
以MoO_3为前驱物,CH_4/H_2为碳源,采用程序升温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不同碳化终温(640、660、680、700和720℃)的碳化钼催化剂,通过XRD、N_2吸附-脱附、SEM、TEM、XPS和Raman表征研究碳化钼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性质,并研究不同碳化终温碳化钼对喹啉加氢脱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碳化终温的碳化钼催化剂均为β-Mo_2C,碳化终温可显著改变碳化钼表面物种含量、平均孔径和介孔分布。碳化终温为680℃时,催化剂碳化程度较高,表面氧物种含量最低,表面C/Mo物质的量比最高,对应的催化活性也最佳,在340℃、4 MPa条件下,喹啉的转化率和脱率均高达99%以上,芳香族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可达37.8%,显示出较低的芳环破坏性。表面组成尤其是表面氧对于β-Mo_2C上喹啉加氢脱反应途径的调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48.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先锋褐煤(XL)、小龙潭褐煤(XLT)和胜利褐煤(SL)及其萃取残渣表面有机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三种萃取残渣表面五种有机的含量分布各异,但均以吡咯型为主。考察了在300℃下Na OH催化的褐煤萃取残渣的超临界甲醇解反应,XL、XLT和SL萃取残渣超临界甲醇解所得石油醚可溶物的收率分别为46.0%、43.8%和47.6%(质量分数)。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 S)分析石油醚可溶物中的含化合物(NCCs)。结果表明,NCCs主要包括N_1、N_1O_1-N_1O_5、N_2、N_2O_1-N_2O_4、N_3O_2和N_5O_2-N_5O_4类化合物。根据不饱和度和碳原子数的分布推测了NCCs的分子结构特征,表明绝大部分NCCs含羟基和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原子主要以吡咯、吡啶和氨基的形式存在于芳环结构中,以1-3个芳环的结构为主。褐煤中的-C-O-桥键的断裂是生成NCCs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49.
以天然物质石斛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掺杂碳点(N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图谱(UV-Vis)及荧光光谱(PL)对合成的NCDs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显示合成的NCDs发强烈的蓝色荧光,呈现为球形或准球形,均匀分散,尺寸范围在1~5 nm;其表面含有丰富的COOH、OH和NH2等水溶性基团,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50和435 nm,且具有良好的发光稳定性。 通过测定,合成的NCDs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达29.19%。在pH=7.4的缓冲溶液中测定不同物质对NCDs的荧光影响,相同条件下发现只有阿莫西林能够对NCDs荧光进行明显猝灭,表明合成的NCDs可选择性的识别阿莫西林,通过NCDs的荧光强度变化构建一种可灵敏检测阿莫西林的传感器,检测线性范围为2.6~30 μmol/L,检出限为0.15 μmol/L。  相似文献   
250.
黄荣谊  沈琼  张超  张少勇  徐衡 《化学学报》2020,78(6):565-571
过渡金属催化有机腈和叠酸钠反应机理的研究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工作组合理论和实验方法,对其反应机理作了深入的探讨.基于对两种类型中间体(H2O)3M…N3-和(H2O)3M…NCCH3稳定性的理论分析和中间体Cd2μ3-N3)(μ3-OH)(μ5-CHDA)(1)和Cd(μ2-N3)(μ3-IBA)(2)(H2CHDA为1,3-环己二酸,HIBA为4'-(咪唑-1-基)苯甲酸)的成功捕获,首次从实验和理论上揭示了过渡金属离子在反应中起活化叠酸根的作用.此外,基于中间体(H2O)3M… N3-和乙腈分子的静电势盆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叠酸根未配位的端基N原子可以进攻氰基N原子发生加成反应,随后可能发生环加成反应生成四唑,在水分子的辅助下,其加成物也可能发生类似于里特反应生成全阴离子.该项研究把过渡金属催化有机腈和叠酸钠反应引入全阴离子合成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