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2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1899篇
化学   3490篇
晶体学   51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59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68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4,4'-二甲氧基二苯胺为原料,过硫酸氢钾复合盐(Oxone)为氧化剂,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苯环类氧自由基——4,4'-二甲氧基二苯基氧自由基(DMDPN),并与引发剂偶二异丁腈(AIBN)组成双分子体系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调控聚合.用重量法测定转化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分子量及分布.研究了氧自由基/引发剂比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的影响,并对得到聚合物进行了再引发反应以及1H核磁共振表征.结果表明该体系下,氧自由基与增长自由基之间无明显的氢转移副反应发生,聚合过程中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加,且聚合物末端具有活性,能进行再次链增长,体现出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点.确定了最佳氧自由基/引发剂摩尔比为1.6∶1、最佳聚合温度为120℃,并在70℃下实现了MMA的调控聚合.  相似文献   
142.
合成了一系列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并用于模拟油品中非碱性-吲哚的脱除。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对脱率有较大影响,离子液体的酸性越强,对吲哚的选择性脱除效果越好,不同阴离子的脱率顺序为:HSO4-CF3COO-H2PO4-CH3COO-。以(CH3CH2)3N(CH2)3SO3HHSO4为例,考察了剂油比、剂水比、沉降时间、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油品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路线下,(CH3CH2)3N(CH2)3SO3HHSO4对油品中的吲哚脱除率可达99.12%,重复使用六次后,脱活性未见明显降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3.
李清华  黄蓉  王春江 《化学学报》2014,72(7):830-835
首次研究了Cu(CH3CN)4BF4/DTBM-BIPHEP催化的亚甲胺叶立德与环丙基亚甲基乙酸乙酯参与的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获得了优异的exo-选择性,研究结果证实大空间位阻的手性双膦配体对反应的非对映选择性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一步高效构建三个叔碳手性中心和一个螺环季碳中心. 该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收率良好,得到优秀的非对映(>98:2,dr)与对映选择性(ee值高达99%). 该催化体系为合成exo构型的5-杂-螺[2,4]庚烷衍生物提供了一种简洁高效的方法,具有原子经济性好、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4.
以A8169为先导,设计并合成了12个新型的N-杂环甲氧基-O-(4-芳氧基苯基)乳酸酰胺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LC/MS和IR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在2250 g/ha剂量下,对单子叶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均具有100%的除草活性,进一步活性筛选发现,(R)-(+)-N-[(2-氯噻唑-5-基)甲氧基]-O-[4-((6-氯喹喔啉-2-基)氧基)苯氧基]乳酸酰胺(2f)除草活性(马唐IC50=6.8g/ha,稗草IC50=6.6 g/ha)远高于同类商品化除草剂炔草酯和先导化合物A8169.  相似文献   
145.
合成了N-苯基-1,7-二硒杂-4-杂-[7]二茂铁环蕃(1),并用核磁、质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1是属于正交晶系的I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0.954 74(2)nm,b=0.959 58(2)nm,c=7.859 0(2)nm,其中晶胞参数c值很长,这种现象在N-Se杂大环中很少见。光谱研究显示1仅对Hg2+和Cu2+的加入产生响应,表现为紫外最大吸收峰的红移和荧光淬灭。  相似文献   
146.
采用厌氧-曝气生物滤池(AF-BAF)工艺处理工业水杨酸废水,研究了不同进水ρ[COD(NaAc)]/ρ[COD(SA)]比值[表示乙酸钠与水杨酸(SA)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配比]对有机物去除和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SA浓度低于187mg/L时,经AF工艺处理后,废水生化需氧量(BOD)5/COD由0.27增大至0.38,UV254/氧化还原电位(ORP)由-7.68增大至-3.22,可生化性明显提高。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h,当比值为300∶300时,COD去除率最高(91.74%),SA去除率为91.4%;当比值为0∶600时,COD去除率最低(42%),SA去除率为52.48%。进水碳源变化对NH4+-N去除影响较小,去除率可达99.83%。SA功能菌依赖于非SA功能菌分泌的代谢产物生存,失去非SA功能菌分泌的代谢产物后,SA功能菌的活性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合成了3个新钌(Ⅱ)配合物,[Ru(bpy)2(SB)](PF62、[Ru(bpy)(SB)2](PF62和[Ru(SB)3](PF62(bpy=2,2’-bipyridine,SB=4,5-diaza-9,9’-spirobifluorene),通过核磁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定。[Ru(bpy)2(SB)](PF6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认了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Ru(bpy)2(SB)](PF62在乙腈中的发桔红光,波长为606nm,量子产率约为0.0012。在同样条件下[Ru(bpy)(SB)2](PF62和[Ru(SB)3](PF62的发光非常微弱甚至几乎没有发光。还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随着配体中SB含量的增加,发光的峰电压从1.36V增加到1.58V,相对发光强度从731降低到52。  相似文献   
148.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石墨烯和硼类石墨烯包覆对LiFePO4 (010)表面结构和电导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包覆层和LiFePO4 (010)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LiFePO4 (010)表面的电导性能. 石墨烯包覆LiFePO4 (010)表面后, 禁带宽度从3.3 eV减小到2.1 eV. 硼类石墨烯包覆LiFePO4 (010)表面后, 虽然其价带顶和导带底仍由Fe的3d轨道贡献, 但禁带中出现两个间隔为0.6 eV的带隙态, 由硼类石墨烯与LiFePO4(010)表面有直接接触并形成共价键的B原子和N原子贡献.  相似文献   
149.
研究了对甲苯磺酸催化的2-乙酰氧甲基吡咯衍生物和醇之间的醚化反应,结果以优秀的收率生成了相应的2-烷氧甲基吡咯衍生物.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得率高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提供了一种在弱酸条件下制备2-烷氧甲基吡咯衍生物的新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杂富勒烯过渡态的反应机理用于解释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50.
陈水生  乔瑞  杨松  凡素华 《结构化学》2013,(9):1415-1421
Two new complexes,[Zn(L1)2(SCN)2]·H2O(1,L1 = 3,5-dimethyl-4-p-tolyl-4H1,2,4-triazole and [Cd3(L2)6(SCN)6](2,L2 = 3,5-dimethyl-4-phenyl-4H-1,2,4-triazole),have been hydrothermally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IR spectroscopy,elemental analysis and PXRD.Complex 1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space group P21 /n with a = 11.246(13),b = 9.640(11),c = 26.13(3),β = 100.97(3),V = 1108.5(3) 3,Z = 4,C24 H28 N8 OS2 Zn,Mr = 572.02,Dc = 1.366 g/cm3,μ = 1.065 mm-1,S = 0.992,F(000) = 1184,the final R = 0.0602 and wR = 0.1700 for 2925 observed reflections(I 2σ(I)).Complex 2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space group P1 with a = 11.6669(3),b = 12.0957(2),c = 14.3674(3),α = 105.380(3),β = 91.020(2),γ = 92.4100(10)o,V = 1952.30(7)3,Z = 1,C66H66N24S6Cd3,Mr = 1725.08,Dc = 1.467 g/cm3,μ = 1.025 mm-1,S = 1.037,F(000) = 870,the final R = 0.0336 and wR = 0.0946 for 7819 observed reflections(I 2σ(I)).In the title complexes,complex 1 is a mononuclear molecule where the centre Zn(II) coordinates to two 3,4,5-substituted 1,2,4-triazole ligands(L1) and two terminal SCN-anions in a tetrahedral environment while six-coordinated centre Cd(II) atoms with octahedral geometry in complex 2 are bridged by virtue of substituted 1,2,4-triazole(L2) in N1,N2-bridging mode and μ2-N,N-SCN-anions into a trinuclear molecu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