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篇 |
免费 | 166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6篇 |
晶体学 | 5篇 |
力学 | 130篇 |
综合类 | 1篇 |
数学 | 20篇 |
物理学 | 3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纳米通道内表面浸润性对气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在质量力驱动下不同浸润性壁面纳米通道中气泡的分布及其运动状况, 提出了一种统计纳米通道中气泡运动速度的方法. 结果显示, 在亲水性壁面的纳米通道中, 气泡位于通道中间, 气泡的运动速度接近但小于通道中心流速, 在势能强度较大时, 壁面吸附的分子较多, 气泡也较大, 反之则气泡较小; 对超疏水性壁面, 气泡则位于固壁附近, 两个壁面形成对称的一对气泡, 气泡的运动速度接近但大于边缘速度. 流体总的流动速度随着流体粒子与壁面粒子作用的减弱而增大, 滑移速度则逐渐从负转变为正. 相似文献
42.
叙述了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的流动相中出现气泡时的现象,指出气泡的出现对仪器运行和样品测试的影响,以及排除气泡的方法和过程.对可能出现气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避免出现气泡现象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3.
采用电浮选方法,对水溶液中的Ni^2 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溶液的pH、离子强度、Ni^2 的初始浓度以及电极电流密度等因素,讨论了电浮选方法影响重金属Ni^2 净化的情况;并与传统的自然沉降法对照,认为电解过程所产生的微小气泡除参与浮选之外,还参与了金属胶体颗粒形成的絮凝过程,使电浮选工艺过程不仅能浮选不溶性胶体颗粒,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去除溶液中可溶性重金属Ni^2 ,从而使净化效果更佳。实验结果也表明,电浮选对于净化处理含低浓度重金属Ni^2 溶液效果优于重量沉淀法。并对其它含重金属离子污水净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4.
阳极氧化法制备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阳极氧化铁膜因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倍受关注。然而,在阳极氧化过程中多孔结构的形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本文结合电流密度-电位响应(I-V曲线)及法拉第定律的推导,分析了形成纳米多孔阳极氧化铁膜的过程中阳极电流的组成。结果表明,离子电流(导致离子迁移形成氧化物)和电子电流(导致析出氧气)共同组成阳极电流,并且纳米多孔阳极氧化铁膜的形成与两种电流的占比相关。分段式氧化物之间的空腔以及在阳极氧化初期纳米孔道上覆盖的致密膜,表明氧气泡可能是从氧化膜内部析出。此时,阳离子和阴离子绕过作为模具的氧气泡实现传质,最终导致纳米多孔结构的形成。此外,在阳极氧化铁膜形貌演变过程中,氧气泡不断向外溢出会使表面氧化物被冲破,导致表面孔径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45.
46.
电磁冶金中氩气通常作为动力和载体将脱硫剂、脱氧剂吹入到液态金属中,因此存在磁场环境下气泡在液态金属中自由运动的问题,而绕流作为自由运动的特殊形态,是研究自由运动问题的第一步.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流向磁场作用下球形气泡绕流的全局线性稳定性,讨论基本流对时间-方位角模态小扰动的响应,发现了8个不稳定的驻定模态,并绘制它们在Re-Ha参数平面的中性曲线.结果显示方位角波数m=1的驻定模态首先导致第一次常规分岔,该模态已被广泛证实为轴对称绕流中最不稳定的模态,使轴对称尾迹转变为由一对反向旋转涡组成的单平面对称尾迹.同时第一次分岔的中性曲线展示磁场对球形气泡绕流先失稳后致稳的作用.后续分岔依次由定模态导致.这些分岔为认识磁场环境下气泡绕流的尾迹结构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为加深水下近距/接触爆炸加载下圆柱壳结构动态响应行为认识,设计典型圆柱壳结构模型,开展了水下近距/接触爆炸加载下圆柱壳结构动态响应光电联合测试,获得了冲击波、气泡与圆柱壳结构相互作用高速光学物理图像、动态应变、超压载荷、毁伤模式等试验数据。通过高速光学物理图像和三维激光扫描毁伤形态的分析,给出了冲击波、气泡与圆柱壳结构相互作用物理过程及最终毁伤模式;通过动态应变的分析,给出了圆柱壳结构迎爆面和背爆面在加载过程中应变拉伸压缩转变和响应阶段的划分;通过超压载荷的分析,明确了装药爆轰完全性以及接触爆炸加载下结构吸能对超压的影响。研究表明:爆距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圆柱壳结构的毁伤形态,近距加载下圆柱壳结构主要呈现塑性大变形,接触加载下圆柱壳结构主要呈现撕裂破坏;近距加载下圆柱壳结构迎爆面空化区的形成及溃灭形成的二次加载毁伤效应不容忽视,值得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水下近距/接触爆炸加载下圆柱壳结构毁伤评估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8.
内部气泡对冰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为深入了解气泡缺陷特征,通常采用切片的方式来观察冰体内部气泡分布,但需从整个冰体中切割取样,并且观测过程会彻底破坏样品。本文基于光的散射原理,设计了可控移动片光源倾斜入射和垂直图像采集的光路系统,发展了冰中缺陷特征的高效率定量无损检测方法。实验利用气泡对光源的散射现象提升了相机对冰体中气泡的辨识度,根据片光源的移动速度和气泡散射存在时长得到垂直冰面方向上气泡的尺寸,最终实现了对冰中气泡三维位置信息的准确采集。本文首先通过对透明亚克力材料中已标定形状和三维位置气泡缺陷的实验测量,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对含气泡冰体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了冰体中气泡形状、位置分布、数量以及体积分数等信息。本文实验方法为非接触式测量,不会对冰体造成破坏,因而不会对同一冰样的后续使用产生影响。本文所得结果可为冰的力学性能研究以及透明材料的无损检测提供帮助及参考。 相似文献
49.
50.
Bohui Chen 《数学学报(英文版)》2010,26(2):209-240
The bubble tree compactified instanton moduli space -Mκ (X) is introduced. Its singularity set Singκ(X) is described. By the standard gluing theory, one can show that- Mκ(X) - Singκ(X) is a topological orbifold. In this paper, we give an argument to construct smooth structures on i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