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9篇
  免费   752篇
  国内免费   589篇
化学   3427篇
晶体学   39篇
力学   74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16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21.
在四阳极直流放电装置上,测量并分析了辉光放电的电流-电压和发光特征随气压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稳流放电模式比稳压放电具有更宽的稳定放电气压和电流范围,能在从1~800Pa的较宽气压范围内实现氦气辉光放电,放电电流可达到500mA左右。随着电极表面亮斑的变化,对于同一气压,在低电流区,放电电压几乎成指数增长;随电流增大,电压的增长速度变缓;对于高的气压,碰撞频率的增大使得电压随电流升高的速率变小。分析表明,放电处于异常辉光区。从放电管的CCD图像可以看出,对于同一放电电流,随气压的升高,等离子体往阴极收缩。  相似文献   
22.
LaB6在低压强氮气和氦气中的放电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LaB6在1~10 Pa氮气和氦气中的直流和脉冲放电特性以及放电过程对电极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直径为5 mm的LaB6氦气放电管在脉冲工作状态下可以长期稳定放电。在脉冲电压为2.2 kV、脉冲宽度10 ms、频率13.3 Hz下,脉冲峰值放电电流超过120 A。氦气放电管在放电过程中,阴极表面有离子的清洗和活化作用,可以使电极的表面逸出功降低,提高放电管的发射能力和稳定性。LaB6作为气体放电电极具有寿命长、延迟时间短、放电电流大等优点,可用于重复强流脉冲气体放电的高压高速开关器件。  相似文献   
23.
利用气体放电双探针法研究了等离子体的I-V曲线中的电流I相对于电压V轴交点的不对称性,并提出2种可能的解释:一认为是由于两探针表面积不同引起的;二认为是由于探针所在处等离子体电位不等引起的.本文利用仪器的工艺误差和调换放电管电压的方法,对提出的2种可能原因分别进行验证,并指出第二种解释的合理性,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4.
气体放电击穿过程的物理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低气压(10^-2Pa)热阴极气体放电的击穿过程给出了物理描述和相应的双流体数学型,并发展了一种选择和调整未知初始条件的有效算法,可以通过伴随试射法得到对初始条件十分敏感的非线性两点边值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从而给出这类气体放电中击穿过程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25.
利用高度磺化的β-环糊精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成功地分离了碱性药物利伐斯狄明,并且测定了其非消旋体样品的光学纯度。一般情况下碱性药物的分离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pH=2.5),目的是为了减小分析物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然而,对于利伐斯狄明,在pH 2.5时检测灵敏度较低,且不足以检测样品中低于1%的光学杂质;但实验发现提高缓冲液的pH值可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而且,由于分析物在毛细管壁吸附造成的柱效降低可以通过线性聚丙烯酰胺动态涂层来抑制。本实验考察了环糊精的浓度,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对分离度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重现性,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和最低检测量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非对映异构体样品的光学纯度。  相似文献   
26.
We investigate the capillary effect and the residual stress evolution in the wetting, drying and rewetting stages of porous silicon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nd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A reversible capillary effect and an irreversible oxidation effect are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residual stress evolution. The lattice expansion of the porous-silicon layer is observed to decrease slightly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 tensile residual stress increases rapidly by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with the change of about 82 MPa for the oxidation effect and the change of 2.78 GPa (enough for cracking) for the capillary effect. Therefore, the capillary effect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residual stress evolution in the stages. A simple microscopic liquid-bridge model is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capillary effect and its reversibility. The capillary emergence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a great deal of the micro-pore structure of porous silicon.  相似文献   
27.
对以强猝灭气体工作的小间隙多丝室及其放电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因为工作在饱和模式区,这种室同时具有很高的气体放大和相当快的时间特性.文中探讨了放电机制,雪崩中空间电荷效应以及电离光子的产生和作用是重要的因素,而其中后一因素又受到强猝灭气体的抑制.  相似文献   
28.
新型无泵阀毛细等速电泳仪的研制:Ⅱ.开放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9.
Lower hybrid current drive (LHCD) experiments for investig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wer hybrid (LH) wave and residual dc electric field were performed in extensive plasma parameter ranges in the HT-7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well fitted to the Karney-Fisch theory on the efficiency of LH waves energy converted to poloidal magnetic field energy. The fraction of absorbed LH power is about 0.75 for the HT-7 machine, and the upshift of the LH-wave parallel refraction index during LHCD experiments have been derived by the optimizing fitting parameters. The LH wave is also used for the transformer recharging when the plasma current is maintained unchanged. The highest efficiency about 7% has been achieved in HT-7 machine.  相似文献   
30.
现代核聚变实验装置要求的真空系统必须实现以下主要功能:(1)装置真空室的零部件及总体抽空和检漏;(2)真空室的烘烤除气(H2O);(3)辉光放电清洗和面对等离子体部件的锻炼及原位处理;(4)边缘粒子的抽运与控制;(5)等离子体放电实验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