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202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研制了一个野外快速联合测定化探样品中金、银、铜的新方法。采用黄原酯棉(CCX)富集分离,以金试剂-TBP液珠萃取比色法进行测定,检出限分别为Au:0.2×10~(-9),Ag:50×10~(-9),Cu:0.1×10~(-6)。利用该法制备了野外快速分析箱,可在野外无电无排风条件下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02.
通过紫外光谱、核磁滴定等方式研究了两种长链烷氧基苯甲酰基硫脲对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受体1可以对CN~-表现出良好的单一识别能力,F~-、AC~-和CN~-对受体2有明显UV-Vis响应,且在含15%H_2O的DMSO溶液中,受体2可以单一识别CN~-。由于受体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的程度较大,故对阴离子均表现出裸眼识别性能。受体与阴离子之间的检出限范围为1.24×10~(-7)~1.87×10~(-5) M~(-1),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3.
该文首次将一条富含G碱基的DNA序列(5’-CTGGGAGGGAGGGA-3’)与血红素结合,形成的G-三链体/血红素复合物具有类过氧化氢酶活性,能够催化H2O2的氧化反应,使反应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由无色变为绿色。通过对金属离子的筛选,发现K+和Sr2+同时存在能稳定G-三链体结构,基于此构筑了双金属协同调控的G-三链体/血红素比色传感探针,并将其用于H2O2的定量分析。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溶液的吸光度与H2O2浓度在0.5~4.5 m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7 mmol/L。将该方法用于牛奶中H2O2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2.5%~103%,相对标准偏差为1.2%~5.4%。该探针具有碱基序列短、成本低廉、适用性强等诸多优势,为G-三链体功能化核酸探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4.
105.
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N-芳基香豆素甲基酮缩氨基硫脲受体分子S1和S2,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考察了其对Fe3+, Hg2+, Ag+, Ca2+, Cu2+, Zn2+, Pb2+, Cd2+, Ni2+, Cr3+和Mg2+等阳离子的识别作用. 结果表明, 当加入Cu2+时, 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 而加入其它阳离子则无变化, 从而实现了对Cu2+的裸眼检测, 具有专一选择性比色识别效果. 通过计算可知, 受体分子S2对Cu2+的络合常数大于S1, 且主客体间形成1: 1的配合物. 受体分子S2对Cu2+的检出限为2.0×10-7 mol/L, 稳定常数Ks=1.02×105 L/mol. 另外, 在EDTA存在时, 配合物可以释放出Cu2+, 与EDTA结合, 表现出对Cu2+的"off-on"模式.  相似文献   
106.
设计合成了一种AcO-和F-的阴离子比色/荧光探针4-氯-7-硝基-2,1,3-苯并呋咱(NBD-Cl)衍生物。探针结构经X-ray单晶衍射测定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用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其识别性能。探针的乙腈溶液加入AcO-,F-后,在较短时间内裸眼能观察到颜色由橘黄色变为红色,同时有显著的荧光增强。核磁滴定及质子溶剂实验证明识别过程为探针与阴离子之间形成的氢键作用力,伴随着质子化过程发生。  相似文献   
107.
基于纳米粒子的比色检测由于其简单性、多样性而备受关注。在该体系中,目标分析物直接或间接诱发纳米粒子的聚集和分散,从而可通过溶胶的颜色改变实现分析检测。该综述介绍了纳米粒子分散及聚集过程的物理现象,简单讨论了纳米粒子间的作用力,对两种作用机制(粒子间交联和非粒子间交联来调节纳米粒子的分散和聚集)进行了介绍。并对纳米粒子在重金属离子检测、生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及方法的分析特性进行了概述,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合成和表征了一种新的化合物(E)-4-′(4-(2-(2-萘)乙烯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L.用Fe2+或Fe3+来滴定时,L的溶液(三氯甲烷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20)颜色分别从无色变成洋红色和橙红色,相应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都在374和574 nm出现特征吸收峰.此外,即使存在其它过量金属阳离子时,L对Fe2+或Fe3+离子仍然表现出很强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另外,还研究了L对Fe2+或Fe3+离子及两者共同存在时的线性检测浓度范围和最低检测极限(LOD).  相似文献   
109.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型型型型型酰亚胺为骨架并含有乙二胺二吡啶型型受体1,用1HNMR,13CNMR,MS以及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 spectrum)与荧光光谱(fluoresence spectrum)研究了其对不同金属离子(Zn^2+,Cd^2+,K^+,Na^+,Mn^2+,Ni^2+,Ag^+,Ca^2+,Co^2+,Cr^3+,Cu^2+,Mg^2+,及Sr^2+)型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受体1对二价铜离子具有较好型选择识别性能,主客体间通过金属配位作用形成1型2型络合物.在这些众多型金属离子中,铜离子能够猝灭1型荧光强度,这可能是由型发色团与质子化吡啶之间产生型光致电子转移(PET)作用所致.向受体1溶液中加入上述金属离子时,仅仅铜离子能使该溶液发生明显型颜色变化,这说明受体1对铜离子型选择性识别可通过肉眼检测.因此,本文提供了一种荧光灵敏、肉眼可见、简便型检测铜离子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简便的一锅法合成了水溶性β-环糊精修饰的银量子点,成功实现了对D-和L-色氨酸比色区分识别.该银量子点对L-色氨酸可视化检测限为10^-4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