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2篇 |
免费 | 474篇 |
国内免费 | 70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82篇 |
晶体学 | 22篇 |
力学 | 125篇 |
综合类 | 137篇 |
数学 | 1681篇 |
物理学 | 8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120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48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211篇 |
2008年 | 237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71篇 |
2005年 | 189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75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39篇 |
2000年 | 127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具有纳米结构的钒磷氧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合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采用有机相法制备钒磷氧 (VPO) 催化剂前驱体的过程中, 添加铋盐、二甲基亚砜 (DMSO) 和聚乙二醇, 制得了一系列催化剂, 并将其用于正丁烷选择氧化反应. 结果表明, 当 V:Bi:DMSO 摩尔比 = 1:0.0035:0.1 时, VPO 催化剂上的顺酐摩尔收率最高, 达 55.1%. 低温氮气吸附、X 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达到 38.2 m2/g, 有沿 (200) 晶面的择优取向, Bi 原子取代 V 原子, 形成固溶体, 引起 P 在表面富集, 生成了大量具有纳米尺度的催化剂颗粒. 三种助剂在催化剂前驱体形成过程中协同作用, 降低了前驱体晶体成核过程的表面能, 加速了 VOHPO4·0.5H2O 的形核速率, 阻抑了前驱体颗粒的聚集长大, 形成了稳定的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982.
983.
二正丁基氧化锡和对氨基苯乙酸按1:1反应,合成了二正丁基锡对氨基苯乙酸酯配合物{[n-Bu2Sn(O2CCH2C6H4NH2-p)]2O}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是以Sn2O2构成的平面四元环为中心环的二聚体结构,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984.
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三乙膦酸铝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以正丁胺为离子对试剂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三乙膦酸铝含量的方法。采用Symmetry Shield RP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0.5%正丁胺水溶液(冰乙酸调节pH 5.0)(体积比为8:92)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在上述条件下,三乙膦酸铝与其主要杂质亚磷酸盐、硫酸盐可以获得分离。在100~1200 mg/L范围内,进样质量与峰面积的双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100 mg/L和1000 mg/L两种质量浓度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100.58%和99.53%,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62%和0.49%。该方法简便快捷,为三乙膦酸铝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更加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5.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系列Re/Ga2O3/WO3/ZrO|2(ReGWZ)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Re的引入改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和酸中心分布,且使催化剂由单一的酸中心催化变成由酸中心与金属中心共同催化,因而正己烷异构化率和2,2-二甲基丁烷选择性显著增加.在195℃,1.0MPa,LHSV=1.0h-1和n(H2)/n(C6)=2.0的反应条件下,1.0Re/1.0GWZ催化剂上正己烷转化率、异己烷选择性和2,2-二甲基丁烷选择性分别达到84.8%,97.7%和20%,裂解产物(C5-)选择性为2.1%.150h的稳定性实验表明该催化剂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86.
丙烯酸共聚物囊壁的正十八烷微胶囊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丙烯酸1,4-丁二醇酯为交联剂, 成功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为壁材, 正十八烷为囊芯的相变材料微胶囊.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分别考察了单体与芯材投料比、单体浓度和交联剂的含量对微胶囊形貌、相变热性能、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单体与芯材投料比或单体浓度的增加, 微胶囊表面均变得致密, 壁厚增加; 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 微胶囊的表面变得更加致密光滑, 热稳定性显著增强; 随着单体与芯材投料比的增大, 微胶囊热焓值减小, 被包裹的囊芯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987.
超声辐照乳液聚合制备聚丙烯酸正丁酯空心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辐照引发包覆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正丁酯(PBA)空心微球.TEM和DLS结果显示,空心微球粒径均一,壳层厚度均匀.FTIR结果显示,壳-核物质间以物理吸附相结合,没有形成化学键.同时,利用TEM和DLS研究了空心微球的形成机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CMC浓度以下首先吸附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形成双层结构,然后丙烯酸正丁酯(BA)单体增溶进入CTAB层间,在超声辐照引发、分散作用下包覆聚合形成均一的PBA-SiO2壳-核粒子,再利用HF溶液去除无机核,得到PBA空心微球. 相似文献
988.
采用异丙醇提取微乳剂型和水乳剂型氰戊菊酯样品中的有效成分氰戊菊酯,以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氰戊菊酯含量。样品提取后用流动相定容,经0.45μm针式有机滤膜过滤,通过lnertsil SIL–100A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98∶2)作为流动相,流量为2 m 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外标法定量。氰戊菊酯的质量浓度在0.8~4.0 mg/m 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6,检出限为10μg/m L。在3个添加水平下,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9.2%~98.6%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n=6)。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可用于批量样品的氰戊菊酯成分定量定性检验。 相似文献
989.
热解析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中的丙烯酸正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车间空气中丙烯酸正丁酯的测定方法。丙烯酸正丁酯经活性炭吸附后,利用热解析仪解析后直接注入气相色谱仪,氢火焰检测器进行检测。选用高容量、强极性的DB–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以氮气为流动相,流量为1.0 m L/min。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浓度在1.0~20 mg/m3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丙烯酸正丁酯的检出限为1.0 mg/m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n=1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5%。热解析比溶剂解析法操作简单,避免了较长时间的溶剂洗脱过程,同时减少了样品处理过程中样品的损失。该方法可用于车间空气中丙烯酸丁酯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90.
Au/HZSM沸石催化剂的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2015,43(8):980-989
采用脉冲微反装置评价了纯正丁烷、含有不同比例异丁烷的混合丁烷在Au改性的纳米HZSM-5催化剂上的反应活性和异构化选择性。结果表明,在300℃时,载金量为1.31%的催化剂上纯正丁烷原料的转化率可达7.0%,异丁烷选择性可达80%以上。相比之下,在纳米HZSM-5载体上正丁烷的转化率只有0.55%,异丁烷选择性仅为11.67%。在Au负载量为0.12%~1.91%,随着Au负载量的增加,正丁烷转化率先增后减,异丁烷选择性在低负载量时增加明显。在反应温度低于400℃时,纯正丁烷在载金催化剂上主要发生异构化反应;高于400℃时,主要发生裂解和芳构化等反应,即400℃是正丁烷在脉冲微反条件下异构化和裂解等反应的分水岭。另外,混合丁烷的组成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有一定影响,但在适当温度下正丁烷异构化时裂解产物很少,表现出金属-酸双功能催化特征。Au+在反应中发挥了脱氢和加氢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