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414篇
化学   397篇
晶体学   79篇
力学   497篇
综合类   36篇
数学   144篇
物理学   121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5 毫秒
991.
Effect of Processing and Aging on Particle Size of Explosiv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fluence of such processes as molding powder production, pel-lets pressing and aging under different condit/ons on particle size of TATB ( 1,3,S-trlamino-2,4,6-trinltrobenzene ) and HMX (cyclotetramethylenetetranitramine)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rflele size of these explosives was greatly changed before and airier moldinu powder produc-tion, but for different size grade of explosive this change was not the same; pressing process had also great effect on explosive particle size, but before and after ageing process explosive par-tide size did not change seriously.  相似文献   
992.
陈国亮  邸泽梅  李蓉  李华儒 《色谱》1998,16(3):232-234
 通过比较6种天然和变性蛋白的色谱行为,提出在不含盐酸胍的非变性体系中利用尺寸排阻色谱法研究蛋白质的构象变化。根据色谱峰数可以判断蛋白质变性时形成变体的数目;利用峰高可以描述蛋白质变性的完全程度;根据不同波长下峰高的变化可以推断蛋白质表面氨基酸残基暴露情况;利用保留时间可以比较各种变体相对体积的大小。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根据前文提出的高聚物溶液中大分子链尺寸的浓度依赖关系式,结合Zimm用于计算稀溶液第二维里系数的统计力学硬球模型,利用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及其Mark-Houwink方程,计算了16种聚合物-溶剂体系在不同溶液浓度范围内的比浓渗透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稀溶液、亚浓溶液浓度范围内的实验值相当一致,甚至与浓溶液浓度范围内的实验值也十分接近。这显示了本法用于计算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采用GPC-[η]联用的方法研究了一组链立规结构服从Berlloulli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扰尺寸。对凝胶色谱柱组的扩展效应对无扰尺寸测定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与Flory等人的Monte Carlo计算结果一致。本文还修正了独立内旋转条件下计算高分子链无扰尺寸的Ptitsyn公式。实验订定了不同规整度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在30℃、四氢呋喃中的Mark-Houwink方程[η]=KM~α。  相似文献   
995.
正纳米载药系统以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已广泛应用于小分子药物转运,并已有相关的临床实例报道[1~6].壳聚糖(CS)因其所特有的无生物毒性、易生物降解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7~16].由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颗粒粒径高达数百纳米,使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更广泛应用.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一种无残留合成方法可以制备粒径在50~80 nm的小尺寸低聚壳聚  相似文献   
996.
纳米Au催化剂被认为是具有商业价值的用于醇选择氧化的第二代催化剂.这是因为Au氧化还原电势高,化学稳定性好,可抑制易使Pt族元素中毒的胺等的毒化;其次,对于一些特定选择氧化和还原反应而言,具有较优的反应选择性.目前较多的研究集中在调变Au纳米颗粒与氧化物载体的相互作用,获得协同效应.例如,利用CeO2纳米晶为载体,沉积Au纳米颗粒(约3 nm),使CeO2部分还原为非计量比的催化材料,活化氧并获得高选择氧化性能.碳是相对惰性的载体,与Au相互作用力弱,因此可被用于研究Au纳米颗粒本征催化性能.但负载碳金催化剂在焙烧甚至还原过程中易团聚,且在反应中易流失,可能导致活性下降.利用胶体沉积法可获得介孔碳担载纳米Au催化剂,对葡萄糖选择氧化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是,制备中使用的保护剂残留经常被忽略.由于立体效应或电子结构调变作用,保护剂可能影响Au催化剂活性或稳定性.我们前期建立了反应单体参与的自组装技术合成功能化介孔碳路线,一步在介孔碳骨架中掺杂氧化物纳米催化剂.本文从介孔催化材料的结构出发,设计“镶嵌”在碳骨架中的纳米Au颗粒.采用配位作用辅助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技术,以苯酚和甲醛为碳前体,引入含巯基硅烷偶联剂,通过配位作用稳定金离子,获得尺寸可控介孔碳限域纳米Au催化剂.低温炭化中,由于巯基-金的配位作用阻抑金属移动或团聚,高温下聚合物炭化为相对刚性的碳骨架.此时,Au纳米颗粒被相邻介孔孔墙限制.硅烷偶联剂可除去,不影响碳载体,并可产生丰富二级孔道,获得多级孔道介孔碳材料.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催化剂中Au颗粒的尺寸可控,为3-18nm,且具有单分散性,均匀地分散在整个介孔碳骨架中,其含量为1.1-9.0 wt%.金碳催化剂具有有序的二维六方介孔结构.能量散射谱(EDX)也证明了催化剂只含有C,O和Au元素,没有S和Si元素的残留.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的Au含量远远低于ICP的测试结果,也证明了Au纳米颗粒分布在介孔碳骨架内,同时只含有C,O和Au元素也与EDX相符.X射线近边吸收谱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Au表面电子性质发生改变.N2吸脱附等温线显示,有序介孔碳金催化剂具有典型的第Ⅳ型曲线,说明孔径分布范围较窄,主孔道尺寸为3.4-5.7 nm.值得注意的是,低压力段吸附量显示明显突跃,暗示其具有一套约为2 nm的次级介孔.所有的催化剂都具有高的比表面积(1269-1743 m2/g)和大的孔体积(0.79-1.38 cm3/g).Au纳米颗粒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在惰性气氛中,即使在600℃也未见明显聚集长大.进一步讨论了合成中影响金纳米颗粒尺寸的重要影响因素.(1)巯基含量:通过调节巯基组分的含量,可以调控催化剂中Au纳米颗粒的尺寸(9-18 nm).需要强调的是,Au纳米颗粒尺寸与巯基在新合成材料中的浓度有关,当巯基含量在所研究的范围中时(1.55-3.06 mmol/g),Au纳米颗粒尺寸仅仅与巯基浓度有关,而与Au浓度无关.(2)硫酸预炭化处理:新合成的材料经过一步硫酸预炭化处理,可以得到尺寸为3 nm的有序介孔碳金催化剂.表征结果证明,经过硫酸预碳化处理,大量表面活性剂被除去,同时聚合物载体发生部分碳化,有助于在后续高温炭化中保护3 nm金颗粒不团聚.尺寸可控、高热稳定性、无配体保护的有序介孔碳负载Au催化剂有望应用在催化和传感器等领域.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尺寸分别为50 nm和3μm的一水草酸钙(COM)和二水草酸钙(COD)晶体对不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差异,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磺基琥珀酸钠二辛酯(AOT)、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0),探究了尿液中带不同电荷的分子对纳米、微米尿微晶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大小为AOTCTABNP-40,即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最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最小;晶体尺寸相同时,COM的吸附能力稍大于COD;吸附表面活性剂后,晶体表面的ζ电位绝对值都增大,有利于抑制晶体的团聚和沉降。提出了晶体吸附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模型。不同电荷表面活性剂与纳/微米COM、COD晶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吸附量越大,沉降越慢,对晶体悬浮液的稳定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8.
平均粒径为2–10 nm的聚合物稳定的Au纳米簇(NCs)表现出独特的催化性能。多个研究表明,影响聚合物稳定的Au NCs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为: Au NC尺寸的控制、聚合物的选择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这是由于聚合物稳定的Au NCs在多个催化反应中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其催化活性也因所采用的聚合物和反应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为了阐明影响聚合物稳定的Au NCs催化活性的内在原因,众多研究者关注于聚合物稳定的Au NCs催化中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的相互影响。本文主要总结了聚合物稳定的Au NCs中这种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9.
建筑结构上爆炸荷载的确定是进行结构动态响应和损伤破坏分析以及结构抗爆设计和加固的前提。考虑到空气爆炸冲击波远距离传播数值模拟计算效率和精度以及软硬件能力的平衡问题,通过确定和优化网格尺寸,从而为大型复杂街区爆炸冲击波荷载的数值模拟网格尺寸选取提供合理建议。针对汽车炸弹和弹药库等典型近地面爆炸场景,首先,使用AUTODYN软件分别开展比例距离为0.2~5.0 m/kg1/3和0.2~39.0 m/kg1/3的空中爆炸自由场和地面爆炸入射场超压和冲量的单一尺寸网格敏感性分析,并考虑软硬件对单元网格数量的限制,给出依赖比例距离的渐变网格尺寸建议。其次,基于映射算法和建议的渐变尺寸网格对地面爆炸入射场超压和冲量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比例距离大于10.0 m/kg1/3的峰值超压误差修正方法,并得到UFC 3-340-02规范的验证。最后,基于足尺房屋爆炸荷载分布试验共71个测点的超压和冲量时程数据,对提出的优化网格尺寸的计算精度和效率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00.
<正>轻质烃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类似的分子尺寸和挥发性,因此非常难以分离。传统的低压蒸馏法需要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导致成本较大。而选择性吸附分离在成本和效率上是可行的路径之一。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有序的孔结构,在气体存储/分离、催化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但目前应用于吸附分离的MOFs大部分是中性框架材料,较少考虑带电荷的框架以及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