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2篇
  免费   1248篇
  国内免费   319篇
化学   629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467篇
综合类   149篇
数学   624篇
物理学   272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以七元瓜环(Q[7])和新型椭圆型改性瓜环———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TM eQ[6])为主体,4,4′-联吡啶的盐酸盐(44)以及N,N′-二甲基4,4′-联吡啶的盐酸盐(dm44)为客体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44及dm44作用体系中,客体为了更有效地被主体Q[7]包结,在Q[7]内腔中呈倾斜状分布的几率最高.用核磁共振、循环伏安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印证和补充,验证了TM eQ[6]与客体44及dm44可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维的自组装超分子结构.核磁共振以及循环伏安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观察到Q[6]与客体44及dm44的明显作用,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证实,Q[6]与客体44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比较主客体的结构特征,该作用体系也可能存在自组装的一维超分子结构等多种作用形式.  相似文献   
62.
斜向静磁场中光导波模式转换与衍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公强  C.S.TSAI 《物理学报》1998,47(7):1213-1221
应用经典场论和耦合模理论计算了斜向静磁场作用下,磁性薄膜波导中静磁波与导波光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与垂直静磁场情形相比,斜向静磁场时的相匹配条件有所变化,由于磁性薄膜波导中法拉第磁光效应增强等因素,导波光的Bragg衍射效率得以显著增加.这有利于应用YIG等低损耗磁性薄膜做成高衍射效率的磁光波导器件,亦有利于降低Bi∶YIG等高比法拉第旋转的磁光薄膜波导器件的体积和损耗.此外,理论指出的在斜向静磁场条件下所具有的一些磁光特性与实验结果亦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3.
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域的粘土矿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域的354个站的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对所得资料进行了数学处理,求得4种主要粘士矿物的趋势分布图和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域的4个主要不同物源的沉积区,建立了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域细粒物质的运移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64.
Cu(phen)22+与6-巯基嘌呤及DNA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Tris-NaC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伏安法、电子吸收光谱分析、溴化乙锭荧光分析、粘度测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嘌呤(6-MP)及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2+与6-MP发生了明显的相互作用,其作用产物不仅与小牛胸腺DNA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并且在H2O2和抗坏血酸存在下对质粒pBR322 DNA具有更强的断裂能力,与DNA的作用模式可能为部分插入模式。  相似文献   
65.
最简化的两变量草原生态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化的草原生态动力学模式,它由单位面积上单一草种的草生物量和土壤湿度这两个变量组成,能够描述它们的相互作用,而其他因子,诸如土壤物理、化学特性、降水量、灌溉量、光照、温度以及消耗率(放牧和鼠、虫害等),则以参数形式出现在这组常微分方程中。定性分析表明:在已知的常定的(即无季节变化的)情况下,草生物量由稳定的平衡态所决定;对于只与土墒有弱相互作用的草种,草量连续依赖于隆水量;而对于与土墒有强相互作用的草种,则存在着临界降水量,大于临界值时有丰富草量,小于临界值时为荒漠。模式中还可给出在降水量一定情况下草原能承受的最大消耗率(放牧率),小于此值者草原可以恢复,大于此值则草原退化为荒漠。  相似文献   
66.
化学发光消耗型锰传感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和生物发光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光辐射,不需要任何光源。又由于它们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范围和相对比较便宜的仪器等优点,因而在化学和生物传感器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已用于H_2O_2、乳酸和胆固醇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但未见有金属离子传感器的报道。本文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全固态模式的消耗型锰离子化学发光传感器。该传感器将除待测物外的所有化学发光反应试剂全部固定在阴离子交换树脂Amberlyst A-27上,于化学发光反应之前,将一定量化学发光试剂从固定化试剂柱上洗脱,与样品中的锰离子产生化学发光。已成功地应用于水样中痕量锰离子的测定。每个固定化试剂柱可连续使用100次以上。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化学发光传感器由流动系统和检测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流动系统主要由蠕动泵、六通阀、固定化试剂柱和流通池组成。检测系统由光电信增管、负高压、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图1)。  相似文献   
67.
中性载体阳离子电极膜电化学的计算机数字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性载体阳离子电极膜3种可能的传输模式进行了数字模拟,研究了淌度、浓度、配合物稳定常数以及阴离子亲脂性对电极电位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对于廓清这类电极响应机理,解释有关实验现象及指导新电极设计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8.
采用温和条件下的溶胶-凝胶技术,成功制备了阴离子交换-反相混合模式硅胶基质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通过调整反应液中不同前体的比例,优化了整体柱的制备条件.通过扫瞄电镜,对柱床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发现,所制备的整体柱电渗流的方向和大小可随流动相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具有从阴极流向阳极的电渗流;当流动相pH值升至约7.5时,电渗流方向发生了反转(由阳极流向阴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所制备的整体柱对所考察的酸性(中性)化合物实现了快速分离,并获得了高达160,000 N/m的柱效.  相似文献   
69.
银鲫卵对两类精核发育的初级控制作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银鲫(雌核发育型)和红鲤、红鲫、转性红鲤(两性融合发育型)两类精子在雌核发育银鲫卵中的不同发育行为的比较研究,初步证实银鲫卵的初级控制对精核发育的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对同源精子,初级控制呈负抑制作用模式,精核可以在银鲫卵中不同程度的发育;而对异源精子,初级控制呈正抑制作用模式,精核处于固缩状态.两类精核在银鲫卵质中的特殊发育行为可能与银鲫种群中性比的变化存在着某种关系,雄性银鲫的出现可能与“精核遗传物质”的随机渗入有关。  相似文献   
70.
在1000 ℃用活性炭把二氧化锡粉末还原成单质锡, 锡作为催化剂, 硅片作为硅源同时作为收集衬底, 在硅片上制备出了非晶SiO2纳米灯笼. 灯笼的一端连在硅片上, 另一端为一个锡球, 中间是一些圆弧状的SiO2纳米线把两端相连. 纳米灯笼具有良好的对称性.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 和HRTEM自带的能谱分析仪(EDS)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灯笼中SiO2纳米线为非晶态, 结点是晶态锡, 结点表面覆盖一层非晶态的硅的氧化物. 结合实验条件对纳米灯笼的生长机理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纳米灯笼生长的一个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