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55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55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45篇
物理学   3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将新型平板热管作为换热元件引入相变蓄热系统,研制了一套新型的平板热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蓄热换热器采用石蜡作为蓄热材料,对其蓄、放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时刻换热器内石蜡温度分布。改变供、取热流体温度,分析了流体入口温度对换热器蓄放热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新型平板热管在蓄放热过程的均温性能以及换热器的蓄放热效率。结果表明,新型平板热管相变换热器蓄、放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72.
提出了一种求解渐变折射率平板光波导的传播常数和场强分布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几类典型的渐变折射率波导的传播常数数值,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精度极高,速度较快,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3.
以圆盘电容为参照,从等值电容的角度研究孤立导体平板电容的近似计算,并给出了一些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574.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段蔚萱  杨玉朴 《物理实验》1993,13(4):147-149
拉脱法和拉平平板法都是通过扭秤(或焦利氏秤)进行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过去我们也用拉脱法,发现问题较多,误差大。近年来改为拉平平板法,克服了拉脱法存在的问题,减少了误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拉脱法是先将洁净的门形金属丝框悬挂在扭秤上,将丝框浸入液体后,转动角游标缓慢上提,丝框上挂有一层液膜,液膜上提过程,由图1表示。图1(a)中φ角表示液体表面张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向上拉力小于表面张力。当拉力继续增加到某一确定值时,可使φ=0,液体表面张力方向垂直向下,这时丝框静止,作用在其上的合力为零,即向上的拉力F与向下的液体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575.
576.
1数学描述与计算方法周期性变化的几何结构是广泛应用的一种强化换热形式*‘]。文献中有关的数值研究多限于二维清形,三维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针对沿流向周期性布置矩肋的平行平板通道,对层流周期性充分发展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单元如图1所示。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忽略体积力时的控制方程为:图1矩助通道计算单元表1式(l)中各乡变量的含义式中d取不同值的对应关系见表1。设通道几何周期长度为S,则对充分发展状态的计算单元进出边界有如下关系:据文献*,周期性充分发展流动的压力可以分解为两部分:式中o为一个周…  相似文献   
577.
578.
579.
钛基二氧化铅平板电极的镀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邵志刚  衣宝廉 《电化学》1997,3(3):319-324
得用所镀二氧化铅和氧阴极组装成电解槽,通过测定高氯酸盐生成电流效率及循环伏安、SEM、SRD等方法,评价所镀钛基二氧化铅平板电极性能,考察了电镀液组成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发现必须严格控制镀液中铁离子的含量,增大硝酸的使用量,才能制得用于高氯酸盐电化生产的高性能钛基二氧化铅电极。  相似文献   
580.
采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LDA)的VWN方法, 结合周期平板模型, 在DNP基组下, 研究了苯分子在Au(100)面的吸附情况. 构型优化的结果表明, 苯分子在穴位吸附活性最高, 吸附能为-184.8~-184.3 kJ•mol-1, 苯环发生扭曲, C—C键明显拉长, 出现了介于苯和1,4-环己二烯之间的船状构型, 船头的2个C原子从sp2杂化重新进行sp3杂化. 苯分子在桥位和顶位的吸附活性较低, 吸附能分别为-156.7~-145.3 kJ•mol-1、-116.5~-117.0 kJ•mol-1, 苯分子构型有稍微的改变. 轨道分析的结果还表明, 吸附之后苯分子的轨道简并度降低, 苯分子的LUMO轨道和邻近Au原子的dz2轨道叠加比较好, 两个对位的C原子以双σ形式连接到表面邻近的Au原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