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5篇
  免费   851篇
  国内免费   2676篇
化学   5022篇
晶体学   120篇
力学   37篇
综合类   57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2087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在低温、常压下实现对纳米金催化剂中保护基团的有效去除.本文通过对不同保护基团(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半胱氨酸)保护的金催化剂进行等离子体预处理,发现采用该技术能有效去除载体中的层间阴离子,还可能将金原子与保护基团之间的化学键打断.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对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样品和未经处理的样品进行表征,发现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样品,载体从水滑石结构变为复合氧化物结构,这说明等离子体处理可将载体中的羟基和羰基除去,从而引起载体结构变化.热重分析结果显示,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样品失重量(19%-23%)与未处理样品的失重量(31%)相比差10%左右,这说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纳米金表面保护基团和载体的层间阴离子.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中金颗粒的尺寸分布和平均粒径进行分析,发现金颗粒在等离子体处理过后其粒径没有发生严重聚集,平均粒径由未处理时的1.4-1.7 nm轻微长大至2.4-3.7 nm.以含硫醇化合物(半胱氨酸)保护的金原子团簇催化剂为例考察了等离子体不同处理时间的影响,发现随着处理时间从25 min延长至150 min,样品的颜色从浅紫色变为暗紫色.结合XRD和TGA等结果可知,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催化剂中保护基团的去除度逐渐提高.CO氧化反应活性评价结果显示,与未经处理的样品相比,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样品催化CO氧化反应活性有明显提高,且随预处理时间延长,活性有提高的趋势.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样品催化CO氧化的表观活化能低至1.2-2.9 k J/mol,接近于文献中报道的Au/TiO_2催化剂.这说明作为一种催化剂处理方法,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催化剂中的保护剂,且因其处理条件相对温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金颗粒尺寸的稳定,这对于控制合成负载型小尺寸的金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胡慧  闫欠欠  王明  于丽  潘伟  王宝山  高艳安 《催化学报》2018,39(9):1437-1444
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是在拓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有机晶体多孔聚合物.由于COFs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可设计的孔结构以及容易修饰改性的特点,目前广泛用作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COFs的构筑单体为有机小分子,其来源广泛且种类繁多,使得构筑单体多样化,便于通过构筑单体来调控目标材料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对COFs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离子框架材料在气体分子的吸附与分离领域展示了良好性能,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过程,可以容易地将具有特定尺寸和功能的反离子引入到框架结构中来调控孔的尺寸大小,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的有效分离.然而,在催化领域目前尚未见将具有特定催化功能的反离子基团引入到框架之中,研究离子框架材料的催化性能.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负电荷为骨架结构的离子型COFs材料.我们首先选取一种化学结构稳定的COF作为骨架前驱体,其中的单体具有可反应的活性基团酚羟基,然后通过与1,3-丙烷磺酸内酯进行开环反应,将烷基磺酸引入到孔中,经过弱碱处理后得到阴离子型COFs(I-COFs),然后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过程将具有催化活性的Mn2+以及[Mn(bpy)2]2+配位阳离子分别引入到COFs框架中,得到具有催化功能的新材料.我们考察了两种I-COFs对烯烃氧化制环氧化合物的催化性能,发现所得离子COFs对不同的反应底物均展示了较高的环氧化催化性能.结果证实了离子I-COF催化反应为多相催化,还表现出I-COFs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及循环使用性能.我们认为,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过程,能够赋予I-COFs材料各种不同的功能,从而实现COF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这为多孔材料的功能化设计提供了新的化学平台.  相似文献   
993.
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已经突破13%,这主要归因于活性层材料的不断丰富与改进。其中,以聚合物为母体的裁剪型分子,其相比于聚合物具有明确的分子量,共轭长度可调,高消光系数,优良的结晶性等优势。本文简要介绍裁剪型分子在二元本体异质结体系,三元体系,非富勒烯体系中的应用及我们组的相关研究工作,总结了其特点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有机/金属有机力致发光材料因具有外力作用诱导产生发光的独特性质,其在冲击力、应力、张力或压力等作用力的传感以及显示、照明及成像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近年来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综述了自1980年以来的有机/金属有机力致发光材料(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纯有机小分子材料和纯有机聚合物材料)和发光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有机/金属有机力致发光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5.
梁楚欣  刘峥  韩佳星  郭晨语  张淑芬 《化学通报》2018,81(11):1006-1014
以噻吩-2,5-二羧酸为主要配体,借助第二配体----4,4-联吡啶或者邻菲罗啉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三种MOFs材料,分别是[Cd (tdc) (bpy)]n、[Zn (tdc) (bpy)]n、[Co (tdc) (phen)]n。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对三种MOFs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与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三种MOFs材料的荧光性质、热稳定性和MOFs材料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三种MOFs材料比配体更好的荧光强度和热稳定性,制备的[Co (tdc) (phen)]n修饰玻碳电极,对铁氰化钾溶液和含1.0mmol/L NaNO2的pH = 5 PBS溶液,均比裸玻碳电极表现出更强的循环伏安响应,有望作为修饰剂应用于修饰玻碳电极中。  相似文献   
996.
李志敏  乔宇  车广波 《化学通报》2018,81(4):297-302,348
氨基功能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功能化MOFs,其兼具MOFs的高比表面积、孔道易调控及氨基的可后处理修饰的性能。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实现功能基团的转化,从而制得新型的功能化MOFs,在气体存储、药物载体、选择性吸附气体小分子和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开发氨基功能化的MOFs备受人们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氨基功能化MOFs在催化和吸附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氨基功能化MOFs的制备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在环境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陈彪  朱玥玮  黄晓雪  王燕  陈羽  王春秀  吴又进 《化学通报》2024,87(3):379-383,366
弗里茨·普雷格尔因创立了有机物质的微量定量分析法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化学奖,在获奖百年之际,本文回顾了他的相关研究背景和科研历程,并概述了微量定量分析技术的诞生情况。普雷格尔的成功体现了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坚实基础、站立巨人肩膀上的继承创新、合作研究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其经历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如何建立新时代理想研究生师生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8.
合成了有机发光材料2-苯基-8-羟基喹啉锌Zn(Q-Ph)2, 通过1H NMR, UV-Vis及MS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利用该材料与高效的红光染料DCJTB复合制备出全新结构的非掺杂型OLED器件, 其结构为ITO/NPB/DCJTB/Zn(Q-Ph)2/AlQ3/Al. 将DCJTB超薄层的厚度调节到0—2.0 nm范围内, OLED器件的发光色调经历了黄光、红光和橙光的转变, 并且探讨了DCJTB厚度对OLED发光机理以及发光复合区域的影响. 当DCJTB的厚度为0.5 nm时, 获得了稳定的红光发射, 该器件在5.5 V电压下启亮, 在25 V外加电压下发光亮度达到420 cd/m2, 对应的电流密度为250 mA/cm2.  相似文献   
999.
徐文婷  朱若华 《分析化学》2008,36(2):201-205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正丙醇、1,4丁-二醇为致孔剂,制备了有机聚合整体材料膜片。合成的膜片经β-环糊精化学修饰后可同时用作固相萃取膜以及室温磷光测量的新型固体基质。考察了14种有机物在β-环糊精修饰膜片上的室温磷光行为,发现3吲-哚乙酸、1萘-乙酸、菲、7,8苯-并喹啉、咔唑和芴有较强的磷光信号,检出限为1.15~13.7 ng/spo。t实验发现,膜片可以选择性萃取和富集水样中的菲、7,8苯-并喹啉、咔唑和芴,检出限可降低至0.72~10.7μg/L。建立的方法用于水样中7,8苯-并喹啉和芴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80.2%~111.6%和86.0%~101.7%,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The title compounds (S)-methyl-2-(4-R-phenylsulfonamido)-3-(1H-indol-3- yl)propanoate (R = H (1), Cl (2))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also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Compound 1 (C18H18N2O4S)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a = 9.6348(14), b = 11.1517(17), c = 16.412(3) A, V = 1763.4(5) A^3, Mr = 358.40, Z = 4, De = 1.350 g/cm^3,/t = 0.209 mm^-1, F(000) = 752, R = 0.0348 and wR = 0.0714. Compound 2 (CI8H17ClN2O4S)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a = 9.3128(14), b = 10.9655(16), c = 17.783(3) A, V = 1815.9(5) A^3, Mr = 392.85, Z = 4, De = 1.437 g/cm^3, p = 0.352 mm^-1, F(000) = 816, R = 0.0389 and wR = 0.0845. The absolute structure Flack parameters X of compounds 1 and 2 are -0.03(8) and -0.06(7), respectively. X-ra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se two compounds both involve two intermolecular N-H…O hydrogen bo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