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0篇 |
力学 | 8篇 |
综合类 | 9篇 |
数学 | 118篇 |
物理学 | 6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探究式教学法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为例,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设计课堂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统计的结果表明,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2.
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对小题(填空题、选择题)往往是快讲或报答案,甚至不讲.笔者认为,小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它是复习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极好的题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研究习题的 相似文献
53.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课堂学习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然而,在现在许多的课堂上,学生没精打采、昏昏欲睡、效率低下的现象屡见不鲜,令人深感不安.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课堂教学内容既要考虑系统性、整体性,更要关注层次性,既不能过于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也 相似文献
54.
截断样本下最近邻估计的强一致收敛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最近邻方法寻找在截断样本下的密度估计,证明它的强收敛性并寻求其收敛速度。在某些截断情况下,本文找到的密度估计的收敛速度不仅达到了最佳并且改进了[4]中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55.
众所周知,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有很多的方式,诸如面向复习课的讲授法,面向概念课的建构法,面向探索课的研究法等,利用各种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数学教学的高效展开.大量的教学研究表明:无论是传统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新课程理念引导下产生的新型教学法,只要是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着合理、高效指导的,都是适应时代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6.
学生的数学认知,绝无坦途.课堂上,教师一些不经意的设置,让学生在解答例题或练习题时耗费很多的时间,导致教学进程缓慢,最终无法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接下来,就从近期随堂观摩的一则教学片断入手,谈谈一位老师的教学困扰及笔者的思考,希望能给各位同行带来启示.一、一道练习的讲评1.背景分析笔者所听的这节课是人教版"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的第2课时,教者预设的教学任务为例2和例3,这两道例题是建立在第一课时"学会 相似文献
57.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关于教材使用,曾有深刻的阐释,钟教授认为:"教师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教材研究’,实际上是指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本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借助教材使学习者掌握某种能力(关于自然、社会、文化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思考怎样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材研究’的焦点在于如何实现教材的两个转化."受到启发,笔者将围绕义务教 相似文献
58.
59.
<正>作为华东师范大学与宝山区沪太路新农村教育发展区合作项目"HPM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员,笔者接受了开观摩课的任务,选定的课题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这是笔者任教以来第一次尝试HPM教学.意大利学者Furinghetti曾提出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了解历史资料→选择合适话题→分析课堂需要→设计课堂活动→实施教学计划→评价课堂活动.按照上述过程,首先需要查阅、搜集有关行程问题的历史材料;然后对历史材料进行加工,用于教学设计,最后实施于课堂. 相似文献
60.
近两年《中学数学》(下)刊发了很多关于专家教师李庾南老师课例赏析的研究文章,通过老师们对李老师课例的完整再现与跟进赏析,使得我们以读刊这种方式亲近了专家教师的课堂,收益甚大.特别在李老师诸多课例的课堂导入环节,我们注意到李老师多是以一种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数学现实引入新课,而少用生活现实来引入新课.这也启发我们对数学现实引入新课的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