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0篇
  免费   839篇
  国内免费   735篇
化学   1464篇
晶体学   120篇
力学   112篇
综合类   136篇
数学   129篇
物理学   165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考察了海水养殖区域缺氧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连续萃取法萃取过程中溶液pH值、温度变化和胶体形成对形态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萃取法Step1萃取酸溶态时,萃取液pH值的轻微升高使Pb和Zn的萃取结果明显降低;Step2萃取还原态时,萃取液pH值明显升高对重金属的萃取结果影响很小;Step3萃取有机质结合态时,萃取液pH值的降低对重金属萃取结果影响较小(除Pb外)。由于连续萃取法中各步萃取反应的热力学过程不同,Step1和Step2萃取后溶液温度轻微升高而在Step3中溶液温度稍微降低,溶液温度变化(<2.5℃)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很小。在Step1、Step2和Step4萃取过程中胶体的形成和存在,对萃取液Cd、Zn和Cu有明显的吸附影响;而在Step3萃取中萃取剂的分散作用有效控制了溶液中胶体的形成。因此采用连续萃取方法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形态时,控制萃取液pH值和胶体形成有利于提高萃取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2.
污泥焚烧过程中Cd的迁移与转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维固定燃烧炉上进行了污泥层燃模拟实验,重点研究了不同焚烧温度、停留时间、含水率及不同空气过剩系数条件下Cd的迁移和转化特征,并利用4种固体吸附剂CaO、Al2O3、粉煤灰和高岭土对污泥焚烧过程中Cd的排放进行吸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底渣中Cd有一定的挥发,并且焚烧底渣中Cd的可氧化态和易还原态会向残渣态转化,有利于降低焚烧底渣中Cd的生物可利用性.随着焚烧时间的延长,对焚烧过程中Cd的挥发影响不大,但可使焚烧底渣中Cd的易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向残渣态转化.焚烧过程中含水率对重金属Cd的残留率影响较大,当含水率达超过75%后,底渣中Cd残留率会明显降低,并且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底渣中Cd的可氧化态会向易还原态转化,而残渣态的比例变化不大.空气过剩系数在1~1.5之间时,焚烧底渣中Cd的含量、残留率及Cd可氧化态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当从1.5升至2时,底渣中Cd的含量及残留率大幅度降低,并且底渣中Cd基本上以残渣态存在.污泥焚烧过程中4种固体吸附剂的加入有利于Cd的残留并固定在焚烧底渣中,并且随着固体吸附剂添加比例的增多,Cd的残留率也逐渐增加,吸附剂粉煤灰和高岭土要优于CaO和Al2O3.  相似文献   
993.
建立了固相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无机硒含量的方法.大米粉样品0.5 g用水20 mL提取,离心后上清液中加入5 g·L-1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 4~7,过滤即得提取液.将提取液上SAX强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固相萃取,收集洗脱液10 mL以分离无机硒,再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无机硒的含量.结果表明:无机硒的质...  相似文献   
994.
王鉴  赵如松 《催化学报》2001,22(5):484-486
丙烷选择氧化制取丙烯酸(AA)和乙酸(HAc)是氧化深度大、反应过程复杂、包含氧化脱氢和选择性氧种进入分子等多重步骤的多相催化过程. 从催化剂设计的角度看,适用于该反应的催化剂必须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对烷烃具有氧化脱氢的能力. 钒磷混合氧化物(VPO)是目前少有的这类催化剂. 在影响其催化性能的众多因素中,n(P)/n(V)比是个关键参数;丙烷-氧共进料连续流动氧化反应的适宜n(P)/n(V)比为1.05~1.15[1~4]. 丙烷在VPO催化剂上的选择氧化按晶格氧氧化机制进行,适合于循环流化床提升管(CFBR)反应工艺[5]. CFBR工艺在大幅度提高原料中烃的浓度、抑制深度氧化、降低未反应原料的循环费用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6],特别适用于丙烷等小分子烷烃的选择氧化. 在CFBR工艺中,与烷烃起反应的氧全部来自催化剂. 因此,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要求催化剂有尽可能大的可逆储氧量. 本文用脉冲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P/V比对丙烷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痕量元素及其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痕量元素及其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引用参考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996.
形态分析与生物可给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形态分析与生物可给性是环境分析化学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目前所取得的进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7.
CuO/CeO2/γ-Al2O3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及Denox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三效催化剂”的“储氧”组分,CeO2助剂既起到γ-Al2O3载体的作用,也能促进活性组分的分散。因此催化剂表面CeO2的状态及其与被载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但迄今,CeO2在γ-Al2O3表面上的分散容量以及其与催化剂活性组分相互作用的实质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通过改变CeO2的担载量,研究了γ-Al2O3表面上CeO2的形态对CuO的分散状态、还原性能以及催化活性的影响,并结合嵌入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离子抑制色谱法化学镀液中4种有机酸的含量及形态分析;离子抑制色谱;化学镀液;有机酸;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999.
微波-胶体法制备PEMFC纳米Pt/C电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低工作温度和环境友好的优点,被认为是第五代燃料电池和未来较为理想的电动汽车动力源之一。为了降低PEMFC中氧还原反应的电化学极化,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目前普遍采用Pt作为催化剂。Pt资源匮乏,价格昂贵,研究开发更好的制备工艺以减小Pt金属尺  相似文献   
1000.
沉淀剂对CuO超细粉体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u(NO3)2为原料,分别以NH4HCO3、NH3·H2O、NaOH及NaOH与Na2CO3的混合液为沉淀剂,制备了CuO超细粉体,借助XRD、SEM、FT IR、TG DTA、TPR等技术对粉体形态结构与活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剂对CuO超细粉体的粒径、形貌、催化活性和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含Na+沉淀剂制备的CuO粉体的各种性能均优于含NH4+的沉淀剂,前者所得粉体具有晶粒细小、粒度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氧化能力强等特点;由NaOH与Na2CO3混合液沉淀剂得到的Cu2(OH)2CO3前驱体,热解制备CuO超细粉体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