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37篇
物理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气相色谱法分析尿液样品中的阿特拉津及其代谢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尿液样品中阿特拉津(ATZ)及其代谢物脱乙基阿特拉津(DEA)、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IA)、脱乙基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EDIA)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硫酸钠脱水、弗罗里硅土净化、浓缩后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分析。对样品萃取时的pH值等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较好的回收率。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DEDIA 0.0025 mg/L,DEA、DIA、ATZ 0.005 mg/L。4种化合物在进样量为0.2~8 ng时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该方法对阿特拉津生产厂工人的尿液样品进行了分析,尿液中4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DEDIA 0.003~0.301 mg/L,DEA 0.005~0.011 mg/L,DIA 0.006~0.276 mg/L,ATZ 0.005~0.012 mg/L。  相似文献   
2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检测土壤中阿特拉津及其降解产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甲醇-水(4∶1,V/V)作为提取溶剂,使用涡旋振荡提取,采用HPLC-MS/MS法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01、0.2和5.0mg/kg三个添加浓度水平下,阿特拉津及其降解产物的平均回收率在73.7%~104.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4%~5.1%;阿特拉津,羟基阿特拉津在土壤样品中的方法检出限均0.045μg/kg,而脱乙基阿特拉津、脱乙基脱异丙基阿特拉津及脱异丙基阿特拉津在土壤样品中的方法检出限则分别为0.090、0.45和0.90μg/kg。本方法的灵敏度较高,且简便、快速,能较好的解决目标物极性差别大及样品基质对检测结果的干扰等问题,可以满足土壤中阿特拉津及其降解产物残留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3.
乔雄梧  马利平  H E Hummel 《色谱》1995,13(3):170-173
用一种简便、快速的前处理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土壤样品中残留的阿特拉津及其主要代谢产物脱乙基阿特拉津、脱异丙基阿特拉津和2-羟基阿特拉津进行定量分析,样品添加回收率因土壤种类和化合物而异:78~121%(阿特拉津、脱乙基阿特拉津、脱异丙基阿特拉津)和40~75%(2-羚基阿特拉津),最小检测浓度为0.005mg/kg;应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前三种化合物和脱乙基-脱异丙基阿特拉津进行了定性分析,谱库检索匹配程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快速测定水中阿特拉津的方法。水样经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经过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8 um)分离,离子源(ESI+)电离后,选择离子多反应(MRM)模式监测,分子量定性,外标法定量,避免假阳性现象。阿特拉津的质量浓度在0.5~20.0μg·L-1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检出限为0.02μg·L-1。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0%~99.7%,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1.3%~5.1%。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快速高效,测定准确率大幅度提高,适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阿特拉津的测定。  相似文献   
25.
三种胡敏酸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不同来源的胡敏酸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文中针对黑土胡敏酸、栗钙土胡敏酸和市售胡敏酸样品,采用批量平衡震荡法进行其对除草剂阿特拉津的吸附实验,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两种分析方法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种胡敏酸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均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其动力学曲线均符合对数和双曲线函数关系。3种胡敏酸对阿特拉津等温吸附线均为L型曲线,且符合线性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其中市售胡敏酸因其结构差异与土壤提取胡敏酸等温吸附线存在明显差异。IR分析表明,胡敏酸与阿特拉津之间存在氢键、质子转移、电荷转移和范德华力等弱作用力;而ESR检测证实胡敏酸与阿特拉津在吸附过程中发生了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26.
硅胶表面扑灭津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扑灭津为模板分子,在甲苯溶液中经三步反应合成了基于硅胶表面修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探讨了聚合物制备工艺,验证了聚合物的结构。红外1726cm-1指认印迹膜中的羰基特征峰,元素分析表明印迹材料含碳量18%,N2吸附实验表征印迹膜厚度为0.3nm。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考察了扑灭津和其它3种三嗪农药水溶液中的竞争吸附特性。研究表明:本法制备的表面印迹材料对4种三嗪类农药的吸附均优于参比材料。  相似文献   
27.
将苯基卟啉(PP)功能化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即PP-PGMA和羟基苯基卟啉(HPP) 功能化的PGMA(HPP-PGMA)分别与锌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制得高分子化的苯基锌卟啉ZnPP-PGMA或羟苯基锌卟啉ZnHPP-PGMA。采用1H-NMR对ZnPP-PGMA和ZnHPP-PGMA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其光谱性能。将ZnPP-PGMA或ZnHPP-PGMA与特丁津作用,研究特丁津对其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化的金属卟啉ZnPP-PGMA和ZnHPP-PGMA都具有强的光谱性能,相对于PP-PGMA和HPP-PGMA,其电子吸收光谱Soret吸收带红移,荧光发射峰蓝移。ZnPP-PGMA和ZnHPP-PGMA分别与特丁津作用后,ZnPP-PGMA的紫外光谱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且ZnPP-PGMA和ZnHPP-PGMA发生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随着特丁津浓度的增大,ZnHPP-PGMA发生荧光猝灭的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28.
阿特拉津与R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阿特拉津与yR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 (RLS)和电子吸收光谱特征。建立了利用小分子农药阿特拉津作为探针测定痕量RNA的方法。在pH 1 5 0的酸度条件下 ,阿特拉津 yRNA系统在 32 0nm处有一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峰 ,且增强的共振散射光强度与 yR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在实验确定的优化条件下 ,RLS强度与 yRNA浓度的线性范围为 0 6~ 5 0 μg·mL-1,线性方程为I =2 5 88+14 0 0c(yR NA ,μg·mL-1) ,相关系数r =0 9975。方法的检出限为 2 0 7ng·mL-1(3δ)。该方法成功地用于人工混合样品和小盐芥中RNA含量的测定。对阿特拉津与RNA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 ,阿特拉津与RNA之间存在静电引力和嵌入式两种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29.
利用零价铁(Fe0)活化过二硫酸钠(PD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降解环境中的阿特拉津。初步探讨了介质初始pH值、PDS初始浓度、Fe0加入量对阿特拉津降解率的影响,并比较了铁量相同的Fe0/PDS、Fe2+/PDS和Fe3+/PDS 3种体系对阿特拉津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初始pH=6.5、1 mL初始浓度为2.0 mmol/L PDS、Fe0加入量为28 mg的条件下,反应60 min后,Fe0/PDS体系对100 mL浓度为0.10 mmol/L阿特拉津的降解率达到99.0%,远高于Fe0、PDS、Fe2+/PDS和Fe3+/PDS 4种体系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另外,酸性介质、增加Fe0或PDS的投入量均有利于提高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同时,通过采用甲醇和叔丁醇作为分子探针鉴定了Fe0/PDS体系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SO4-.和羟基自由基(.OH)。  相似文献   
30.
将金(Ⅰ)通过化学沉积法于4℃经9h使之沉积于聚碳酸酯滤膜(孔径100nm)的内孔壁上,从而制得金纳米通道膜。经清洗并干燥后的膜在十八烷基硫醇[CH3(CH2)16CH2SH](0.1+99.9)溶液中浸泡12h,从而使金纳米通道膜被十八烷基硫醇修饰(将此膜简写作C18SH-Mem)并使其呈疏水性。试验在分离装置的样品池中加入阿特拉津和百草枯两种农药的混合溶液,并使其通过C18H37SH-Mem,经过一定时间后,在膜另一端的检测池中对上述两农药分别在222nm及257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池中只测得疏水性的阿特拉津而未能测得百草枯,说明亲水性的百草枯不能在疏水性的经修饰的金纳米通道中迁移。据此,应用修饰后的金纳米通道可达到上述两农药的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