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6篇
  免费   1475篇
  国内免费   927篇
化学   1372篇
晶体学   98篇
力学   263篇
综合类   65篇
数学   110篇
物理学   5540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经过阴极还原处理后的多孔硅样片进行了光致发光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处理能明显改善多孔硅的发光稳定性,使其表面结构更加稳定.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还原时间的多孔硅微结构及形貌进行了比较,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还原时间的增长多孔硅表面粗糙度增大,PL谱增强.  相似文献   
3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某轻型汽车40Cr后桥半轴断裂件的组织及断口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半轴在调质处理时的淬火温度不够高,使其表层和心部组织中存在较多的铁素体相,造成了工件最终的硬度和疲劳强度不足,导致半轴在使用中发生扭转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33.
从几何光学理论出发,详细推导了斐索型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近轴非相干成像条件,即子望远系统的角放大率等于系统的线性缩放因子。对于焦平面上的像点而言,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可等效为一个带有特殊形状孔径光阑的望远系统,这要求该孔径光栏的开口形状和位置分布与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各子系统孔径大小和位置分布相一致。我们由此得到了斐索型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主要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34.
激光水下扫描成像系统的图像修正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步扫描系统可以克服后向散射,但同时也产生了两种非线性,一是扫描线速度的非线性,一是由于距离对光能衰减造成的非线性,两种非线性都需要修正,本文从原理上讨论水下激光成像时能量衰减的修正原理与修正方法,并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5.
大焦深成像系统仿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如何增大非相干光学成像系统的焦深是应用光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采用高次非球面光学掩模板与图像处理相结合增大成像光学系统焦深的新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大焦深成像系统仿真实验模型,并进行了大焦深成像系统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维持原相对孔径的同时使光学系统在较大的离焦范围内有好的成像质量.实际应用中还要综合考虑模板参量、信噪比等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6.
射束有效宽度与成像系统MTF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军明  路宏年  候涛 《光学技术》2003,29(2):242-244
射线成像系统的射线有效宽度是评定系统成像分辨率的重要成像指标。以试验的方法,通过测试系统成像的MTF,通过对成像分辨率与射线有效宽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为射线数字成像(DR)及工业CT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为了配合HL-2A装置的工程联调和首次等离子体放电,需要一种可靠和直观的诊断手段,以确认产生了所谓的“First plasma”(初始等离子体)放电。为此我们研制了一套新的诊断系统,即等离子体可见光成像。等离子体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诊断手段。目前在托卡马克装置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38.
郑德香  张岩  沈京玲  张存林 《物理》2004,33(11):843-847
数字全息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和CCD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全息成像技术.文章主要介绍数字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数字全息重建中的主要方法以及数字全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金天允 《光学学报》1991,11(3):78-282
本文在相干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光栅成像中的光强分布和物像位置关系,并给出一组具有不同参数的实验照片及一组借助计算机绘制的强度分布图。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