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5篇 |
免费 | 212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1篇 |
晶体学 | 1篇 |
力学 | 301篇 |
综合类 | 4篇 |
数学 | 37篇 |
物理学 | 6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当前的COB封装LED芯片,分析了芯片的热阻模型,推导出发光结在理想温度下工作时的基板温度。针对大功率LED存在的散热问题,基于课题组双进双出射流冲击水冷散热系统,设计了一种模糊控制器,选取温度变化和温度变化率为控制输入量,并对各控制输入量的范围设定进行了说明。根据设计的控制器进行程序编写,下载到控制芯片中进行实际验证,在20℃环境温度下,芯片基板温度最终维持在35.5~36.5℃之间,保证了灯具正常、稳定工作,为大功率LED散热系统提供了一种控制器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2.
以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以及航天器再入大气环境飞行过程"黑障"问题的研究为背景,进行了多相交流电弧放电实验装置的物理设计,建立了六相交流电弧等离子体实验平台(MPX-2015),在背景压力为500 Pa的亚大气压条件下获得了最大直径和长度分别达到14.0 cm和60.0 cm的等离子体射流.研究了工作气体流量、真空腔压强、电极间距以及弧电流等因素对等离子体自由射流和冲击射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真空腔压强对等离子体的射流特性影响最为显著,等离子体自由射流的长度和直径以及冲击钝体条件下的鞘套有效工作长度和厚度均随着压强的降低而增大;提高沿电极环缝注入的工作气体流量或弧电流亦有利于等离子体鞘套尺寸的增加.上述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开展临近空间飞行器与其周围复杂介质环境间复杂的气动热效应和"黑障"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以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和航天器再入大气环境飞行过程中其表面产生的高密度非平衡态等离子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本研究组所建立的多相交流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实验平台(MPX-2015),开展了非平衡态氩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在亚音速条件下二维、非平衡数值模拟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良好.超音速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真空腔压强的降低,等离子体射流流速明显增大,覆盖钝体头部的等离子体鞘套的厚度先减小,而后又增加,鞘套的空间均匀性以及等离子体向钝体表面的总传热量均显著降低,而钝体头部的局部电子数密度则增大.数值模拟结果为在MPX-2015上开展超音速条件下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4.
采用高精度格式求解二维Navier-Stokes方程研究超声速射流与同向超声速后台阶流动相互作用的流场基本结构及规律,分别应用5阶WENO格式、6阶中心差分格式离散对流项和黏性项,时间推进采用3阶Runge-Kutta格式,并应用消息传递接口(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MPI)非阻塞式通信实现并行化.分别研究了超声速后台阶流动、超声速射流的基本结构特征,以此讨论和分析超声速后台阶流动/射流相互作用的特征,以及不同来流条件对波系结构、涡结构、剪切层、膨胀扇等的影响,尤其是来流剪切层和射流剪切层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波系结构及相互干扰的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介绍了用正文同步扫描测量技术对聚能射流的动态参数进行测试,拍摄到非常清晰的射流头部在空气中飞行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运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对拍摄的底片进行处理以后,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射流图象。对底片进行测量,获得了射流在X平面内和Y平面内的离轴偏差,以及射流在X、Y平面内的飞行姿态,射流的累积长度作为速度的函数,射流的速度分布,射流的质量分布和动能分布,射流的断裂时间和断裂位置。 相似文献
26.
膨胀不足超音速自由射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波自喷管口出射到低压滞止大气中所形成的流场可简化为轴对称定常流动问题。本文采用二阶精度迎风TVD格式对膨胀不足超音速自由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27.
28.
基于大涡模拟, 结合五阶加权基本无振荡格式与沉浸边界法对激波自左向右与R22重气柱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数值结果清晰地显示了激波诱导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所导致的重气柱变形过程, 并与Haas 和 Sturtevant 的实验结果符合. 另外, 结果还揭示了入射激波在气柱内右侧边界发生聚焦并诱导射流的过程, 以及在Kelvin-Helmhotz 次不稳定性作用下两个主涡滑移层形成次级涡的过程, 并分析了气柱变形过程中与周围空气的混合机理. 最后, 通过改变反射距离对反射激波与不同变形阶段的气柱的再次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激波反射距离较长时, 反射激波与充分变形后的气柱作用, 使其在流向方向上进一步被压缩; 而当激波反射距离较短时, 反射激波会在气柱内发生马赫反射, 两个三波点附近产生两个高压区, 当其传播至气柱左侧边界时对气柱边界造成冲击加速, 诱导两道向左传播的反向射流.
关键词: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R22重气柱
反射激波
射流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介绍了对特定条件下的闪光X射线摄影技术所作的改造及其在聚能装药等爆轰实验中拍摄2m幅长的X射线照片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0.
线型聚能装药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提出了一端起爆的线型聚能装药射流形成的不定常理论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当金属罩在爆轰波作用下的运动速度为已知时,则不论此速度是否是时间或初始位置的函数,都能得到射流形成时的速度,质量和位置等参数。 按照本文模型,Defourneaux.M.的定常射流形成定常模型是一个简单的特例。我们利用本文的模型对等厚度装药的情况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比较,两者符合良好。同时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射流形成的不定常因素,可以较好地解释射流头部的质量堆积和射流内部的反向速度梯度等实验现象。本文的模型可以为线型聚能切割索的设计提供较为准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