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化学   39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81篇
物理学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爆炸排淤法"石舌"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离散元法,对爆炸排淤的“石舌”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动画显示,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2.
53.
本文应用人工合成的雄烯二酮11α-半琥珀酰-牛血清白蛋白为抗原,建立了5株稳定分泌抗雄烯二酮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McAb与睾酮、雌酮交叉反应分别为8.1—12.3%和0.8—2.5%,抗体亲和力为2.0 x10~7—2.8×10~8L/M之间。它们均为IgG_1亚类。使用该McAb被动免疫新疆细毛羊,两个情期中孕酮(P)和促黄体激素(LH)的含量皆高于对照组,绵羊排双卵和产双羔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4.
超超临界汽轮机汽缸的多轴蠕变分析与高温强度设计对机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对于在超超临界参数下中压内缸,它的主要破坏来自于高温和复杂应力共同作用下的蠕变损伤.随着蒸汽参数(温度T,压力P)的不断提升,原汽缸承受的蠕变损伤越发严重,因此有必要进行局部结构改进.应用基于受约束孔洞长大机制的Cocks-Ashby多轴蠕变模型对新老汽缸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了有限元计算方法得到了汽缸多轴蠕变等效应变的分布.结果表明:基于孔洞长大蠕变理论能较好地预测汽缸危险点的多轴蠕变;新汽缸比老汽缸在抗蠕变性能方面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55.
分析HPLC法测定排石颗粒中芦丁含量的不确定度.通过建立HPLC法测定含量的数学模型,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因素进行评估、计算,由此计算合成不确定度,最终给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合成不确定度为0.026;扩展不确定度为0.007%;扩展不确定度为0.007%,排石颗粒含量/%测定结果为(0.13士0.007)%.建立HPLC法的不确定度分析与计算方法适用于颗粒制剂HPLC法含量测定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56.
57.
矩形件排样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板材利用率.考虑到下料过程中板材的纤维方向和"一刀切"等工艺约束,建立了以板材平均利用率最大为目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填充算法,增加了矩形件的排列方式、扩大了矩形件试排范围,实现了排样的多样性.此外,在改进填充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遗传算子,利用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的特点,对矩形件排样顺序进行寻优.最后,采用不同规模的算例验证所建模型和所提算法的合理性与普适性,算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板材的利用率,可为实际作业提供技术支持及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8.
排列组合的问题通常可以用分类、枚举等方法来解决,涉及数据稍大点的,需要用基本计数原理来解决.在这一章节中,有相当多的处理技巧,如"插空法"、"捆绑法"、"隔板法"等,这种特殊处理通常能给我们的问题分析与列式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相当多的同学在处理"插空法"时,不问青红皂白,"当机立断",有m个元素占据n个空,就  相似文献   
59.
主要解决的是乘用车整车物流的运输调度问题,通过对轿运车的空间利用率和运输成本进行优化,建立整数规划模型,设计了启发式算法,求解出了各种运输条件下的详细装载与运输方案.  相似文献   
60.
锆钴氢化物中氢氘的互排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维排代条件下,ZrCo-H体系上气固间氢氘的互相排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氢氘间可以互相排代,影响排代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固相表面积、温度和气相流速。在粉化较好的ZrCo颗粒(≥48目)和较高的温度下(~85℃),气相流速提高到1.3NL/cm2min还具有较理想的排代效果。氘丰度的流出曲线可以用塔板理论描述,且具有较小的塔板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