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化学   164篇
晶体学   49篇
力学   108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5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92.
给出了包含宏观应变和微形变的全部二次项以及宏观应变三次项的一种新的自由能函数.利用新自由能函数并根据Mindlin微结构理论,建立了描述微结构固体中纵波传播的一种新模型.利用近来发展的奇行波系统的动力系统理论,分析了系统的所有相图分支,并给出了周期波解、孤立波解、准孤立尖波解、孤立尖波解以及紧孤立波解.孤立尖波解和紧孤立波解的得到,有效地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微结构固体中可以形成和存在孤立尖波和紧孤立波等非光滑孤立波.此结果进一步推广了微结构固体中只存在光滑孤立波的已有结论.  相似文献   
93.
通过浸渍及水热处理获得MgO负载的Fe基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化学气相沉积过程裂解甲烷获得碳纳米管.结果表明,单/双/多壁碳纳米管可选择性地生长在Fe负载量不同的Fe/MgO催化剂上.当Fe负载量仅为0.5%时,铁原子在载体表面烧结为0.8~1.2nm的铁颗粒,碳在这种小颗粒上以表面扩散为主,导致单壁碳纳米管形成,并且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高达90%.当Fe负载量提高到3%时,铁原子聚集成约2.0nm的颗粒,在化学气相沉积中生长碳纳米管时,碳在Fe催化剂颗粒中的体相扩散的贡献增大,在表相扩散和体相扩散的共同作用下,双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显著增高.当进一步增加Fe负载量时,铁原子烧结形成1~8nm的颗粒,经过化学气相沉积,在催化剂上生长了单、双、多壁碳纳米管.随着Fe在MgO载体上负载量的增加,管径、管壁数以及半导体管的含量都增加.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适合大批量选择性生长单/双/多壁碳纳米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检测细小的硅烷化光纤表面微结构成分,表征了光纤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的耦合.能谱分析显示,未硅烷化的光纤表面无碳原子,而硅烷化的光纤表面含有碳原子,其碳原子质量分数为13.74%、16.72%,说明在细小光纤表面上耦合了APTES.经扫描电镜与能谱联用表征光纤表面微结构成分发现,不同表面检测微区域,碳的质量分数不同.探讨了硅烷化的光纤与吖啶橙(AO)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酸性介质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化的光纤与吖啶橙相互作用发出荧光,证明硅烷化的光纤表面有活性基团;经稀盐酸洗涤后,荧光强度减弱,表明光纤表面的活性基团与AO通过非共价键结合.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能表征细小光纤或纳米光纤与硅烷双功能剂的耦合,以及光纤生物传感器敏感元件的靶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95.
镍氢电池的循环性能与活性物质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豫皖  杨传铮  何丹农  夏保佳 《化学学报》2008,66(10):1173-1180
与循环试验大致同步, 用静态(初态和终态)或准动态(增加若干个中间态)的模式对MH/H电池循环性能、电极(包括负极和正极)材料的微结构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研究, 发现循环性能衰减与正极材料β-Ni(OH)2的点阵参数、平均晶粒尺度、微应变和总的层错几率均随循环周期增加而减小以及负极材料中腐蚀产物A(OH)3和B相出现和增加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发现MH/Ni 电池循环性能的衰减是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结构和微结构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发生明显变化, 恶化了正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同时消耗和恶化了电解液的综合结果. 为了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采用不同正极材料的添加剂. 结果表明, CaF2和Lu2O3有明显的效果, 其中CaF2效果最好, 并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6.
采用棒管法制备了低羟基含量的Tm~(3+)/Ho~(3+)共掺氟碲酸盐微结构光纤。当使用波长为1 560 nm的激光器泵浦Tm~(3+)/Ho~(3+)共掺光纤时,处于Tm~(3+)基态3H6的电子被激发至3F4能级,进一步通过Tm~(3+)和Ho~(3+)间的能量传递过程3F4→3H6(Tm~(3+)):5I8→5I7(Ho~(3+))(能量失配为745 cm-1)布居Ho~(3+)的5I7能级,5I7能级上的电子向5I8能级跃迁发射出2.1μm的光。使用1 560 nm光纤激光器作为泵浦源,18 cm长的Tm~(3+)/Ho~(3+)氟碲酸盐微结构光纤作为增益介质,获得了波长为2 063 nm的激光输出。所得激光的斜率效率为12.9%,激光阈值为163 m W,未饱和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0 m W。研究结果表明,Tm~(3+)/Ho~(3+)共掺氟碲酸盐微结构光纤可用于制作2.1μm光纤激光器。  相似文献   
97.
杨国伟  祝精美 《物理学报》1999,48(8):1514-1517
研究了汽相沉积过程中的衬底表面凹结构的成核热力学,指出可以通过衬底表面微结构设计来控制成核过程以实现点状结构的生长.计算了凹结构内的临界核形成能,表明与平面相比成核优先在凹结构发生.考虑凹结构的“等效势阱”效应,发现凹结构内稳定原子团的生长速率远远大于平面处稳定原子团的生长速率.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8.
采用表面包覆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包覆量的BaFe12O19-γ-Fe2O3复合磁粉,以X射线衍射为主要测试手段,仔细分析了不同包覆量下复合粒子的结构。研究表明;由于高温下离子在扩散作用,使得在BaFe12O19和γ-Fe2O两相之间形成了一层过渡层,正是由于过渡层的存在,致使复合粒子的磁性能随xBaFe12O19的变化有一定滞后。  相似文献   
99.
激光诱民聚酰亚胺纳米微结构中分子链取向排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Nd:YAG偏振脉冲激光辐射聚酰亚胺薄膜,在其表面制得大面积纳米级周藏一微线条,线条的周期性为200nm,线条方向始终平行于偏振激束电场方向,线条横截面为圆形或椭的柱状稔胍射红外光谱分别在平行与垂直纳米线条的方向上测试聚合物表面IRK结果发现,1722和1231cm^-1处的吸收有明显的二向色性,表明二线条内聚合物分子链部分呈现取排列,且聚酰亚胺分子我边方向与微线条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100.
我国半导体物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建白  黄昆 《物理》1999,28(9):525-529
简单地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半导体物理研究的进展,它包括三个方面,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半导体表面、界面和杂质、缺陷;以及半导体新材料、新结构,这些进展说明,半导体物理研究在当代物理学和高技术的发展中都占有突出的地位,它仍是一门年轻的、富有生命力的学科,预期在将来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