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化学   552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32篇
数学   89篇
物理学   2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张何  傅昕  朱振军 《分析化学》2013,(4):473-480
建立了一种基于微泵集成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及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Apyrase)介导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延伸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将微流控芯片、引物修饰微珠阵列及基于毛细和蒸发作用的微流体驱动泵集成构建检测芯片,待测目标序列流过装配的微球阵列并与微球表面延伸引物杂交,在Apyrase和去除外切酶活性的Klenow DNA聚合酶协同作用下,引物3’末端碱基与目标序列包含的基因突变检测位点匹配则能够发生延伸,并将生物素化的dCTP掺入到引物的延伸序列中并固定在微球表面,链霉亲和素修饰量子点能与微球表面引物延伸序列中的生物素结合并提供荧光信号,而引物3’末端与目标序列存在单碱基不匹配则不能发生延伸。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单碱基识别技术,微泵驱动的芯片内可以检测0.2 pmol/L目标序列(信背比>3),液压驱动的芯片内能识别0.5 pmol/L目标序列,而芯片外检测只能识别0.1 nmol/L目标序列,微泵集成芯片在检测基因突变时其灵敏度较芯片外基因突变分析提高了500倍,并在0.5~30 pmol/L目标序列浓度范围内待测序列浓度与检测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了一个人基因组样本中多药耐药蛋白基因1(MDR1)的两个多态性位点C3435T及G2677T,结果显示该样本具有3435CT及2677TT的基因型组合,此结果与DNA测序结果一致。本方法用于基因突变分析,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刘莹  吕阳成  骆广生 《催化学报》2013,34(9):1635-1643
采用微流控技术结合悬浮聚合方法实现了百微米级含膦配体聚苯乙烯微胶囊的可控制备, 微胶囊尺寸在320~420 μm范围内可调, 且单分散性好.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散射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结果证实了其形貌和组成的均匀性及钯负载的可控性和有效性. 以溴代芳烃与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为模型反应评价了负载Pd(PPh3)4的百微米级微胶囊的催化性能, 发现其性能与文献报道的7~8 μm的同类催化剂微胶囊接近, 且均优于均相催化剂; 该催化剂经简单过滤后, 可实现多次循环使用, 未发现活性物种的流失. 该法实现了连续制备, 因而有助于提高制备的效率和可控性. 另外, 所制百微米级催化剂微胶囊在固定床反应器内具有较高催化剂浓度和机械性能, 且优于浆态床中使用的微米级催化剂微胶囊.  相似文献   
53.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片剂中盐酸美西律含量的方法,对衍生条件和电泳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盐酸美西律经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40℃衍生6h,以20 mmol/L硼砂为电泳缓冲溶液,进样30s后,分离电压2000V,可在1 min内完成一次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0.022 mg/L、线性范围0.108~1.079 mg/L、相关系数0.994,加标回收率为99.7%~102.3%,方法适用于盐酸美西律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材料、常用的检测方法,分别讨论了利用动态修饰与静态修饰来解决免疫分析中蛋白质吸附问题,以及竞争免疫分析与非竞争免疫分析在微流控芯片上的应用,并对其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梁怡萧  潘建章  方群 《色谱》2021,39(6):567-577
药物筛选是新药研发的关键步骤,创新药物的发现需要采用适当的药物作用靶点对大量化合物样品进行筛选。高通量筛选系统能够实现数千个反应同时测试和分析,大大提高了药物筛选的实验规模和效率。其中基于细胞水平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因为更加接近人体生理条件,成为主要的筛选模式。而目前发展成熟的高通量细胞筛选系统主要基于多孔板,存在细胞培养条件单一、耗时费力、试剂消耗量大等问题,且较难实现复杂的组合药物筛选。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在微米尺度通道中操纵和控制微流体的技术,具有微量、高效、高通量和自动化的优点,能较好地克服多孔板筛选系统的不足,为构建细胞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技术手段。微流控系统在细胞培养材料、芯片结构设计和流体控制方面均可灵活变化,能更好地实现对细胞生长微环境的调控和模拟。文章综述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细胞水平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的研究进展,按照不同的微流体操控模式,对基于灌注流、液滴和微阵列的3种类型的微流控细胞筛选系统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分别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微流控细胞水平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56.
石杨  邵小光 《色谱》2019,37(9):925-931
生殖是生物体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物种得以延续和进化的保证。近年来,微流控芯片系统得到了迅猛发展,技术也逐渐成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生殖研究中,微流控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微管道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灵活设计,从而更好地模拟生理环境;微流控芯片对样品的消耗量低;微流控技术具有很高的集成性。微流控技术已被应用到精子活力评价与筛选、精子的化学趋向性筛选、卵丘细胞去除、透明带移除、卵细胞定位与筛选、受精过程、早期胚胎培养以及生殖器官模拟等各个方面。该文着重介绍近几年基于微流控技术生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7.
58.
59.
丁雄  牟颖 《分析化学》2016,(4):512-521
近年来,微纳尺度流体控制技术由于具备实现多相、多步和平行反应的优势,已成为传统分析手段的首选的补充和替代方法.其与核酸扩增方法的完美结合,有效推动了数字核酸扩增检测(Digital nucleic acid detection,dNAD)技术的建立与发展.作为可实现单分子水平检测的分析方法,dNAD技术已成为分子诊断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dNAD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检测原理,以及相比于传统方法的优势,对其最新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报道了一种以微流控技术制备对甲醇具有高效电氧化催化活性的碳载PtRu催化剂(PtRu/C)的方法。 通过改变反应液在微流控反应器中的流速,得到了一系列纳米粒径分布在1.4~2.0 nm范围内的PtRu/C催化剂。 对这些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测试发现,当反应液以90 μL/min的流速流经微流控反应器时制得的催化剂具有最高催化活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在该流速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较高含量的Pt(0)。 该种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在能源转化和环境领域有望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