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66篇
  免费   3894篇
  国内免费   10386篇
化学   16807篇
晶体学   258篇
力学   2892篇
综合类   469篇
数学   1590篇
物理学   9930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590篇
  2022年   666篇
  2021年   703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547篇
  2018年   454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734篇
  2014年   1396篇
  2013年   1125篇
  2012年   1127篇
  2011年   1199篇
  2010年   1285篇
  2009年   1321篇
  2008年   1477篇
  2007年   1404篇
  2006年   1378篇
  2005年   1338篇
  2004年   1325篇
  2003年   1277篇
  2002年   1062篇
  2001年   1059篇
  2000年   823篇
  1999年   738篇
  1998年   726篇
  1997年   712篇
  1996年   709篇
  1995年   745篇
  1994年   718篇
  1993年   586篇
  1992年   572篇
  1991年   532篇
  1990年   470篇
  1989年   526篇
  1988年   199篇
  1987年   177篇
  1986年   128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21篇
  1980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利用电荷迁移反应测定头孢羟氨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学诚  容彦华 《分析化学》1998,26(3):310-313
提出一种基于电荷迁移反应简便可靠地测定头孢羟氨苄的分光光度法。在甲醇-乙醇介质中,头孢羟氨苄与氯冉酸于50℃反应15min能够形成稳定的1:1络合物,其λmax=528nm,线性范围为20 ̄400mg/L。用拟定的方法测定原粉和胶囊,结果与药典法一致。对浓度100mg/L的药物10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4%,样品的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9.0% ̄100.8%。  相似文献   
942.
贾志胜 《大学化学》1997,12(2):24-27
有机取代反应的电子转移机理贾志胜(兰州大学化学系甘肃730000)在有机化学中,取代反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其反应机理的研究已公认相当成熟。最新的研究对该类反应机理有了新的认识。自70年代末,对取代反应机理的研究,特别是对芳香取代反应、卤代烷的取代...  相似文献   
943.
本文采用TPR、TPO技术分别考察了氧处理Pt/TiO_2上氧物种的还原行为和氢还原样品的氧化过程.TPR结果表明,表面含有活泼氧物种的Pt/TiO_2样品对氢很活泼,室温条件下可以吸附大量氢,并且这些吸附氢又可以在TPR过程中脱附.表面活泼氧物种与氢的反应温度在500—673K之间,当大于673K时,Pt/TiO_2继续耗氢,可能是氢与还原产生的表面Ti~(3+)离子进一步反应生成钛—氢物种,并向TiO_2体相扩散与TiO_2体相晶格氧发生反应.对于773K还原的Pt/TiO_2作品,室温吸附氧在TPD过程中可以与表面吸附氢反应;473K氧化处理可以消除表面的吸附氢,但并不能完全去除体相储氢;573K氧化处理则基本上恢复了原样品的氧化状态.不同温度氢还原处理的Pt/TiO_2样品在动态氧化过程(TPO)中,在300-600K温区,气相氧与样品上表面吸附氢和表面氧空位反应;在大于600K温区,氧主要与表面钛—氢物种发生反应,并向体相扩散,与体相氢发生反应.文中描述了气相氢、氧分别与Pt/TiO_2催化剂存在的氧或氢物种作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944.
Fe和Co催化的碳-碳偶联反应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晨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2007,27(6):703-723
作为廉价而且低毒的金属, Fe和Co是发展催化剂的理想元素. 同时由于Fe和Co有着多种氧化还原价态, 它们的催化化学应该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Fe和Co的催化剂很少得到有机化学家的关注. 直到最近几年, 人们才发现Fe和Co的催化剂可以很好地催化碳-碳偶联反应. 综述了Fe和Co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条件、产率和选择性; 探讨了这些新奇反应的可能机理; 并介绍了这些反应在复杂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5.
偶合反应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耿征  武竟存 《分析化学》1995,23(4):401-403
本将Ag(Ⅰ)催化S2O^2-8氧化Mn(Ⅱ)生成MnO^-4的催化反应与LuminolMnO^-4-OH^-的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建立起一种新的灵敏测定痕量银的化学发光分析法,在所研究的优化条件下,该法测定银的选择性较好,检测限达到3.2×10^-12g/mLAg线性浓度范围为1.0×10^-11-1.0×10^-5g/mLAg,用于水样分析,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46.
β—CD对Zn(Ⅱ)—m—BrTPPS4显色反应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系统研究了β-CD对Zn(Ⅱ)-m-BrTPPS4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锌的分光光度新方法。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57×10^5L.mol^-^1.cm^-&1,Zn(Ⅱ)的浓度在0-5μ/25mL符合比定律。应用本法于发,铝合金等试样中锌的测定,回收率及方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47.
采用均相反应的方法合成了6个含羟基芳基或氨基芳基的磷酰胺酯衍生物:[(ClCH_2CH_2)_2NP(O)(OPh)(XArY)](X:O,NH;Y:m或p-OH或NH_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及质谱证实了它们的组成及结构.  相似文献   
948.
双冠醚化合物的合成研究II.双酰胺双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氨基苯并15-冠-5-分别与2,6-吡啶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2-甲氧基-1,3-苯二甲酰氯,三甘二酰氯,己二酰氯和壬二酰氯在无水苯中缩合,可以得到相应的六种双酰胺双冠醚1-6.  相似文献   
949.
用FTIR和DSC研究了PHBV及其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熔融共混样的熔融结晶行为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HBV与PPC熔融共混过程中发生了酯交换反应,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PPC虽然能降低PHBV结晶折迭链的表面自由能,但同时也能够降低PHBV的结晶度、球晶径向生长速率、平衡熔点和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950.
黄剑  牛于华  杨伟  侯琼  许怡赦  袁敏  曹镛 《化学学报》2003,61(5):765-773
用Suzuki偶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咔唑为主链,与不同的芳香环和杂环化合物 共聚的新型电致发光无规共聚物.这些共聚物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发较强的荧光 .咔唑链段为共聚物提供了很好的空穴传输和空穴注入性能.与咔唑共聚的窄能隙 单体,如蒽(ANT)、噻吩(Th)、2,1,3-苯并噻二唑(BTDZ)、2,1,3—苯并硒二唑 (BseDZ)和4,7—二噻吩—2,1,3—苯并噻二唑(DBT)在聚合物中含量小于50%时 成为陷阱中心.还观察到极为有效的分子内能量转移.由于共聚单体的能隙不同, 这些电致发光共聚物的发光范围可覆盖整个可见光谱区.研究结果表明,用咔唑作 为宽带主体,与少量低带隙单体共聚,有可能成为一种合成同时兼有优异空穴注入 特性,又能广泛调节发光颜色的新的发光聚合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