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化学   13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3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为提高惯性约束聚变(ICF)点火靶尺度(约2mm)聚苯乙烯(PS)空心微球的球形度,研究了油相与外水相界面张力、初始油相质量分数和固化旋转流场转速对PS微球球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双重乳液体系外水相中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替换为聚丙烯酸(PAA)后,油相与外水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增大了约10倍,PS空心微球的球形度显著提高,球形偏离度小于1μm的微球比例由5%增加至约50%;但是,在较宽范围内改变油相初始质量分数及旋转固化流场转速,对PS微球球形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球形偏离度值小于1μm的PS微球比例介于40%~60%之间。  相似文献   
8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C14H3中性和阳离子所有可能的构型、振动频率及热力学稳定性进行研究。基于目前的计算结果,C14H3和C14H3+最稳定的构型都是具有Cs对称的十四元环构型。如果构型里具有单叁键相互交替的聚炔烃结构,这个异构体就具有≈20cm-1的低频振动。C14通过加氢反应可以减小环内张力,使得十四元环能量降低,结构变得更加稳定。C14H3在温度低于1556K存在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3.
钢丝绳抗弯刚度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钢索张力测力传感器测定钢丝绳抗弯刚度,导出钢丝绳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及文[1]的结果相吻合.采用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同时可计算出钢丝绳的张力.  相似文献   
84.
钢索张力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三点弯曲式”钢索张力测定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输出信号P、δ与张力T的关系.阐明钢索抗弯刚度不可忽略,它随张力T而改变.从理论上导出了张力测定器标定装置应有的长度  相似文献   
85.
张力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力结构中的索结构分析通常采用非线性二节点直线或二次曲线单元,但是在大跨度结构,尤其是索弯顶结构的分析中,常用的单元已不能满足精度的要求,本文提出了考虑自重作用下有初始垂度的五结点非线性空间曲线元模型,放弃了一些特殊的假定,考虑了应变表达式中高阶量的影响,推导出了适合于弹性大位移几何非线性分析的Lagrangd方程及其切线刚度矩阵,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输电线路爆破除冰效果及动态特性,进行了50 m孤立档输电线路爆破除冰模型实验,采用人工覆冰方式,通过引爆预设在输电线下侧的导爆索去除部分线路覆冰,测量了爆破除冰过程中三种输电线档中位移和端部动张力,并将爆破载荷简化为三角波载荷,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实验工况进行了模拟验证;进一步利用模拟方法研究了爆破除冰量为20%时除冰位置对跳跃幅值和动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雨凇,爆破作用只会引起输电线爆破区域的覆冰脱落;爆破除冰时跳跃幅值和动张力幅值均大于相同位置自然脱冰,而随除冰位置的变化趋势与自然脱冰相似;与导线相比,地线光缆的跳跃幅值受爆破作用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87.
为探索碳纤维束-圆辊的接触机制,本文中采用自制摩擦模拟试验装置,结合薄膜压痕法分析了纤维束接触部位的三维(3D)表面形貌,研究了预加张力和接触角度对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积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内的纤维束取向度是影响接触面积的关键因素,当接触角度从60°增加到170°时,纤维束取向度逐渐减小,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积也逐渐减小,且接触角度为60°时的接触面积是170°时的22倍;当预加张力从0.19 N增加到1.47 N时,纤维束取向度逐渐增大,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积逐渐增大,且预加张力为1.47 N时的接触面积是0.19 N时的2倍. 在Hertz接触理论的基础上,考虑纤维束取向度建立碳纤维束-圆辊接触面积的理论预测模型,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碳纤维束-圆辊的接触面积.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两种具有严格基态解的格点哈密顿量,采用变分法计算了2+1维SU(2)规范模型的弦张力.  相似文献   
89.
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热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三类液态合金对金刚石的润湿和固相接触法实现的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用SEM分析了胎体合金中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微观组织结构、化学成份分布;用X射线衍射确定在金刚石表面形成碳化物的相结构,并对碳化物形成的热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
董诠键  贾玉民 《物理实验》1990,10(3):100-102
我们在普通物理实验中较长时间一直用毛细管法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但学生实验的效果总是不太理想。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毛细管孔径不均匀,各向差异较大,以及毛细管不易清洗干净。为改变此种状况,我们设计了一种用平行玻璃板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经物理系两届学生使用,实验效果尚好,现将有关情况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