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8篇
  免费   929篇
  国内免费   1553篇
化学   2898篇
晶体学   103篇
力学   1028篇
综合类   155篇
数学   552篇
物理学   244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51.
直流电压等离子体点火器点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行设计的等离子体点火装置,对极间电流随进口氩气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进口氩气压力和工作电流条件下等离子体点火器出口射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四通道CCD光谱仪测量了点火器出口处的发射光谱特征,并计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结果表明,极间电流随进口氩气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射流长度随进口氩气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工作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工作电流随进口氩气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电源输出电流增大而增大,等离子体射流的电子温度随氩气流量的增大而降低,随工作电流的增大而升高。所得结果对等离子体点火系统在航空发动机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2.
本文对不同喷嘴组合方式时超高压射流井底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得出的井底流场的速度矢量图和井底压力分布图,分析超高压钻头喷嘴组合形式对流场结构及钻进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垂直的边喷嘴组合破岩效率较高,但清洗井底效果不佳,冲蚀井壁严重;中心加-个喷嘴可解决清洗井底及冲蚀井壁的问题,但要求高压流体排量增加;两个垂直边喷嘴与-个中心倾斜喷嘴的组合及-个垂直边喷嘴和-个中心倾斜喷嘴的组合流场结构对钻进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53.
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制备了金纳米粒子(GN),用妥布霉素适配体(Apt)修饰GN可获得较稳定的Apt-GN探针。在pH 6.8 Na2HPO4-NaH2PO4(PBS)缓冲液及NaCl存在下,Apt-GN探针稳定而不聚集;当有妥布霉素(Tbc)存在时,它与Apt-GN探针中的Apt特异性结合并释放出纳米金,纳米金在NaCl作用下聚集,导致体系在368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光增强。在选定实验条件下,368 nm处的共振散射峰强度的增大值ΔI与抗生素妥布霉素(Tbc)浓度在1.9~58.3 n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35.3c-23,检出限为0.8 ng·mL-1 妥布霉素。分别对10.0,20.0和30.0 ng·mL-1 Tbc平行测定5次,求得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8%,5.0%和4.4%。考察了共存离子对测定38.9 ng·mL-1 妥布霉素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当相对误差在±10%以内,80倍Zn2+;40倍L-谷氨酸,Cu2+,Mg2+,Ca2+;20倍葡萄糖、盐酸土霉素;10倍L-苯丙氨酸、甘氨酸;2倍L-天冬氨酸;6倍HSA和BSA不干扰测定。这说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该法用于分析测定妥布霉素滴眼液中的妥布霉素含量,结果令人满意,相对标准偏差在6.5%~7.6%之间,回收率在95.0%~107%之间。  相似文献   
954.
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毛细管电色谱法(CEC)拆分尼卡地平对映体,并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浆中尼卡地平对映体的含量的方法。利用手性固定相和手性流动相中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协同作用使尼卡地平对映体得到了快速分离(20 min)。分别考察了流动相pH值、施加电压、手性添加剂浓度及有机调节剂含量等对分离度的影响。优化的实验条件为:35 mmol·L-1NaH2PO4(pH 4.0),含有4.0 mmol·L-1SBE-β-CD和体积分数为20%乙腈,施加电压25 kV,实验温度为15℃。在上述条件下,尼卡地平分离度(RS)和柱效(n)分别为4.08和775 746块/m。将该方法初步用于测定人体血浆中尼卡地平的对映体含量,实验发现在0.5~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 6)。峰面积日内RSD3.2%和日间RSD7.8%。溶胶凝胶法制备开管电色谱柱方法简便,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拆分和测定人体血浆中尼卡地平对映体含量。  相似文献   
955.
针对基于Agent战术训练模拟系统的协同通信问题,建立了基于HLA/RTI的Multi-Agent高层仿真环境,给出单个Agent的设计框架及形式化描述,设计了Multi-Agent之间的通信机制,引入合作任务管理器实现多Agent问题求解的协调一致,实例显示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6.
陈松  孙泉华 《力学学报》2014,46(1):20-27
针对大气层内高超声速飞行时的化学非平衡现象,建立了沿驻点线流动的空气中氧离解度的计算模型. 模型假设氮气在氧气未充分离解时不发生离解,并且不涉及边界层内的复合反应. 理论计算发现,空气中氧的离解度随飞行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非单调变化规律,其原因是由于化学反应平衡移动与非平衡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结论得到了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同时也解释了文献中当飞行高度较高时真实气体效应减弱的现象. 基于驻点线的近似理论模型,计算得到了轴对称钝头体绕流流场中的最大氧离解度及边界层外缘温度随飞行速度和高度变化的等值线图谱,相关结果可以为工程设计所用.   相似文献   
957.
刘延柱 《力学学报》2014,46(6):940-945
基于高斯最小拘束原理,以释放中的绳系卫星为背景,建立地球引力场内变长度大变形柔索联系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 利用基尔霍夫动力学比拟方法将柔索的变形转化为刚性截面沿中心线的转动,使包含刚性分体与变形体的刚柔耦合系统转化为由柔索的刚性截面与刚性分体组成的广义多刚体系统. 由于刚性截面的局部小变形沿弧坐标的积累不受限制,适合描述柔索的超大变形. 文中对此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导出其在地球引力场中的拘束函数,考虑各分体在空间中相对位置的几何约束条件,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构成以条件极值问题为特征的数学模型. 将高斯原理用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其特点是以寻求函数极值的变分方法代替微分方程,通过数值计算直接得出运动规律. 其形式统一,不随系统拓扑结构的变化而改变,也无需区分树系统或非树系统.对于带控制的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还可根据技术需要与系统的优化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958.
李名锐  周刚  初哲  马坤  钱秉文 《计算物理》2014,31(1):121-126
利用简单多项式基组拟合变化平缓的长程作用部分,并增加多个限定条件以提高优化势与库仑势的局部重合度,对Natoli优化法进行改进.在不增加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得到平均偏差明显降低的优化势;建议优化时划分r空间与k空间的准则取kcrc ≥ 15.在稠密液氢分子模拟中,优化法获得的能量及压力均小于Natoli法与Ewald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9.
基于平均场理论的多尺度模拟关键问题之一是给定恰当的表征元(RVE)边界条件,以使均匀化过程满足Hill-Mandel细宏观能量等价条件,也即Hill宏观均匀化条件。对于非均质Cosserat连续体,已有的研究工作只能得到合理的混合平动位移-偶应力表征元边界条件,常用的一致平动位移-转角以及周期边界条件等均不能使用,给计算均匀化算法推导和实施带来了困难,也阻碍了多尺度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为此,本文在推导和建立一个新的Hill定理版本基础上,不仅成功地给定了多种强形式表征元边界条件,而且构造出了合理的弱形式周期边界条件,这些条件既满足细宏观能量等价也符合一阶平均场理论基本假定,可在均匀化方法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60.
大型网架式可展开空间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航天工业迫切需要掌握可入轨后展开的大型网架式空间结构技术,以便研制口径十几米、乃至数十米的大型星载天线。该技术的主要科学基础是这类空间结构展开和服役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分析和控制。本文综述了与上述科学基础相关的研究进展,提出应重点关注的三个科学问题:一是大型网架式空间结构展开过程的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尤其是如何对微重力环境下索网的接触和缠绕、运动副内碰撞、结构展开与航天器本体间的耦合等导致的非线性动力学进行建模和分析;二是大型网架式空间结构展开锁定后服役的动力学分析,尤其是如何揭示结构柔性、众多运动副间隙、交变热载荷等因素引起的复杂非线性振动机理;三是大型网架式空间结构展开锁定后服役的动力学控制,尤其是如何在欠驱动、低能耗条件下对非线性振动和波动传播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