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444篇
化学   830篇
晶体学   73篇
力学   33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34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51.
掺杂剂对聚乙炔中电荷密度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NDO/2方法研究了各种掺杂剂对聚乙炔中电荷密度波的影响,在掺杂剂附近的碳原子上出现较大的电荷密度,且p型比n型掺杂剂的影响更大,讨论了电荷波与导电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2.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制备了SnO2:(Sb,In)透明导电薄膜,优化了制备工艺参数,获得了最佳制备条件.研究表明,4%的铟掺杂有效地改善了薄膜的内部结构,使得紫外-可见光的透过率显著增加;7%的锑掺杂释放出了更多的栽流子,使薄膜的方块电阻降低,2%的磷掺杂因准连续杂质能带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薄膜的电导率.Sb、In、P的掺入使得SnO2薄膜的紫外-可见光的透过率达83%,方块电阻达38Ω。  相似文献   
153.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掺杂Eu^3 的Li2WO4材料,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及交流阻抗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适量Eu2O3的掺入可提高基质材料的发光和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4.
伞海生  陈冲  何毓阳  王君  冯博学 《物理学报》2005,54(4):1736-1741
在Ar+O22气氛中,采用射频反应溅射Cd-In靶制备CdIn22O44 薄膜.制得的薄膜经x射线衍射(XRD)检测为CdIn22O44和CdO相组成的多晶.从理论上分析了热 处理前后氧空位、掺杂点缺陷和富氧电子陷阱在影响膜的载流子浓度和电子散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样品 进行Hall效应、Seebeck效应测试并得出不同载流子浓度下的迁移率、有效质量、弛豫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155.
将银纳米颗粒覆盖在覆有铟锡氧化物的导电玻璃上,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基底。将三种羟基苯甲酸分子作为探针分子在这种新的基底上进行检测,得到了很好的SERS信号,从中可反映出大量分子振动信息  相似文献   
156.
王平山  陶祖聪 《物理学报》1996,45(6):1039-1045
分析导电箔上的镜像电荷对环形束的约束作用,给出了可用于设计选择聚焦环形的导电箔几何尺寸的计算结果。利用已有的X波段相对论速调管(RKA)进行了初步的镜像电荷聚焦RKA的实验。虽然实验中的导电箔对电子束的通过率只有0.88,但结果表明导电箔对RKA的束流有一定聚焦作用,不影响束流群聚过程。  相似文献   
157.
聚苯胺导电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8.
透明导电铟铋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苗苗  范翊  刘星元 《发光学报》2010,31(4):605-608
以氧化铟为主体材料,以铋为掺杂材料,采用真空热蒸发方法研制出2.5%铋掺杂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IBO)。实验表明:IBO薄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载流子浓度为3.955×1019cm-3,载流子迁移率达到50.21cm2·V-1·s-1,电导率为3.143×10-3Ω·cm,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超过82%,功函数为4.76eV。采用其作为阳极制作的OLED得到最大亮度30230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5.1cd/A。结果表明IBO是一种良好的光电器件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159.
A simulation on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near the electrode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reason for using nanosized carbon black mixed with ethylene vinyl acetate, as the electrode could lead to more charge injection into the polymer than using a deposited metal electrode. The electrode is simplified to a layer of conductive semi-spheres with fixed size and constant electric potential.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 size of the semi-spheres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semi-spheres could dramatically influence the electric field near the surface of the spheres; these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two decisive factors for the charge injecting rate at electrodes of various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60.
A Van der Pauw Hall measurement is performed on the intended doped ZnO films (Na doped ZnO) grown by using the molecular beam epitaxial method. All as-grown samples show n-type conductivity, whereas the annealed samples (annealing temperature 900℃) show ambiguous carrier conductivity type (n- and p-type) in the automatic Van der Pauw Hall measurement. A similar result has been observed in Li doped ZnO and in as-doped ZnO films by other groups before. However, by tracing the Hall voltage in the Van der Pauw Hall measurement, it is found that this alternative appearance of both n- and p-type conductivity is not intrinsic behavior of the intended doped ZnO films, but is due to the persistent photoconductivity effect in ZnO. The persistent photoconductivity effect would strongly affect 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carrier conductivity type of a highly resistive intended doped ZnO s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