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5篇
  免费   1443篇
  国内免费   1117篇
化学   423篇
晶体学   119篇
力学   180篇
综合类   154篇
数学   1600篇
物理学   341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证明了TUHF代数丁上的Lie导子L形如D l.其中D是T上的结合导子,l是从T到它的中心Z上的线性映射且零化T中的括积.  相似文献   
102.
何小刚 《中国物理 C》2006,30(12):1200-1205
在这一报告中将报告我和BABU教授合作的在hep-ph/0507217一文中有关中微子混合研究结果. 目前中微子实验数据所决定的混合角可归结为几何混合状况:sin2θ12=1/3,sin2θ23=1/2, 和sin2θ13=0. 我们在这一工作中建立了能实现这一几何混合的可重整化模型. 模型以非阿贝尔非连续群A4为描述中微子不同代混合的对称性. 这类模型对中微子质量有很强的限制. 而且能很自然地由轻子数破坏产生重子不对称的实验观测值. 很有趣的是这类模型中出现在轻子不守恒和无中微子双beta衰变中的相位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3.
采用蒙特卡罗模型AMPT 究了(S_(NN))~(1/2)=130GeV Au Au碰撞中部分子相互作用对两粒子横向动量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子相互作用对两粒子的横向动量关联有重要的贡献.还计算了AMPT模型中(S_(NN))~(1/2)=130GeV Au Au碰撞的两粒子横向动量关联与碰撞对心性的依赖关系并与来自STAR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AMPT的理论预言很好地符合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4.
从考虑驱动和粘性条件下水平矩形槽内流体服从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及其孤立子解出发,得到了驱动地孤立子所做的功及孤立子总机械能的表达式,进而证明了文献(8)中提及的λ=+1型孤立子是存在的,而λ=-1型孤立子并地对应的物理实在。  相似文献   
105.
L-fuzzyRingandL-fuzzyModuleL-fuzzyRingandL-fuzzyModule¥SunRongguangJiangBaoqing(HumanUniversity,Kaifeng,475001)RenXuejun(Minq...  相似文献   
106.
灵芝子实体水溶性多糖的分离和分子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磷酸盐缓冲液、热水、碱和热碱水分别从灵芝子实体分离出五种水溶性杂多糖GL1、GL2、GL3、GL4和GL5.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及硫酸咔唑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主要由葡聚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组成,GL3、GL4和GL5含葡萄糖醛酸.由粘度、光散射和膜渗透压法测定了特性粘度[η]、重均分子量Mw及数均分子量Mn,GL2、GL3和GL5多糖的Mw值分别为124×104、128×104和58×104.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杂多糖含水溶性D 葡聚糖,并且初步推断,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出的杂多糖GL2中包含刚性链β D 葡聚糖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研究了正硅酸乙酯分别在无胺法和有胺法制得的HZSM-5沸石上的沉积过程,并用吸附,NH3-TPD及异丙醇探针反应等手段表征了沉积后的样品,发现沉积仅在外表面上进行,可使孔口变小但不影响孔道内性质,显示有对于二甲苯分子的择形吸附能力,且在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和二甲苯异构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择形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8.
在实验上首次发现,粘土矿物为固体粒子的体系的E%-pH曲线之离子强度效应是“先右后左摆动现象”;而水合氧化物为固体粒子的体系则是“向左单向移动现象”。对应的等温线之离子强度效应则是“先下后上摆动”和“单向上移”现象,两类四现象一致。为解释上述诸现象,提出液-固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静电交换的复合模型作统一解释和定量处理。由粘土矿物和水合氧化物两类物质的结构可知,前者可发生两类交换作用,彼此消长时曲线位置产生双向摆动;后者只有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故曲线位置单向移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密度函数理论(DFT-DensityFunctionalTheory)对炭质吸附剂的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该法以多孔固体上N2吸附分子模型为依据,用一种方法对多孔固体的孔径分布从微孔到大孔范围进行确定。本文用该法对自制的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国产煤质活性炭及日本产活性炭微球等六种炭质吸附剂的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0.
邵建国  徐达圣 《化学通报》1994,(12):45-47,64
流动重量法用于固体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测定邵建国,徐达圣,贾松龄,杨春,吴锁川,孟中岳(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210024)固体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静态真空容量法,另一类是动态的气相色谱法 ̄[1]。前者系直接测量法,测定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