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7篇
综合类   34篇
物理学   6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大麦幼胚组织培养结果初步表明,两种培养基之间,两个品种之间总出愈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类型愈伤组织诱导率却存在差异。Ⅱ号培养基中,甲、乙两种类型愈伤组织产生比例多于Ⅰ号培养基,丙型愈伤组织正好相反。因此认为Ⅱ号培养基对大麦幼胚培养中诱导出愈及生长是较理想的。啤酒大麦品种“付8”的甲型愈伤组织比例大于高蛋白品种“Hiproly”。愈伤组织和胚芽的总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较大,但规律不明显,因此很难作大麦幼胚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及分化的指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培养基、组织器官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改进与扩大试验设计进一步探索提高出愈及分化率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8×8大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_1和F_2的抽穗期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1)抽穗期性状在F_1双列试验中,W_r/V_r回归系数b(0.8399)与单位斜率1无显著差异,表明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在F_2中,b=0.2768,显著不同于1,存在上位效应。去阵列8后,对F_2双列资料重新检验,发现由此获得的亚双列系统符合模型(b=0.8230).W_r/V_r分析表明,F_1与F_2世代间阵列位置有变动,但阵列2,3在两个世代中均据回归线的上部.W_r+V_r与Y_r间的相关测定均为负相关,表明抽穗期晚一般由显性基因效应控制.(2)抽穗期F_1和F_2的广义遗传力为97%与98%,狭义遗传力为87%与69%.在F_1为0.59,表明抽穗期晚为部分显性.F_2却大于1,示有超显性特点;H_2/4H_1值都小于0.25,说明全部有关座位上,平均地说,显隐性等位基因频率不相等.F_1值为负值,表明所有亲本所携带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要多. (3)抽穗期一般配合力效应为负向的有小将,早熟3号和永2830.特殊配合力存在较大负向优势的杂交组合中,必含小将、早熟三号和永2830三个早熟品种之一为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江志裕 《电化学》1997,3(2):215-218
葡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大麦细胞电融合的影响①王伟江志裕*(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细胞融合是指用人工方法使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1,2].体细胞融合可在不同种,不同属,甚至更远的生物间进行,所得到的细胞可具有新的特性.对于植物细胞,有望通...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对丙酯草醚胁迫下大麦叶片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含量预测进行研究。对500~900 nm光谱采用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 MA)11点平滑方法进行预处理。采用蒙特卡罗-偏最小二乘法(monte carlo-partial least squares, MCPLS)方法分别对于CAT与POD的含量预测剔除7个与8个异常样本。基于全部光谱建立了CAT与POD含量预测的PLS,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模型,ELM模型对CAT含量预测效果最好,建模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calibration, Rc)为0.916,预测集相关系数Rp为0.786;PLS模型对POD含量预测效果最佳,Rc为0.984,Rp为0.876。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 SPA)算法分别为CAT与POD预测选择了8个与19个特征波长,基于特征波长建立的PLS,LS-SVM与ELM模型中,ELM模型对CAT与POD含量预测效果均最佳,CAT含量预测的相关系数为Rc=0.928,Rp=0.790;POD含量预测的相关系数Rc=0.965,Rp=0.941。基于全谱与基于特征波长的回归分析模型预测效果相当,且对POD含量的预测效果优于对CAT含量的预测效果,而这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得到精度和稳定性更高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实现对除草剂胁迫下大麦叶片CAT与POD含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果胶甲基酯酶PME参与调控大麦根尖铝毒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麦耐铝品种和敏感品种来分析根尖果胶甲基酯酶(PME)在大麦铝毒敏感性中的调控作用.通过对耐铝性差异极其显著的2个大麦明品种2000-2与沪麦16经铝处理后的Morin荧光检测,观察到2000-2根尖荧光明显比沪麦16强,铝试剂比色法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敏感品种根尖细胞壁上铝积累量比耐铝品种高,达到极显著差异(p〈0.05或0.01).对根尖PME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铝处理4 h的2000-2根尖PME活性显著上升,但处理24 h后PME活性又显著下降;而沪麦16的PME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壁上铝积累与PME活性变化有密切的相关性,证实PME活性参与调控大麦铝毒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大麦品种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义品种标准化主成分间的欧氏平方距离为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法对63个地理来源不同的品种进行系数聚类,将其分为8类。表明品种的地理分布对遗传差异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认为大麦杂交亲不可否认尖在类间距离大于平均类间距离的类间选配,同时参考主成分分析对品种综合性状的认识,并结合其它因素,选择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作亲本。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葡聚糖研究大麦细胞电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物质荧光葡聚糖 (F DX)研究了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麦细胞电融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F DX可抑制电融合过程 .对放置过大麦细胞原生质体的F DX溶液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膜表面的荧光圈 ,证明F DX在膜上的吸附 .添加F DX可增加原生质体的电泳速度 ,说明吸附后原生质体表面负电荷增多 .由于相互间静电斥力的增强 ,使细胞的电融合率下降 .此外 ,还利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细胞电生孔现象 .观察到经电脉冲后溶液中的F DX可进入原生质体内部 ,间接证明了细胞电生孔的存在 .  相似文献   
18.
1987 年2 月23 日,天体物理学家目睹了400 年来最亮的一次超新星爆发。该超新星位于大麦哲伦云内,是自1604 年探测到开普勒超新星以来观测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爆发,肉眼可见,由于这是1987 年发现的第一颗超新星,因而被命名为“SN1987A”。  相似文献   
19.
大麦应用三十烷醇磷酸酯钾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喷施 0. 01mg/L 的三十烷醇磷酸酯钾或 0. 5mg/L 的三十烷醇都能显著改善同源四倍体大麦的 产量性状且改善的程度相当,使穗颈长度从 2. 4cm 延长到 3. 7cm, 减少包颈的发生率, 穗重从 1. 145g 提 高到 1. 338g,结实率从 75. 0%提高到 79. 5%, 千粒重从 43. 638g 增加到 50. 031g.  相似文献   
20.
大麦酯酶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分析与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主要产于我国不同地区的33份近缘野生大麦及其19份栽培大麦,以及它们间杂交的27个组合F1植株的叶片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52份材料可分成11个酶谱类型,聚类分析说明,同一亚种或同一变种,地理来源不同,酶谱表现不同.地理来源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亚种或不同变种,酯酶同工酶酶谱一般表现出相同或相近.杂交组合F1中酶谱出现3种类型:偏亲本型,杂种型和互补型.其中以互补型为多.凡出现杂种酶带或互补酶带的植株,在穗长和株高上都表现出杂种优势的特征.对近缘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的酶谱以及与地理距离的关系和酯酶同工酶在大麦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