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7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422篇
化学   1036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38篇
综合类   99篇
数学   814篇
物理学   69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电极法测定废水中氨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电极法测定废水中氨氮时,以吹气法代替蒸馏法对废水水样进行预处理,简化了水样预处理的程序,样品中氨氮的释出率可达90%,加标回收率在60%-98.8%之间。对两种废水样各分析8次,得出其RSD值均小于5%。按3倍标准偏差计算方法的检出限为0.008 mg.L-1。定量测定的最高值为350 mg.L-1。  相似文献   
72.
在醋纤维孔膜上利用溴化氰固定了马抗人γ干扰素抗体。抗体膜经竞争性温育反应后置于碘离子选择电极上而构成免疫电极; 另一碘电极与参比膜作为参比电极。测定了电极在0.1mmol.dm^-3KI+4.4mmol.dm^-3H2O2+0.1mol.dm^-3柠檬酸盐,PH5.0缓冲液中响应电位, 研究了温度反应时间、电解液组成等因对电极响应影响,提出了电极向应线性化方法, 并得到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3.
双冠醚的研究I.Shiff碱型双冠醚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合成了七种新的芳(杂)环桥联Shiff碱型双冠醚.电导率测量结果说明它们与四苯基硼钾,铷,铯生成的是2:1夹心型 配合物(冠醚单元:金属离子);与钠离子生成的是1:1配合物.此外,将4'-氨基苯并15-冠-5分别与α,α'-呋喃二甲醛和邻苯二甲醛缩合得到的双冠醚3e和4制成pvc膜钾离子选择性电极,证明它们对.钠离子的选择系数都在10[-4]左右.  相似文献   
74.
富氧条件下乙炔选择催化还原NO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姗姗  王新平  王崇  徐岩 《中国化学》2006,24(5):598-602
Acetylene as a reducing agent of metal exchanged HY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in the reaction system of 0.16% NO, 0 (C2H2-SCR) was investigated over a series 08% C2H2, and 9.95% O2 (volume percent) in He. 75% of NO conversion to N2 with hydrocarbon efficiency about 1.5 was achieved over a Ce-HY catalyst around 300 ℃. The NO removal level was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by C3H6 reported in literatures, although only one third of the reducing agent in carbon moles was used in the C2H2-SCR of NO. The protons in zeolite were crucial to the C2H2-SCR of NO, and the performance of HY in the re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by cerium incorporation into the zeolite. NO2 was proposed to be the intermediate of NO reduction to N2, and the oxidation of NO to NO2 was rate-determining step of the C2H2-SCR of NO over Ce-HY. The suggestion was well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NO oxidation with O2, and the C2H2 consump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NO.  相似文献   
75.
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环境样品中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宗澧  刘静 《分析化学》1993,21(1):122-122
1 引言 铅的测定多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双疏腙比色法,这两种方法虽灵敏度高,但前者仪器昂贵,后者重现性差、操作繁琐、试剂不稳定、毒性大。我们用铅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了几个环境样品中的铅,方法简便快速,结果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相符。  相似文献   
76.
间羟基苯甲醛制备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田林  彭端 《化学通报》1998,(12):48-50
间羟基苯甲醛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主要用于药物合成,香料生产及电镀工业等领域。目前工业生产间羟基苯甲醛大都采用苯甲醛的硝化反应、还原反应、重氮化水解和间甲酚的乙酰化反应、氯化反应及水解反应两种方法。由于这两种化学方法反应步骤多,伴生的付产物量多,...  相似文献   
77.
贵金属对钴基催化剂上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贵金属改性的Co/γ-Al2O3催化剂上的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结果表明,通过Pt,Pd和Ru贵金属改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但只有Pt改性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w(Pt)<0.5%时,催化剂的活性随着Pt含量的增加呈直线升高,当w(Pt)=0.5%时,催化剂活性可提高近5倍,但催化剂的选择性变化很小.XRD结果表明,催化剂经还原后,γ-Al2O3上的钴主要为α-Co0.TPR结果表明,Pt的加入提高了Co3O4的还原性能,且Pt含量越高,Co3O4的还原温度越低.XPS结果表明,Pt改性的催化剂样品,其Co3O4大部分被还原为Co0.由于Pt与Co具有协同效应,故Pt改性的Co/γ-Al2O3催化剂既具有较高的活性,又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8.
双臂套索冠醚PVC膜碘离子选择电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两种新型双臂套索冠醚1,10-二(5-氯-8-羟基喹啉-7-亚甲基)-1,10-二氮杂-4,7,16-三氧杂-13,19-二硫杂环二十一烷(Ⅰ)和1,13-二(5-甲基-8-羟基喹啉-7-亚甲基)-1,13-二氮杂-4,7,10-三氧杂-16,19-二硫杂环二十一烷(Ⅱ)为载体的PVC膜电极的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两电极均显示阴离子响 应,其中对碘离子具有优良的能斯特电位响应性能,线性范围为10^-5-10^-1mol/L,斜率分别为-59.1mV/pcI-和-57.6mV/pcI-;电极具有读数稳定,重复性好,PH值范围宽等优点;将该电极用于药品中碘含量的测定,其结果与药典法一致。  相似文献   
79.
80.
线上线下结合营销模式有效缓解了流通渠道不畅和营销方式单一的问题,进而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绿色产品零售企业和市场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重现博弈主体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线上线下结合营销模式中,绿色产品零售企业与消费者演化博弈系统存在两个可能的均衡状态,分别是O{维持传统营销策略,使用传统渠道购买产品}、C{建立线上营销策略,使用线上渠道购买产品}。演化博弈系统的演进受到9个相关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博弈主体的收益、成本及潜在的风险损失等发生作用。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以被调研的A绿色产品零售企业为样本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给出上述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