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篇
  免费   1986篇
  国内免费   378篇
化学   305篇
晶体学   138篇
力学   289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77篇
物理学   353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A scheme is presented for teleporting an unknown state in a trapped ion system. The scheme only requires a single laser beam. It allows the trap to be in any state with a few phonons, e.g. a thermal motion. Furthermore, it works in the regime, where the Rabi frequency of the laser is on the order of the trap frequency. Thus, the teleportation speed is greatly increased, which is important for decreasing the decoherence effect. This idea can also be used to teleport an unknown ionic entangled state.  相似文献   
152.
The dynamical process of charge injection from metal electrode to a nondegenerate polymer in a metal/polythiophene (PT)/metal structur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nonadiabatic dynamic approach. It is found that the injected charges form wave packets due to the strong electron-lattice interaction in PT.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dynamical formation of the wave packet sensitively depends on the strength of applied voltage, the electric field, and the contact between PT and electrode. At a strength of the electric field more than 3.0 × 10^4 V/cm, the carriers can be ejected from the PT into the right electrode. At an electric field more than 3.0 × 10^5 V/cm, the wave packet cannot form while it moves rapidly to the right PT/metal interface. It is shown that the ejected quantity of charge is noninteger.  相似文献   
153.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polarized far-infrared reflectivity measurements have been done on LiGaO2 single crystal along two crystalline tax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t frequencies of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optical phonon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real part of opt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loss function respectively. A small Drude component is observed at frequency below 300 cm^-1 which could arise from Li ions or oxygen deficiencies. The ionicity of LiGaO2 has been studi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Born effective charge of different ions.  相似文献   
154.
微束辐照装置是将辐照样品的束斑缩小到微米量级,能够对辐照粒子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计数的实验平台,是开展辐照材料学、辐照生物学、辐照生物医学以及微加工的有力工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正在研制中能重离子微柬辐照装置.该装置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系统提供的中能和低能重离子束流为基础,采用磁聚焦方式形成微米束.束运线上两台铅垂方向的偏转磁铁辅以四极磁铁构成对称消色差系统,将束流导向地下室,再用高梯度的三组合四极透镜强聚焦形成微米束斑,在真空中或大气中辐照样品.它将成为国内首台能够提供从低能(10MeV/u)到中能(100MeV/u)的重离子微束的公共实验平台,用于定位、定量照射靶物质(生物细胞、组织或其它非生物材料等),有助于深入揭示重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也为探索重离子辐照效应的应用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5.
RFQ加速结构利用射频四极电场同时实现横向聚焦及纵向聚束与加速,适合于低能范围内(大致0.01-0.1倍光速)对离子进行加速。  相似文献   
156.
采用单组态坐标模型,应用由对角化d3能量矩阵而获得的波函数,同时考虑了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和电-声子耦合,并定量计入了4T2与2T1各电子态对R线的影响以及局域压缩率和整体压缩率之间的差异,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了GSGG∶Cr3+低温下光谱结构的特点以及压力导致的R1线和4T2宽带的移位.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R线的常压位置及其分裂、R1线的压致移位及其"反转"现象和4T2宽带的压致移位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7.
高功率速调管聚焦磁场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产45 MW速调管是在原国产30 MW HK-1型速调管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起来的,其聚焦磁场设计也是参照30 MW速调管聚焦磁场设计并在其基础上加工改造完成。为此必须对旧聚焦系统进行改造,设计出符合需要的磁场分布,以满足45 MW速调管工作的需要。首先从理论上找出速调管工作时的理想磁场值,根据该磁场分布设计出相应的线圈结构;其次根据45 MW速调管的结构尺寸,对30 MW速调管的线圈支架进行改造,利用旧线圈和新支架组成新的聚焦系统;最后,根据理论模拟和测试结果,调整和优化各组线圈的电流值,给出速调管工作时的各组聚焦电源运行参考值。叙述了新聚焦线圈的理论设计和测试分析,包括新线圈支架的设计、水冷系统与线圈的结构安排和整体的测试结果,最后根据速调管高功率测试运行状态给出速调管工作时的聚焦线圈电流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8.
佘守宪 《大学物理》1999,18(7):31-33
通过电四极透镜与磁四极透镜两个实例阐明中心反对称二维非均匀静电场静磁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9.
本文测量了猪、羊、牛血液的声速和非线性声参量以及血液中水、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把结果与Apfel和Sehgal声参量混合定则作了比较.指出两个混合定则能够反映血液声参量与其水、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关系,但在精确定量上与实验尚有距离.  相似文献   
160.
尚志远  梁昭燕 《物理》1992,21(3):139-143
本文较全面的介绍了声致生物效应的研究内容,包括超声生物效应,次声生物效应以及噪声生物效应,并综述了近年来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地分析了其作用机理与一些疾病的关系.文章最后阐述了声致生物效应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