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478篇
化学   712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43篇
综合类   41篇
数学   300篇
物理学   3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顺酐均相催化加氢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蒲  高润雄 《分子催化》1997,11(2):149-152
  相似文献   
22.
23.
 以BHT为自由基捕捉剂,研究了四(五氟化苯基)卟啉氯化铁(Ⅲ)将超临界丙烷高选择性催化氧化为丙醇的反应机理.通过GC-MS分析发现,反应产物中有PBHT,故可认为在超临界丙烷氧化反应过程中有丙基自由基存在,初步推断反应涉及自由基机理.同时发现高浓度BHT抑制反应,低浓度BHT促进反应的现象,而以戊烷为底物时没有促进作用.这是由于BHT的位阻效应所致.并对BHT存在时超临界丙烷氧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推断.  相似文献   
24.
宋琦 《大学化学》2005,20(5):7-7
氯代三苯膦铑(即所谓的Wilkinson催化剂)是第一个在室温常压下可以用作烯烃和其他不饱和化合物加氢的均相催化剂,也是应用最广的催化剂之一。已经知道它的溴代和碘代形式,但是氟代形式一直没有全面地表征过和研究过。  相似文献   
25.
郭霖 《高分子通报》1997,(3):195-196,F003
总结毛者提出的线型缩聚中当量系数的新定义及引入缩聚体系单体平均官能度的新方法,本文总结出了一套讲授数均聚合度计算问题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26.
根据反应层的概念对在任一给定形状微电极上进行的准一级和二级均相催化反应机理(EC'')的稳态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解复杂方程的数学技巧。利用推导出的这些方程,可计算准一级和二级均相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常数。  相似文献   
27.
 本文做了4,4′-二乙炔二苯甲烷的本体热均聚和催化均聚,并用(Ph3P)2PdCl2为催化剂做了4,4′-二乙炔二苯甲烷与苯乙炔的共聚,对均聚和共聚物中的不溶不熔组分测定了密度、溶胀度、Huggins参数以及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Mc。实验表明,该交联聚合物的最良溶剂是四氢呋喃,溶度参数为9.9ca10.5。cm-1.5,当用四氢呋喃为溶剂时的Huggins参数为0.34,并且在单体摩尔比中4,4′-二乙炔二苯甲烷用量越多,溶胀度越小,交联度越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有均聚及共聚物都为反式结构。  相似文献   
28.
本文研究了LiLn(π-C_3H_5)_4·nD(Ln=La、Tb,n=3;Ln=Ce、Pr、Nd、Sm、Gd、Er,n=2;Ln=Y、Dy,n=2.5;D为二氧六环)催化异戊二烯和苯乙烯的均聚合反应.其中,钇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为最高.聚异戊二烯顺式-1,4链节含量在43-81%.聚合体系内少量给电子体的加入使聚合物中3,4-链节含量高达84%.所得聚苯乙烯为无规结构.  相似文献   
2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o2(HBTC)2(H2O)6]·C4H10N2·2H2O}n(H3BTC为1,3,5-均苯三羧酸,C4H10N2为哌嗪),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并用TGA研究了该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5437(9)nm,b=1.05485(9)nm,c=0.71482(5)nm,α=102.4623(28)°,β=91.3500(42)°,γ=111.0186(29)°,V=0.72018(10)nm3,Mr=764.37,Dc=1.762g·cm-3,Z=1,μ(MoKα)=1.25mm-1,F(000)=394,R=0.0307,wR=0.0815.晶体的基本构建单元中包含2个Co()中心、2个配位的HBTC分子和6个配位的水分子.基本构建单元通过相互链接形成具有“Z”型结构的一维配位聚合链,链间通过两种不同的氢键(O—H…O和N—H…O)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微孔晶体,微孔大小为0.71nm×0.82nm.荧光光谱表明,常温下用λex=312nm的光激发后,配位聚合物在329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30.
铑碘催化剂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IRC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HF/LANL2DZ水平上, 采用能量梯度法, 研究了铑碘催化剂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循环中各基元反应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产物的几何结构, 并计算了它们势能面的变化. 通过对各基元反应过渡态的IRC解析, 证实了所得各类几何结构是甲醇羰基化铑碘催化循环反应途径上的驻点, 完整给出了循环反应过程中分子沿极小能量途径在各基元反应过程中的构型变化, 并提出了中间体构型转换在循环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结构分析, 提出了顺式和反式催化循环反应两种途径之间除催化活性物顺反异构关联外, 还可以通过中间体构型转换关联, 其活化能为49.79 kJ/mol, 并且在还原消除基元反应步骤有既非顺式也非反式的情况, 证明该循环反应可能经历多个途径实现, 但无论何种途径, 碘甲烷氧化加成基元反应是整个循环反应过程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