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5篇
  免费   1793篇
  国内免费   1374篇
化学   3802篇
晶体学   142篇
力学   891篇
综合类   312篇
数学   953篇
物理学   7722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924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768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830篇
  2008年   955篇
  2007年   659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647篇
  2004年   733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无机纳米粒子/丁苯胶乳复合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无机纳米粒子/丁苯胶乳的复合材料,用脂肪酸对纳米粒子进行了表面改性,使之均匀分散在丁苯胶乳中,用红外、吸油性,润湿试验等方法对改性纳米微粒进行了表征,纸张涂布和老化试验证明,纳米碳酸钙和纳米氧化锌具有优良的隔热效果,纳米氧化锌还有很好的防紫外老化功能,对以纳米TiO2为核,包覆苯丙共聚物的乳液矣合也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2.
序言     
张玉奎  邹汉法 《色谱》2007,25(2):121-121
色谱柱是色谱分离分析的“心脏”,液相色谱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与分离固定相的突破密切相关。如上世纪70年代末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建立和90年代初期“灌流色谱”(Perfusion Chromatography)的发展都是基于多孔硅胶和“穿透孔”分离固定相的发展。近年来,基于特殊孔结构的1.5~2.0μm高强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功地催生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离技术,而整体柱材料作为新一代的分离介质,已成为色谱领域广泛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并已经在样品预处理、手性分离、生物分离分析等领域获得十分广泛的应用。我国色谱研究工作者在多孔硅胶固定相、手性分离固定相、亲和色谱固定相和整体柱固定相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已达到或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23.
整体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色谱分离分析技术,与传统的色谱柱相比,具有制作简单、背压低、分辨率高、柱容量大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有机聚合物整体柱及其在生物大分子色谱分离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4.
在纳米尺度下构建有序的磁性模板和图形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1,2 ] .这种模板在生物样品的分离[1] 、磁电子学研究和信息存储 [2 ] 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光刻 [3] 、微触点印刷 [4 ] 和自组装 [5] 等多项技术已被用来构建各种纳米模板 .1 999年 ,美国西北大学 Mirkin小组 [6 ]发明的 Dip- pen纳米刻蚀技术 (简称 DPN技术 )更在可控组装方面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这项技术是在一定驱动力作用下 ,使吸附在原子力显微镜 ( AFM)针尖上的分子“墨水”逐渐转移到基底表面上 ,实现纳米模板的可控构建 .与传统技术相比 ,DPN技术可在纳米尺…  相似文献   
225.
综合利用1H-NMR,13C-NMR,耦合常数及异核远程相关谱(HMBC),对芳香族多取代类似物1,2-二氯-4-甲基-3-硝基-5-三氟甲基苯(NATM)和1,2-二氯-4-甲基-5-三氟甲基苯(FATM)进行了碳氢全归属.  相似文献   
226.
应用氢化法—无色散原子荧光技术分析痕量As、Sb、Bi、Se、Te、Sn已有报导。  相似文献   
227.
蒋治良 《分析化学》2003,31(12):1445-1445
由中国化学会、中国光谱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八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于 2 0 0 3年 1 0月 1 8~ 2 1日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召开。本届大会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西师范大学以及部分仪器厂商的资助。中国科学院院士方肇伦、汪尔康、俞汝勤、陈洪渊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董绍俊 ,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梁文平和庄乾坤教授出席了大会。本届大会是新世纪初中国分析化学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 1 84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共 5 40多人出席了大会 ;桂林地区…  相似文献   
228.
低碳技术协同创新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政府、企业和学研机构的三方低碳技术协同创新博弈模型,得到不同情形下三方的演化稳定策略,并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三方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状态下的成本分摊系数、政府激励、违约罚金、收益分配系数对政府、企业及学研机构演化结果的影响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政府会选择参与低碳技术协同创新;与学研机构相比,企业对违约罚金变动反应更快速.最后为促进低碳技术协同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29.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自建的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藏药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在线近红外光谱监测和提取终点的判定。以403个样品为建模集,分别获得了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PLS)、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算法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建模区间,以残差预测偏差(RPD)值为指标选择最佳建模方法。以62个样品为外部验证集,考察模型应用于总黄酮含量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此外,还探讨了利用模型预测值进行相对浓度变化率(RCCR)分析直接判定提取终点的可行性,并比较了标准偏差绝对距离法(ADSD)和移动窗口标准偏差法(MBSD)对提取终点判定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预处理方法为Constant+一阶导数+SG平滑、建模区间5300~9000 cm^(-1)条件下所建的总黄酮含量的PLS模型效果最好,其校正集和验证集的误差均方根均小于0.14、相关系数均大于0.97,RPD值为4.68。所建PLS模型对未知样品的平均预测率为79%,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8,表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外部验证集中RCCR法判定的预测提取终点和ADSD法判定的提取终点均与实际提取终点一致。所建模型性能较好,通过对未知样品进行准确快速的定量分析,实现了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实时监测,同时,以RCCR和ADSD作为提取终点的判定方法较为准确,可为藏药材提取过程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30.
利用吡啶吸附-IR,NH3吸附-脱附,原位热重积炭,DSC等技术并结合甲基环己烷(MCH)脱氢活性试验,研究了K2O对工业Pt-Sn/Al2O3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及MCH脱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2O能有效地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降低其表面酸中心特别是强酸中心的数目;MCH脱氢反应的积炭量随K2O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但催化剂的高温脱氢稳定性与K2O含量并不完全呈顺变关系,K2O含量应严格控制,当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