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8篇
  免费   1447篇
  国内免费   4422篇
化学   7137篇
晶体学   219篇
力学   1256篇
综合类   155篇
数学   98篇
物理学   397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576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618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612篇
  2004年   585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482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1.
溶剂浓度对PVDF相转换膜大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决定大孔能否发展的初始分相点处溶剂浓度临界点的概念 ,认为初始分相点处较高的溶剂浓度有利于大孔的发展 ,溶剂浓度低于一定的界限后 ,大孔停止发展 ,转为海绵状结构 .实验考察了不同凝胶液组成下制得的PVDF中空膜的结构 ,建立了相应的传质模型 ,模拟不同制膜条件下初生态膜内的组成分布情况 ,根据初始分相点处溶剂浓度临界点的概念 ,预测膜的形态结构 .模拟结果与相应制膜条件下的电镜照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证明了上述大孔形成机理的正确性 .  相似文献   
112.
In this work, Ba(NO3)2 crystals with single crystal face were induced by using the the method of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and double LB films of behenic acid (BA) as the template. The cryst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crystals were observed in regular square shape with uniform size about 5~8 μm by SEM, and they were found by XRD to grow along the (111) plane. From these experiment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good selection of the (111) crystal face of Ba(NO3)2 is due to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 the match between this crystal face and the definite lattice structure of the LB films.  相似文献   
113.
红外光谱法研究LB膜中的分子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tructure information of orientation and packing of molecular chains can be obtained from infrared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absorbance (RA) spectra. In the present paper, on the basis of Umemura et al., their FORTRAN program of minicomputer was developed and can be run on 486 personal computer. By comparison of infrared transmission and RA intensities, surface enhancement factors and molecular orientation angle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above program, and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angle of incidence, and thickness of LB film were discussed.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Umemura et al.  相似文献   
114.
水中酚的膜萃取分离流动注射技术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提出了硅橡胶膜在线萃取分离流动注射技术测定水样中苯酚的方法。由于水样中的苯酚透过硅橡胶进入萃取液的萃取量随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采用停流技术及升高温度以降低酚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115.
用循环计时电量法、循环伏安法、电化学现场(in-situ)紫外可见反射光谱技术和光电流谱技术研究了溶剂和阳离子(H~+,Li~+)对阳极氧化膜WO_3电显色稳定性和过程的影响。从循环计时电量图可以测定表征膜稳定性的氢或锂的累积量和暂态周期数。实验发现W/WO_3/LiCLO_4乙腈溶液体系具有高的电显色稳定性。引起WO_3膜可逆电显色的H~+和Li~+离子的嵌-脱过程的界面电化学机理不同。着色态WO_3膜的色心是自由电子,其密度超过10~(21)/cm~3,生色机理是等离子体振荡。  相似文献   
116.
普鲁士蓝膜修饰极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普鲁士蓝(PB)膜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膜中电活性中心间的相经作用导致PB膜电极的伏安行为偏离理想表面波,用有限扩散边模型解释了高电位扫速下膜电极的伏安行为,在含钾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测得PB膜中电荷传输扩散系数为10^-9-10^-11cm^2/s。  相似文献   
117.
用循环伏安法在导电玻璃(ITO)和玻碳电极(GC)上制备了聚氨基酞菁钴(CoTAPc)修饰电极(CoTAPc/GC)。探讨了pH值对CoTAPc膜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发现其氧化还原电位与pH值有线性关系,电催化活性也随酸度的增加而增加。CoTAPc膜的紫外吸收带变化与溶液pH值及在溶液中浸泡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8.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19.
利用LB技术以寡聚DNA为模板构建CdS纳米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制备了十八胺(ODA)/十聚腺嘌呤(oligo-A10)单分子膜,并以其为模板制备了不同形状的Cds纳米结构,结果表明以在低膜压下转移的寡聚DNA单层为模板可诱导生成线形的Cds纳米结构,而以在主膜压下转换的寡聚DNA单层膜板得到的是Cds的球形结构聚集体。  相似文献   
120.
高稳定性CaO-ZrO2固体碱催化剂的表征和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  刘水刚  张文郁  赵宁  魏伟  孙予罕 《化学学报》2006,64(24):2409-2413
用共沉淀法经高温焙烧制备了CaO摩尔分数从10%至50%的CaO-ZrO2系列催化剂, 将其应用于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 并通过XRD, FT-IR, BET, ICP, CO2-TPD, 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物性及其催化性能随组成变化的的规律. 结果表明, 当CaO摩尔分数高于30%时, 表面出现游离的CaO, 虽然具有强碱性和高活性, 但是稳定性差; 而当CaO摩尔分数低于30%时, Ca2+进入ZrO2晶格, CaO与ZrO2形成连续固溶体, 并且随着CaO含量的增加, 晶格氧的电荷密度增加, 催化剂的碱性增强, 使得CaO-ZrO2催化剂在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中获得了高活性和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