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0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合成纤维及其制品吸声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声材料正在朝着装饰性方向发展。合成纤维及其制品(无纺布,纺织品,地毯等)既是高档装饰材料,作为多孔性材料又具有优良的吸声特性。本文介绍了目前关于合成纤维及其制品声学特性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2.
张新安 《高分子通报》2006,84(10):52-58
分析了聚酯纤维机织物在背后有空气层时的吸声频谱规律以及测试时材料对管内驻波的影响。将传统吸声材料的Zwikker和Costen理论、毛细管吸声理论、微穿孔板吸声理论以及穿孔板共振吸声理论应用于材料特性分析,发现Zwikker和Costen理论可以定性的给出与实测情况相吻合的材料吸声系数随频率的变化规律。穿孔板共振吸声理论可以推导出与实测情况很接近的材料第一吸声峰值频率。另外,毛细管吸声理论和微穿孔板吸声理论不适合于背后有空气层时聚酯纤维织物的吸声情况。  相似文献   
33.
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声学》1999,18(3):2
此处所介绍的厅堂声学计算机模型计算了房间和多功能厅的声学响应。这个模型是以房厅的三维表示为基础的。每个墙面都赋予一个吸声系数,并且分成更小的单元。首先计算了单元间影响系数所组成的矩阵。对于给定的声源,可以计算每个单元收到的能量,并由此定出房厅内任一点的声级,这样又能够算出  相似文献   
34.
水下均匀材料复合层吸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祚镛  王曼 《应用声学》1996,15(5):6-11
本文对水下阻尼板和其它介质层复合的多层吸声和结构吸声,反声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各层界面压力,振速的四端网络矩阵及层间边界条件导出吸声结构表面阻抗和反射系统数随频率的变化关系,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多种层以及改变各层参数情况,反声,吸声系数的变化,发现多层结构中厚的水层引起强烈的共振反射峰,并提出了抑制共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曹孝振 《应用声学》1984,3(3):37-42
关于中、小型观众厅音质设计的工程方法,作者在前文(I)中,就引言、音质设计的前提条件、合理的体积、尺度的选择几个问题作了介绍.本文将对音质设计中的体型和吸声处理问题,作一介绍,以资设计中参考. 一、体 型 1.顶棚斜角(β) 观众厅地坪的坡度越大,对于视觉和直达声都有利,但是反射于舞台口处顶棚的一次反  相似文献   
36.
水下吸声覆盖层声管测试的背衬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吸声覆盖层水声声管测试的实验研究中,覆盖层背衬的选择对测量结果有重大影响。在我们二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吸声覆盖层声学特性的传递函数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背衬对吸声覆盖层声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背衬对吸声覆盖层吸声性能的影响具有明显不同的特性。背衬为双层壳体时,水层对吸声覆盖层的吸声系数曲线有明显的调制现象。背衬为单层壳体或双层壳体时,从整体上讲,吸声系数更趋近于刚性背衬而非软背衬的情况。在实验室小样品声管测试中,以较厚的钢柱作为背衬的测试数据来衡量吸声覆盖层性能更为合适,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37.
本文概括介绍音质模型试验所用某些材料的声吸收模拟结果,其中包括有多孔性材料、穿孔吸声构造和薄板共振吸声构造等.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控制模拟条件和进行大量测试,可以寻找出某些适用于音质模型试验的材料.  相似文献   
38.
戴念祖 《物理》2002,31(2):113-116
一般认为,隔声建筑是20世纪初的科技成果,文章以历史文献证明,明初姚广孝发现多孔墙体吸声现象并于1399年秘密地建成隔声房,明末,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总结多孔墙吸声的道理并最早使用“隔声”一词,从此隔声建筑的技术为中国人所知晓。,  相似文献   
39.
管束穿孔板的管腔耦合共振吸声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玉  梅中建  吕亚东  程晓斌 《声学学报》2021,46(6):1202-1211
为了揭示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利用热黏性条件下基于有限元算法的管束穿孔板仿真模型,研究了平面声波正入射条件下,管束穿孔板内部声场分布特征,并利用阻抗管对吸声系数的理论仿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管束穿孔板在低频主要靠腔体共振吸声,在高频主要靠管共振吸声,管束穿孔板整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管腔耦合共振吸声特征。管束穿孔板共振时管中声强和质点法向振速较大,高频次吸声峰频点处管中和腔中均有驻波形成,频率越高驻波数量越多.管束穿孔板的耦合共振受到管长、腔深、穿孔率和管内径等参数变化的影响,管长对高频耦合共振的影响最大,管长增大使高频主吸声峰频点移向低频,并使相邻主吸声峰之间的间距减小.   相似文献   
40.
于利刚  李朝晖  王仁乾  马黎黎 《物理学报》2013,62(6):64301-064301
水下吸声覆盖层对潜艇的隐身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对含有玻璃微球的黏弹性复合材料覆盖层的水下吸声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 采用等效参数法计算了玻璃微球的体积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和声学性能的影响. 应用声波在多层介质中传播的一维模型, 计算了不同玻璃微球体积含量的单层复合材料覆盖层的吸声性能.结果表明, 增加玻璃微球的体积含量可以提高覆盖层的低频吸声性能, 但是其高频吸声性能降低.采用遗传算法对玻璃微球在覆盖层厚度方向上的体积含量分布进行优化. 优化的多层结构可以在一定的频带内改善覆盖层的表面与水的声阻抗匹配, 在保证覆盖层的高频吸声系数大于某一限值(0.7)的前提下, 提高其低频吸声性能.另外, 多层优化结构覆盖层不含宏观的空腔结构, 不影响覆盖层的耐压性能.其结构简单, 对制备工艺的要求不高.因此, 本文形成的理论方法适用于水下吸声覆盖层的设计. 关键词: 水下吸声 黏弹性复合材料 玻璃微球 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