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0篇
  免费   1125篇
  国内免费   468篇
化学   689篇
晶体学   69篇
力学   252篇
综合类   109篇
数学   437篇
物理学   304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泡沫镍为骨架,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o掺杂的NiS多级纳米花状结构(Mo-NiS).在偏压为-0.7 V(vs RHE)下,2 h内,0.83 Mo-NiS(制备时钼、镍物质的量之比为0.83)的电催化固氮速率平均可达4.21μg·cm-2·h-1,法拉第效率平均为18%.XPS测试和DFT计算表明,Mo掺杂增加了Ni活...  相似文献   
102.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水杨醛为原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一类硅烷基Schiff碱亚胺配体;分别以六水氯化镍和六水氯化钴为络合试剂,通过络合反应合成两类硅烷基Schiff碱亚胺络合过渡金属催化剂.元素分析、FT-IR、1H NMR和ICP证实合成的硅烷基Schiff碱亚胺配体及其相应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结构与其理论结构相...  相似文献   
103.
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实现渗透能提取与捕获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式之一. 渗透能因为储量大, 容易获取以及绿色可持续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反向电渗析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捕获渗透能的方法之一, 目前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发展. 离子交换膜是反向电渗析技术转换渗透能的关键组件, 其性能的优异程度决定能量转换效率的高低. 常见的膜材料主要是高分子聚合物及其改性化合物, 最近一些二维材料如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二硫化钼、 各种框架材料及其改性复合物因优异的选择性离子传输、 纳米级通道、 丰富的表面功能基团以及可修饰性成为捕获渗透能的重要膜材料. 本文综合评述了二维材料作为离子传输通道的类型以及相应的传输机理; 例举了二维材料及其复合物的设计方案和在渗透能转换方面的具体应用; 最后提出了目前二维材料在渗透能转换领域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后合成修饰方法(PSM)构筑了空心纳米球(Void@UiO-66-Ⅰ)和实心块(UiO-66-Ⅰ) 2种形貌的季铵盐功能化UiO-66-NH2(Zr), 得到兼具酸碱活性位点和氢键给体的新型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通过一系列表征证明2种催化剂的成功合成, 并将它们用于催化转化CO2和氧化苯乙烯的环加成反应. 由于Void@UiO-66-Ⅰ催化剂的季铵盐部分含有大量的羟基和卤素阴离子, 可以通过氢键和亲核攻击与环氧化合物连接, 诱导环氧化合物开环, 促使反应顺利进行, 且催化剂的中空结构有利于物质进出催化剂, 起到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使得该催化剂在CO2与氧化苯乙烯环加成反应中表现出比实心块UiO-66-Ⅰ催化剂更好的催化性能. Void@UiO-66-Ⅰ催化剂在120 ℃, CO2压力为1.2 MPa, 反应时间为6 h, 无溶剂和助催化剂的反应条件下, 碳酸苯乙烯酯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5.5%和95%.  相似文献   
105.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成为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其中将SnO2纳米粒子层用作电子传输层(ETL)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SnO2有着更低的制备温度,使其具备应用于柔性器件的潜力,但与钙钛矿层能级不匹配等问题限制着其发展。而在界面处加入钝化层,尤其是表面卤化的方法或可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综合研究了SnO2表面卤化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选用四丁基氯化铵(TBAC)、四丁基溴化铵(TBAB)和四丁基碘化铵(TBAI)三种钝化材料对SnO2表面进行钝化处理,并对钝化材料溶液进行了浓度梯度研究。通过材料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表征以及电池器件性能测试分析等方法,证明了SnO2表面卤化可提高钙钛矿层的质量和PSCs光伏性能,并从器件内部电荷传输动力学等角度解释了器件性能改善的原因。为进一步说明其性能改善的机理,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材料表面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能量、结构、电荷密度、态密度、功函数等角度解释了表面卤化提高SnO2/钙钛矿界面处电子传输特性的原因。实验和理论计算均表明TBAC对于SnO2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并随着溶液浓度的提升钝化作用越明显。SnO2表面卤化作用的深入研究不仅对提高电池器件性能具有实际意义,还能够帮助理解太阳能电池界面现象,为界面改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6.
具有N,C-螯合π共轭骨架的四配位有机硼化合物,其分子内存在的B-N配位作用使分子骨架趋于平面,π共轭性增强,使这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和热学稳定性、优异的发光性能和强的电子亲和势,成为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光电材料,已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TFTs)、有机太阳能电池、传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了N,C-螯合四配位有机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电子传输材料、发光材料、光致变色材料及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7.
柱后衍生HPLC法测定功能饮料中的牛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功能性饮料中牛磺酸的含量。功能性饮料中的牛磺酸经水溶提取后与邻苯二甲醛柱后衍生,以柠檬酸三钠溶液(p H 3.2)为流动相,用AMINO–NA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为338 nm,发射波长为425 nm,柱后衍生反应温度为55℃,流量为0.4 m L/min。牛磺酸质量浓度在5.0~25.0μg/m 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检出限(S/N=3)为0.11μg/m 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3%(n=6),加标回收率在99.2%~101.6%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市售功能性饮料中牛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各种新型蛋白质赖氨酸翻译后修饰被逐渐发现。这些翻译后修饰在蛋白质组中广泛存在,具有高度的结构多样性,并对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本文将从化学的角度对这些新型赖氨酸翻译后修饰的发现与结构特点进行简述,以期对教学与科研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9.
空穴传输层在钙钛矿太阳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 PSC)中起着抽取和传输钙钛矿层产生的光生空穴、抑制电子回流等重要作用,是构成高性能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的空穴传输材料,如2,2’,7,7’-四[N,N-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9,9’-螺二芴(spiro-OMe TAD)、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PTAA)等,空穴迁移率低、价格昂贵等缺点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近年来,在反式PSC中自组装单分子层(self-assembledmonolayers,SAM)作为空穴传输层广泛应用,提升了器件性能.SAM分子结构中含有锚定官能团,可以在衬底上形成单分子薄膜,有着材料消耗小、无需添加剂、寄生吸收低、能够兼容叠层器件和有利于大面积制造等优点,已成为PSC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综述结合PSC发展,按照SAM分子结构中锚定基团的不同,对近年来基于SAM的空穴传输层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和归纳,结合分子骨架变化分析了结构变化对其特性及器件性能的影响.最后,对SAM作为空穴传输层的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0.
蒸发效率和传输效率是影响电热蒸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ETV-ICP-MS)技术分析性能的关键因素。综述有关气溶胶传输效率的研究进展,在归纳常用的传输系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影响气溶胶传输效率的电热蒸发装置的改进、蒸发过程的探讨、基体改进剂的选择等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有关ETV蒸发过程中基体干扰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这对于校正策略的优化、新型校正技术的创新与集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可推动ETV-ICP-MS在地质、环境、生物等学科的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