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63篇 |
免费 | 4132篇 |
国内免费 | 797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6646篇 |
晶体学 | 496篇 |
力学 | 965篇 |
综合类 | 440篇 |
数学 | 908篇 |
物理学 | 135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3篇 |
2023年 | 695篇 |
2022年 | 911篇 |
2021年 | 911篇 |
2020年 | 688篇 |
2019年 | 803篇 |
2018年 | 559篇 |
2017年 | 758篇 |
2016年 | 788篇 |
2015年 | 878篇 |
2014年 | 1645篇 |
2013年 | 1593篇 |
2012年 | 1377篇 |
2011年 | 1613篇 |
2010年 | 1595篇 |
2009年 | 1667篇 |
2008年 | 1643篇 |
2007年 | 1434篇 |
2006年 | 1414篇 |
2005年 | 1272篇 |
2004年 | 1308篇 |
2003年 | 1232篇 |
2002年 | 1004篇 |
2001年 | 941篇 |
2000年 | 734篇 |
1999年 | 644篇 |
1998年 | 620篇 |
1997年 | 609篇 |
1996年 | 558篇 |
1995年 | 516篇 |
1994年 | 480篇 |
1993年 | 397篇 |
1992年 | 411篇 |
1991年 | 338篇 |
1990年 | 304篇 |
1989年 | 251篇 |
1988年 | 79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研究利用叶绿素铜钠具备的与天然叶绿素相同的金属卟啉结构特点,通过盐模板法合成了铜基单原子纳米酶(Cu-N-C)。Cu-N-C拥有优良的过氧化物酶和氧化酶活性,在H2O2存在下,能够将底物邻苯二胺(OPD),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分别氧化为荧光、蓝色及绿色氧化物,其催化参数符合典型的米氏方程模型。在有或无H2O2存在条件下,Cu-N-C均能催化4-氨基安替比林(4-AP)和挥发酚偶联生成橙色产物。在与基于酸碱诱导的低共熔溶剂分散液液微萃取(AB-DLLME)技术结合之后,催化偶联体系可实现水质中挥发酚的快速高灵敏检测,方法检测限低至0.5μg/L。该方法用Cu-N-C替代有毒的K3[Fe(CN)6]作氧化剂,用低共熔溶剂微萃取替代氯仿,具有绿色、安全、高效的特点。且显色体系稳定,应用于地表水中挥发酚的测定,其平均加标回收率高于96.8%。 相似文献
62.
具有超顺磁性和荧光特性的CdTe@Fe_3O_4/P(NIPAM-co-AA)多功能复合微球是以P(NIPAMco-AA)为模板制备而成.首先,采用溶胀法使模板微球带有磁性;其次,辅助TEOS和APTES两种化学试剂实现对Fe_3O_4/P(NIPAM-co-AA)微球表面的氨基功能化;最后,携带氨基的磁性微球与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通过酰胺缩合反应,将量子点键合到磁性微球表面上,最终获得单分散的磁性荧光高分子复合微球.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倒置荧光显微成像系统、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方法对所获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单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约为30μm,饱和磁化强度可达5.4emu/g,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和较高的荧光发光效率.该材料将磁性、荧光结合到微米级高分子共聚物上,不仅解决了纳米粒子分离和处理的困难,而且奠定了多功能材料在生物标记、荧光成像等诸多领域潜在的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采用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制备了聚合物整体柱,与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联用,建立了2-萘氧乙酸、1-萘乙酸、3-吲哚乙酸、3-吲哚丁酸以及6-苄氨基嘌呤五种植物激素的整体柱微萃取与分离检测方法.考察了整体柱各种微萃取条件(萃取流速、萃取体积、样品基质pH值),并优化了毛细管电... 相似文献
67.
68.
69.
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配位聚合物{[Zn2(L)(H2O)(DMA)]·DMA·2.3H2O}n (1),其中L4-为完全脱去质子的N,N''-二(4-羧基苄基)-5-氨基间苯二甲酸,DMA为N,N-二甲基乙酰胺。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overline{1}$,a=0.989 6(5) nm,b=1.370 5(5) nm,c=1.382 1(5) nm,α=80.067(5)°,β=76.729(5)°,γ=76.611(5)°,结构是由二维金属有机层通过π…π相互作用而扩展成的三维超分子骨架。红外光谱验证了锌离子与L4-配体成功配位。粉末X射线衍射(PXRD)实验证实了配合物1具有较高的纯度。热重分析结果显示配合物1在室温至416.9 ℃区间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273 nm的激发光下,配合物1在437 nm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可以在30 s内快速检测乙醇溶液中的炭疽生物标志物——吡啶-2,6-二甲酸,具有选择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检测限低(约为15 μmol·L-1)等特点。结合PXRD图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揭示了其检测机理为晶体骨架坍塌而诱导的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70.
通过水热方法,采用H3CAM(H3CAM=4-hydroxy-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与Cd(NO3)2.4H2O反应,合成了1个镉配位聚合物[Cd4(HCAM)4(H2O)8]n(1),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四个HCAM2-配体桥联4个镉离子形成了1个四核镉单元。这些孤立的单元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1个三维配位框架。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在室温下能发出兰色荧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