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0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483篇
化学   914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70篇
综合类   51篇
数学   201篇
物理学   142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本刊主要刊登影像科学和光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刊登有关信息科学及信息材料,包括信息储存和记录、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及信息显示材料等;光/电化学及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电转换及储存材料、电光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纳米材料、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研究以及化学和物理发光等领域;光生物,光医学及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中的有关问题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2.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蛋白质结晶及其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流控技术以其高通量、低消耗和集成化等优点成为蛋白质结晶微型化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文综述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蛋白质结晶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微泵微阀、液滴(Droplet)、滑动芯片(SlipChip)以及液滴实验室(DropLab)等技术. 此外,还针对当前膜蛋白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综述了应用于膜蛋白结晶的微流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3.
王献  林树海  蔡宗苇 《中国科学:化学》2014,(5):76-77,726,731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系统代谢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质谱技术是目前代谢组学研究中最主要的分析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各个领域.本文阐述了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及其应用,重点介绍和评论了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成果,并对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54.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于1983年创刊,原名《感光科学与光化学》,双月刊。我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前主要领域为:影像科学与技术、生物与医学成像、数字成像及图像信息处理、光化学、光医学等。ISSN 1674-0475,CN 11-5604/O6。本刊采用铜版纸彩色印刷,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383,订价40元/期,也可联系编辑部购买。  相似文献   
55.
电化学界面动力学决定了所有电化学反应性质.从原子和分子水平上多维度原位观察电极的表界面电化学反应动态过程对于典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电解槽、燃料电池)中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合成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复杂的电化学界面以及微量、快速的反应中间态信号给界面电化学反应动态过程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步辐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SR-FTIR)具有独特的分子指纹识别功能,可以用来确定电化学界面的活性物质,结合对纳米材料的局部原子结构高度敏感的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SR-XAFS)光谱可以开展界面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实时动态研究,有助于指导设计用于高效高能量密度能源系统的先进电催化剂.本文基于近年来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系统地介绍了获得高质量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步辐射红外关联谱学实验结果的策略,及其应用于电催化反应动态过程研究成果,其中主要选用当前热门的金属有机框架(MOF)纳米材料以及金属单原子催化剂(SACs)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对原位同步辐射实验方法发展及其针对电化学反应动态过程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通过揭示电化学反应的动态机理来指导和合成高效稳定的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56.
采用TEM和UV-Vis等测试手段表征了金红石型纳米级TiO2和体相TiO2的性能特征;通过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PP/纳米级TiO2/POE和PP/体相TiO2/POE复合材料,采用GB/T16422·2-1999所述的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实验方法,用氙灯气候试验机对纯PP和复合材料进行28天人工加速老化.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粒子在PP/POE基体中分散性良好,而纳米粒子对PP/POE基体具有增韧作用;改性后的两类复合材料均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而PP/(1·0wt%)纳米级TiO2/POE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能更加优异,其加速老化28天后的无缺口冲击强度达到80·45kJ·m-2,比纯PP提高4倍多,而同期加速老化28天后的PP/(1·0wt%)体相TiO2/POE复合材料的无缺口冲击强度只有47·88kJ·m-2;对纯PP老化过程中的羰基指数和冲击性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近似成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在0·9以上.  相似文献   
5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堵塞(CTO)患者在不同患病阶段的血清试样进行了脂质组学研究.试验采集了CTO疑似人群、CTO患者及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后24 h和72 h的血清,分别采用氯仿和体积比为25:75的乙酸乙酯-异辛烷混合溶液提取脂质,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用...  相似文献   
58.
氧化石墨烯薄片(GOSs)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片状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含氧官能团以及良好的光热稳定性。而稀土配合物通过无机稀土元素与有机配体的结合表现出优异的荧光特性。为了将两类材料具有的物化特性结合起来应用于紫外光谱探测领域。选取了合适的有机配体啉菲罗啉(1,10-邻二氮杂菲,phen)、2’2-联嘧啶(bpm)作为桥联分子,把氧化石墨烯(GOSs)与稀土配合物通过氢键自组装作用进行复合,制备了高效稳定可调的GOSs-稀土配合物复合荧光材料GOSs-Eu(BA)3phen和GOSs-Eu(TTA)3bpm,并且制备了相应的聚乙烯醇(PVA)共混紫外增强薄膜,对其光谱特性与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等方法,对紫外增强材料进行了性能表征。采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对紫外增强薄膜进行了性能表征。此外,通过热重测试(TGA)表征了GOSs氢键复合前后紫外增强材料的热稳定性,通过荧光强度-紫外光照次数表征了GOSs氢键复合前后紫外增强薄膜的光稳定性。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进行配位前后有机配体的特征峰产生了频移,表明稀土配合物中Eu 3+与配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配位作用。在进行复合之后,桥联配体的特征峰也产生了偏移,表明GOSs与稀土配合物通过桥联分子的氢键作用进行了进行复合。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增强薄膜吸收峰在200~400 nm,荧光主峰在612 nm左右,为Eu 3+特征红色荧光峰,且不同配体可以实现不同范围的吸收产生差异化的荧光表现。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清晰地展示了稀土配合物复合前后的微观形貌,即颗粒状稀土配合物附着在石墨烯薄片上。光稳定性测试表明经过GOSs氢键复合之后,Eu(BA)3phen和Eu(TTA)3bpm稀土配合物荧光材料在进行25次荧光强度测试后光漂白程度分别下降了4.26%和6.41%,提高了其光稳定性。热重测试也表明在经过GOSs氢键复合之后,稀土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总之,得益于GOSs和稀土配合物的特性结合,所制备的紫外增强材料表现出优异的荧光特性与稳定性,必将在紫外探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先在玻璃衬底上室温下沉积Zn金属薄膜,接着先后在200和400 ℃温度下的硫蒸气和氩气流中进行退火,生长出 ZnS 薄膜。薄膜样品的微观结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分别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 (PAT)、X射线衍射仪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该ZnS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具有约80%的高透光率,随着硫化时间的增加,其带隙由3.55 增加到3.57 eV,S/Zn原子比从0.54上升至0.89,薄膜质量明显得到改善,相对于以前报道的真空封装硫化所制备的ZnS薄膜,硫过量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此外,慢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谱对硫化前后薄膜样品中膜层结构缺陷研究表明,硫化后薄膜的S参数明显增大,生成的ZnS 薄膜结构缺陷浓度高于Zn薄膜。  相似文献   
60.
综述了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原子核物理研究团队在原子核精细谱学、核天体物理、探测器研制和高能核物理等方向开展的研究工作及最新进展;尤其重点介绍了$A\sim 110$核区原子核的形状共存和带交叉延迟,“订书机”和“雨伞”模式转动带,碳氮氧循环过程中关键核反应的测量进展,中子星参数化的状态方程及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研究,带电粒子探测器的设计与制作,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中量子输运理论和高阶反常输运等研究工作,并展望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