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2篇
化学   118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2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MCNP程序对300#研究堆首炉堆芯进行精细建模,通过并行计算方式得到了实验临界棒位下堆芯的有效增殖因数为1.002 29,与临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229%,验证了物理模型的正确性。探讨并解决了并行计算的中断与接续问题,提出了体通量计数与点探测器计数应用中的合理化建议,即对大体积空间计数时尽量使用体通量计数。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在3 MW功率水平下热中子通量密度相差4.6%,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62.
反应堆核泵浦激光He-Ar-Xe体系泵浦效率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提出了He-Ar-Xe核泵浦激光泵浦效率的理论模型,推导了泵浦效率公式。研究了激光泵浦效率与泵浦腔内气体总压力, He和Ar分压,Xe的含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用前人的实验结果定性地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拟合了泵浦效率函数参数,探讨了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泵浦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实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由日、美、中科学家组成的卡姆兰德(KamLAND)实验组在2002年12月6日宣布发现了核反应堆中产生的电子反中微子消失的现象。这意味着反应堆中产生的电子反中微子发生振荡,变成了另一种没有被探测到的中微子。这项重要的实验结果确证了太阳中微子振荡,并确定了中微子振荡的关键参数,是近年来与中微子有关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之一,对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具有重大意义。1.中微子及其质量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很难发现和探测。1930年泡利为了解释原子核β衰变时能量似乎不守恒的问题时,提出是一种不可探测的中性粒子带走了能量。  相似文献   
64.
65.
铍具有与等离子体良好的适应性,Be护甲与Cu合:金热沉积层采用热等静压(HIP)或钎焊技术制备的连接件在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的设计中被作为屏蔽包层第一壁及通道限幅器等面向等离子体元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Be/Cu合金的连接技术研究是受控核聚变工程技术基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6.
 今年10月2日,是黄祖洽院士的八十寿辰,黄先生以其毕生的精力和智慧贡献给祖国的核事业,在原子核反应堆理论,核武器设计等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我们在此祝愿他老人家健康、幸福、长寿!黄祖洽院士如何以其敏捷的思维、孜孜的追求、顽强的毅力、高度的自信和独到的治学精神,由普通的学子成长为一位知名科学家,已有文章介绍;黄祖洽院士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巨大贡献,已有文章给了很高评价。我们都是黄先生的学生,谨以他领导下在原子能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多年研究工作的亲身经历写下此文以表达我们的敬意和祝贺。  相似文献   
67.
戴闻 《物理》2004,33(5):386-386
中子谱仪的发明人、1994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Bertram Brockhouse于2003年10月13日去逝,享年85岁.  相似文献   
68.
回忆彭桓武先生对我们的教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桓武院士是我们的入门老师,今年10月6日他八十岁了。岁月如梭,回忆往事犹历历在目。 1956年我们大学毕业时,彭先生和黄祖洽先生刚从苏联学习反应堆理论归来。当时国内还没有人搞反应堆理论,苏联援建的重水反应堆正在建设,计划于1958年开堆做临界实验。为了培养一批反应堆理论工作者,从北大技术物理系挑选了十来个人,又从其它院校挑选了数学、工程方面专业的十来个人。头一年由彭先生亲自讲反应堆理论课,接着黄先生指导我们做反应堆的物理计算,与此同时,彭先生主持每周一次的seminar(学术讨论班),由我们轮流报告世界各国实验和动力反应堆的研究发展情况。这样的seminar即使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也雷打不动。在那段时间里我们与彭先生接触较多,他的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使我们终生难忘。 一、关于对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的看法 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唯有基础理论高”而轻视应用理论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商业规模反应堆正常退役所包容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及其活度,反应堆工程在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如何考虑减少退役核设施的放射性项以及核设施在退役过程中减少职业性辐照剂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0.
叙述了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标准和类型,编了30MeV以下质强流加速器上可生产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和所需的核数据,并同已生产的堆照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