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2篇
  免费   1404篇
  国内免费   9035篇
化学   14866篇
晶体学   167篇
力学   410篇
综合类   392篇
数学   690篇
物理学   3506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51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689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758篇
  2008年   821篇
  2007年   792篇
  2006年   847篇
  2005年   846篇
  2004年   843篇
  2003年   814篇
  2002年   783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607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531篇
  1997年   468篇
  1996年   476篇
  1995年   441篇
  1994年   518篇
  1993年   389篇
  1992年   369篇
  1991年   348篇
  1990年   342篇
  1989年   338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运用BOC-MP方法和MonteCarlo模拟方法,讨论了在钾存在的情况下,Cu(100)上WGS反应中各反应物种吸附热性能的变化,以及各表面基元反应步骤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钾处于低覆盖度时(<0.10),WGS反应的反应速率随表面钾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钾表面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却随表面钾覆盖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反应的速控步骤随表面钾覆盖度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2.
根据氯离子型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Cl)制备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的监测结果和不同反应进程时产物的EDS、IR、XRD、TEM、TG-DTA表征结果,研究了合成LDH-Cl的共沉淀反应动力学特征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LDH-Cl的生成符合多核层表面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过程中LDH的晶胞参数c从2.421 nm变为2.399 nm,通道高度h由0.3321 nm减小为0.3228 nm,粒子直径Da由6.40 nm增大为15.16 nm, Dc由7.43 nm增大到10.93 nm,纵横比由0.86增大为1.39; IR和TG-DTA特征变化表明了层板对阴离子作用的强度和层板的结构稳定性随反应进程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3.
跳浓弛豫法研究钇与DBC-偶氮氯膦配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从俊  杨波  郑丹 《大学化学》2003,18(2):49-52
推荐一个用跳浓弛豫法测定钇与DBC 偶氮氯膦配位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的实验 ,该实验方法和原理简单 ,知识内容丰富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快速反应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基本概念的掌握  相似文献   
174.
175.
本文报道了异黄樟油素、异丁香酚的新合成途径,即在羰基铁光催化下或多核羰基铁加热催化下,使黄樟油素、丁香酚异构化。其转化率几乎是定量的。反应产物经GC,GC/MC分析及UV,IR,NMR,折光率的鉴定,证明合成过程中发生了异构化反应,而且产物以反式异构体为主。  相似文献   
176.
利用连续流动微反研究了Rh+Co/Al2O3催化剂的CO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反应在220℃以上发生, 反应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H2/CO值的增加而增加。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Co/Al2O3上CO和H2共吸附及其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在Rh+Co/Al2O3的孪生及线式中心上, CO和H2室温共吸附时即有部分孪生及线式CO转化为相应的羰基氢化物, 随着温度的升高, 剩余的孪生和线式CO继续向相应的羰基氢化物转化。而羰基氢化物则向多羰基氢化物转化。在到达反应温度之前, 催化剂表面只存在羰基氢化物及相应的多氢羰基氢化物。在反应温度则导致产物CH4生成。与CO加氢反应和CO歧化的吸附态研究结果相关联, 作者认为Rh+Co/Al2O3上CO加氢生成CH4是经由羰基氢化物-多氢羰基氢化物途径。  相似文献   
177.
戚文彬  康继韬 《分析化学》1991,19(11):1234-1237
  相似文献   
178.
宗汝实 《有机化学》1983,3(4):245-251
本文讨论了芳烃金属配合物中的芳香部份在与金属配合后性质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后的性质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9.
醛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是合成手性烯丙基醇的一类重要方法, 从手性辅基控制反应和化学催化不对称反应两个方面对近20多年来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0.
吕绍洁  邱发礼 《分子催化》1998,12(5):349-354
研制了天然气和氧经偶联反应制环氧乙烷的Ag-Ba-Cs/Al2O3催化剂(NEO-1)。用N2+O2+C2H4和偶联产物气加氧作原料气,在250℃,空速2500h^-1时,乙烯转化率和EO选择性分别达到了30%和80%,NEO-1催化具有适宜的比表面和孔结构,用XPS分析发现,与新鲜的催化相比,经活化和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的Ba,Cs原子浓度增高,并具有较多的吸附氧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