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48篇
  免费   5117篇
  国内免费   3428篇
化学   2836篇
晶体学   96篇
力学   3732篇
综合类   761篇
数学   8990篇
物理学   9778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494篇
  2023年   608篇
  2022年   712篇
  2021年   801篇
  2020年   789篇
  2019年   723篇
  2018年   546篇
  2017年   735篇
  2016年   807篇
  2015年   877篇
  2014年   1413篇
  2013年   1074篇
  2012年   1046篇
  2011年   1276篇
  2010年   1321篇
  2009年   1335篇
  2008年   1225篇
  2007年   1110篇
  2006年   1104篇
  2005年   993篇
  2004年   1037篇
  2003年   872篇
  2002年   709篇
  2001年   630篇
  2000年   527篇
  1999年   457篇
  1998年   371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366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报道用150keV的高电荷态离子126Xeq+(6≤q≤30)轰击Ti固 体表面产生2 00—1000nm波段发射光谱的实验结果.结果显示,用电荷态足够高的离子作光谱激发源,无 需很强的束流强度(nA量级),便可激发起样品表面的原子和离子在可见光波段的特征谱线 .当入射离子剥离度q>qc≈20时,Ti原子及其离子的特征谱线强度突然显著增强 ;不 同金属靶,特征谱线突然增强的qc值不同.理论分析表明,这与q大于此临界值 后,单电子转移释放能量激发靶材料传导电子气体的表面等离激元密切相关. 关键词: 低速高电荷态离子 特征谱线 经典过垒模型 等离激元  相似文献   
962.
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密度径向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相站  刘永新  毕振华  陆文琪  王友年 《物理学报》2012,61(1):15204-015204
利用自主研制的全悬浮双探针, 对影响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径向均匀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发现低频功率、放电气压和放电间距对径向均匀性有明显影响. 合适的低频功率、放电气压及较大的极板间距可以得到更均匀的等离子体. 采用与实验相同的放电参数, 利用改进的二维流体模型进行理论模拟, 得到了不同极板间距下径向离子密度分布, 并和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 关键词: 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 径向均匀性 全悬浮双探针 二维流体模型  相似文献   
963.
骆英  李峰忠  徐晨光 《实验力学》2021,36(2):195-204
Lamb波因其传播距离远、衰减小常被用于板状结构的无损检测中,在基于Lamb波损伤检测的诸多成像技术中,全聚焦方法(Total Focus Method,TFM)方法因其成像分辨率高、信噪比高而受青睐.然而Lamb波的频散效应导致时域延时量不能被准确计算,进而影响传统TFM方法对损伤定位及成像的精度;此外,既有的TFM...  相似文献   
964.
杜争艳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2,85(9):1133-1138,1132
1871年,门捷列夫依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预见了“类锰”(即锝元素)的存在;至20世纪,随着科学家对原子核变化的研究进展、回旋加速器的发明以及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一起用回旋加速器加速的氚核轰击钼靶得到了锝元素。锝成为了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元素,是化学家与物理学家合作的结晶。它的发现不仅显示了先进的科学方法和科学仪器的重要作用,也证明了学科间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65.
梁的弯曲变形是基础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往实验教学中的变形分析通常基于Euler-Bernoulli梁模型进行,而对工程中常见的Timoshenko梁涉及较少,这种变形模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教学无疑落后于当前力学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为了使本科生深入理解梁弯曲行为并掌握更为全面的实验技术,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优化,研...  相似文献   
966.
为了研究超高层建筑不同风洞试验方式结果的差异及原因,对某347m超高层建筑进行了刚性测压模型、强迫振动模型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并将三种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了刚性测压模型与气弹模型的风致位移响应,分析气动阻尼比对位移响应的影响;同时对比了强迫振动模型与多自由度气弹模型在湍流场及均匀流场中气弹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刚性测压模型风洞试验在气弹效应不显著的情况下较为可靠而方便;当气弹效应较显著时,多自由度气弹模型的风洞试验结果更为真实;在均匀流场中,结构发生共振时,强迫振动模型的风洞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湍流场中,特别是不发生共振时,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高层建筑强迫振动模型振动形式的不精确性会导致试验结果的失真,将强迫振动模型应用到实际高层建筑抗风时,其振动形式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67.
梁冰  张涛  王俊光  李刚  武鹏飞 《实验力学》2018,33(3):451-460
为了对红透山铜矿片麻岩蠕变特性及深部采场(-467、-827中段)出现时效性片帮破坏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室内蠕变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片麻岩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岩样蠕变经历衰减蠕变、稳态蠕变、加速蠕变三个阶段。其中,稳态蠕变阶段持续时间最长,加速蠕变阶段变形速率波动最大,且以非线性方式逐渐增加。试样P-4与P-8在围压10MPa条件下的起始蠕变应力阈值分别为50MPa及80MPa,长期强度分别为90~100MPa及170~180MPa,加速蠕变启动时间分别为34.68h及2.4h;最后基于模式搜索(PS)改进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并结合岩石蠕变试验结果,对蠕变模型参数进行反演。通过反演得到的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的吻合效果较好,由此证明了蠕变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68.
磁流变弹性体是将铁磁性颗粒填充到非磁性的聚合物基体中,通过固化作用形成的柱状或链状结构。目前,研究磁流变弹性体的力学模型主要是磁偶极子模型以及修正的磁偶极子模型。这些模型考虑了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尚未涉及颗粒和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在考虑颗粒和基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基于剪滞法理论计算出强结合界面磁流变弹性体模量和阻尼特性。通过实验制备硅橡胶基的磁流变弹性体,并在应变幅值较小时测试其剪切储能模量和阻尼因子,详细分析不同的应变幅值和磁场强度对磁流变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验证了本文关于强结合界面性能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69.
为探明颗粒介质在循环压制下的变形行为和力学响应,采用拓展Janssen模型连续介质理论和循环压制试验对圆筒内硬球颗粒介质的物性演化特征开展研究。颗粒介质受轴向循环压制变形过程中伴随着固-液转变,有利于提高密度分布和力网结构的均匀性。堆积密度和弹性模量E的演化与循环压制次数n相关:(n)=0+[(∞)-0]×(1-e-n/α), E(n)=E0+A1×(1-e-n/β1)+A2×(1-e-n/β2),其中E0+A1+A2=E(∞)。基于拓展Janssen模型计算方法与试验测量相结合,获取压制过程中颗粒介质的应力场、变形场分布情况,以及边界的摩擦状态和颗粒介质弹性模量的演化特征。颗粒介质在循环压制作用下力-位移的迟滞效应随n逐渐减弱,系统趋于力学平衡状态,力学响应表现为类弹性体特征。  相似文献   
970.
研究一类基于年龄的等级结构种群模型的近似能控性,状态系统由具有全局反馈边界条件的非线性偏微分-积分方程描述,控制手段为迁移(投放或移除).以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为基础,借助冻结系数法和集值映射的Ky Fan-Glicksberg不动点定理,确立了非线性系统的近似能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