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8篇
  免费   1994篇
  国内免费   2409篇
化学   3702篇
晶体学   78篇
力学   575篇
综合类   210篇
数学   1297篇
物理学   5309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497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41.
藤斐  谢征微 《物理学报》2013,62(2):26701-026701
利用线性稳定分析的方法,在不满足原子流相等的条件下,对光晶格中双组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原子(BEC)系统的调制不稳定性区域与不同BEC组分的波长和不同的调制波长,以及两组分BEC间相互作用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光晶格中双组分BEC系统的调制稳定性的区域在不满足原子流相等的条件下,随不同的波长,不同的调制和相互作用之间的大小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相应结果可为实际应用中如何操控双组分BEC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42.
王爽  郑海子  赵振业  陆越  徐春华 《物理学报》2013,62(16):168703-168703
传统磁镊的测量精度受限于磁球的布朗涨落, 当磁力小于约10 pN时, 磁球的布朗涨落明显增大, 对应磁镊的空间分辨率显著下降. 为了提高传统磁镊在小力条件下的测量精度, 本文将全内反射荧光技术引入到磁镊技术中, 并建立相适应的“磁球-手柄-荧光微球-待测生物分子”单分子连接系统, 在小力条件下(小于10 pN)获得纳米量级的测量精度. 应用改进的磁镊对DNA发卡的折叠-去折叠态的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 依据DNA发卡的折叠-去折叠态转变的性质对全内反射场的穿透深度进行了校正, 并结合实验结果对改进后的磁镊的测量精度进行分析. 观察了Bloom解旋酶的解旋动力学过程, 获得初步实验结果, 证实了改进的磁镊在单分子研究中的实用性. 关键词: 磁镊 全内反射荧光 DNA发卡 解旋酶  相似文献   
943.
王秀芝  高劲松  徐念喜 《物理学报》2013,62(16):167307-167307
为了实现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FSS)在较厚介质基底、 较大频带间隔和入射角度下的工程应用, 设计制备了一种性能优良的Ku/Ka波段双频FSS结构. 利用FSS栅瓣图分析了FSS具有稳定滤波特性的条件. 应用矢量模式匹配法计算了基于分形技术和复合图形技术的FSS的传输特性. 根据单元谐振模式和FSS传输特性归纳了厚介质基底、较远双通带FSS的设计原则, 最终优化出一种由方环复合“Y”环单元组成的FSS结构. 结果表明: 该结构在6.7 mm厚介质基底上0°-45°扫描范围内, 在Ku/Ka波段具有稳定的双频传输特性, 透过率均优于75%. 这为设计基底厚度较大、频带间隔较远、入射角度要求较高的双带FSS结构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验依据.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双通带 分形结构FSS 复合结构FSS  相似文献   
944.
激波冲击R22重气柱所导致的射流与混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莎  陈志华  薛大文 《物理学报》2013,62(14):144701-144701
基于大涡模拟, 结合五阶加权基本无振荡格式与沉浸边界法对激波自左向右与R22重气柱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数值结果清晰地显示了激波诱导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所导致的重气柱变形过程, 并与Haas 和 Sturtevant 的实验结果符合. 另外, 结果还揭示了入射激波在气柱内右侧边界发生聚焦并诱导射流的过程, 以及在Kelvin-Helmhotz 次不稳定性作用下两个主涡滑移层形成次级涡的过程, 并分析了气柱变形过程中与周围空气的混合机理. 最后, 通过改变反射距离对反射激波与不同变形阶段的气柱的再次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激波反射距离较长时, 反射激波与充分变形后的气柱作用, 使其在流向方向上进一步被压缩; 而当激波反射距离较短时, 反射激波会在气柱内发生马赫反射, 两个三波点附近产生两个高压区, 当其传播至气柱左侧边界时对气柱边界造成冲击加速, 诱导两道向左传播的反向射流. 关键词: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R22重气柱 反射激波 射流  相似文献   
945.
裂缝诱导TTI双孔隙介质波场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丽云  王一博  杨慧珠 《物理学报》2013,62(13):139101-139101
本文在考虑油藏内流体影响的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了裂缝诱导各向异性的极化角和方位角的影响, 对裂缝诱导TTI (tilted transverse isotropy)双孔隙介质模型进行了研究. 在裂缝诱导HTI (horizontal transverse isotropy)双孔隙介质理论的基础上, 用Bond变换推导了裂缝诱导TTI双孔隙介质的柔度系数矩阵和耗散系数矩阵, 从而建立了介质的一阶速度应力方程. 采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及PML边界条件, 对xoz平面内的2.5维矢量波动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裂缝的极化角和方位角的存在都会导致横波分裂, 而在双层裂缝诱导TTI双孔隙介质模型的分界面上,又会产生转换波的分裂和横波的再分裂现象, 这就增加了波场的复杂性,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实际地球介质的地震波场传播特征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裂缝诱导TTI 双孔隙 裂缝极化角 裂缝方位角  相似文献   
946.
陈红  吴玲  顾书斌  杨凯 《物理学报》2013,62(17):170509-170509
为解决用示波器观测单变量非线性系统难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45°线法, 该方法能将随时间变化的连续信号以特殊的方式转换成直角坐标上45°线上的点图, 并可用通用双踪示波器 (模拟或数字均可)直接显示出来, 从而达到直接方便地观测和分析单变量被测系统运行时的各种状态, 如周期稳定态, 局部和全局不稳定态. 文中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机理. 同时, 研究和解决了设计实现该方法物理电路的关键问题, 即从连续变化的信号中提取出能反映系统状态的有用信号. 由于蔡氏电路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 且能随参数的变化产生各种丰富的状态, 本文选用该电路作为被测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物理实验, 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45°线法 单变量系统 系统状态 双踪示波器  相似文献   
947.
来志  郭亮  李小珍  党文佳 《物理学报》2013,62(18):184207-184207
提出一种应用机器视觉技术的激光干涉法, 可以研究压电材料的逆压电系数. 在传统干涉测量法中引入机器视觉实现干涉图像灰度最佳估计, 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一方面应用降噪算法有效去除激光干涉图样中的噪声, 从而确定激光干涉场的光强分布, 另一方面将干涉图样的明暗变化进一步转化为可量度的灰度变化以提高测量分辨力. 通过合理设计算法, 该方法中对位移的理论测量分辨力可以提高达一个数量级, 为干涉光波长的1/1024, 因此在逆压电系数d31 的实验测量中可以有效提高分辨力. 关键词: 机器视觉 逆压电系数 双光束干涉 数字图像处理  相似文献   
948.
靳晓琴  许勇  张慧清 《物理学报》2013,62(19):190510-190510
本文以成功率作为逻辑随机共振的测度, 主要研究了非高斯噪声激励下一维双稳系统的逻辑随机共振现象, 并用平均首次通过时间的方法对此现象的机理进行了解释. 研究结果表明: 只有在适当的噪声强度带或关联时间带上, 成功率才会达到共振峰值. 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 提高了系统实现逻辑操作的可靠性. 关键词: 逻辑随机共振 一维双稳系统 非高斯噪声 平均首次通过时间  相似文献   
949.
Magnesium (Mg) and its alloys are one of the lightest metal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automotive, aerospace, and communications industries. Owing to its low density, high specific strength, and good cast and welding ability, interests in Mg and Mg alloy are proliferating rapidl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nherent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ir chemically active nature, such as poor corrosion resistance, friction, and wear characteristicst21. In order to improve these properties,. surface modification is a viable approach and techniques such as electrochemical plating, anodizing,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 an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have been proposed  相似文献   
950.
本文证明了双参数Ito型随机微分方程的强解具有宽过去马尔可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