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7篇
  免费   2000篇
  国内免费   2424篇
化学   3718篇
晶体学   78篇
力学   580篇
综合类   210篇
数学   1310篇
物理学   5325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497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31.
采用Cu(Ⅱ)盐与2-羟基-1-萘甲醛缩邻苯二胺双希夫碱(H2L)在二氯甲烷-乙醇溶液中首次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缩邻苯二胺双希夫碱Cu(Ⅱ)配合物(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11.046 2(11)nm,b=13.6721(12)nm,c=16.6838(15)nm,β=103.7430(10)°,V=2447.5(4)nm3,Z=4,Dc=1.496 Mg.m-3,F(000)=1140,μ=0.93 mm-1,对I2σ(I)衍射点的最终偏差因子R1=0.079,ωR2=0.201 4。  相似文献   
832.
没食子酸甲酯与乙酰丙酮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双β-二酮配体--1,5-二(3,4,5-三羟基)苯甲酰基乙酰丙酮(L),收率84.3%,其结构经1H NMR,FT-IR,TG-DTA和元素分析表征.L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高于200 ℃.  相似文献   
833.
Several Brnsted acidic ionic liquids(IL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dual solvent-catalysts for the Ritter reaction of benzonitrile with tert-butanol. In particular, IL11([NSPTEA][OTF]) showe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Ritter rea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L11, various nitriles and tertiary alcohols as well as secondary alcohols were converted smoothly to the corresponding amide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In addition, this cost-effective ionic liquid [NSPTEA][OTF] was easily separated from the reaction mixture by extraction with a small amount of water, and was recycled five times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loss in activity.  相似文献   
83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有限场(FF)方法,对不同共轭桥连接的四氰代二甲基苯醌(TCNQ)开壳层和闭壳层电子态的非线性光学(NLO)系数进行计算,并以乙烯桥为例讨论共轭链长度与NLO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开壳层体系的极化率和二阶超极化率值都大于闭壳层体系,且共轭桥的共轭性越强,体系的极化率和二阶超极化率越大;在自由基体系中,单重态的二阶超极化率随双自由基成分y和自旋多重度的增加而增大.体系的共轭链增长,BLA(BondLength Alternation,共轭分子中相邻单、双键键长差的平均值)逐渐减小,双自由基成分y逐渐增大,体系的二阶超极化率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35.
由于粒子堆积膜的孔隙率有限,用聚合物乳液直接组装的纳米孔隙膜在膜厚和折射率的调节能力方面都受到限制,需要可以单独调控粒子膜孔隙率的手段.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苯乙烯(PS)的二元混合乳液在PMMA基板上旋涂,再用环己烷选择性溶去PS粒子得到了超低反射的纳米孔隙膜.改变混合乳液的组成可以调节多孔膜的空隙率,使多层纳米孔隙膜的有效折射率从1.36降低到1.07;调节旋涂速度和成膜乳液的浓度可以控制孔隙膜的厚度.在优化的条件下,在PMMA基板上制备的孔隙膜在波长585nm处的最低反射率仅0.03%、在450~800nm的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低于0.4%.以本方法制备的纳米孔隙膜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水中用超声波清洗30min后,膜的低反射性能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836.
合成了A-A-A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FR[2,5-二氰基-1,4-二(4'-氟苯乙烯基)苯],并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用飞秒脉冲诱导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2个A-A-A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FR与CY[2,5-二氰基-1,4-二(4'-氰基苯乙烯基)苯]以及2个D-A-D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MO[2,5-二氰基-1,4-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和MA[2,5-二氰基-1,4-二(4'-二甲胺基苯乙烯基)苯]的单、双光子吸收与发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最大单光子吸收与发射波长随末端取代基供电子能力的增强而增大,末端强吸电子基化合物FR和CY具有相当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92与0.89)、较长的荧光寿命(分别为5.8与6.1 ns)及较大的双光子吸收系数(分别为19.1与20.5).末端带强吸电子基的化合物FR与CY的双光子吸收截面(δ,分别为6350 GM和6870 GM)比末端带供电子基的化合物MO和MA的δ(分别为270 GM与1790 GM)要大得多,表明A-A-A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具有异常大的δ.  相似文献   
837.
以氰化亚铜作为催化剂,以乙酰氧基丙烯酸酯衍生物、叠氮化钠和取代的芳炔为原料,在水中一锅法合成新型1,4-二取代-1,2,3-三唑和双三唑化合物,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碱和收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38.
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蒸气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痕量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离子液体1-异戊基-3-甲基咪唑溴代盐-K2HPO4-水双水相体系对镉-双硫腙络合物的萃取性能,建立了测定痕量镉的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经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后,在离子液体相中的镉-双硫腙络合物经酸化后可直接与还原剂(NaBH4)混合进行蒸气发生反应,并经气液分离后将蒸气引入原子化器中进行原子荧光检测,离子液体的存在不影响蒸气发生过程.考察了双水相系统的组成以及相关实验条件对镉-双硫腙络合物萃取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样品体积为1 mL时,测定痕量镉的线性范围为0.25~5.0 μg/L,检出限为0.07 μg/L; 相对标准偏差为3.4%(n=9, 2.0 μg/L Cd2+).用国家标准物质GBW08608(水中镉、铬、铜、镍、铅、锌成分分析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并对实际水样中的痕量镉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839.
以双水杨醛缩二氨基硫脲合铜(Ⅱ)[Cu(Ⅱ)-ATBSAD]为中性载体制备PVC膜电极,该电极对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采用紫外光谱技术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该电极对SCN-的响应机理。电极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5.0)中,SCN-浓度在1.0×10-1~1.4×10-7mol/L范围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6mV/pSCN-(26℃);检出限为5.6×10-8mol/L。Cu(Ⅱ)-ATBSAD载体膜电极对SCN-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一些常见阴离子对电极的干扰较小。将此电极用于废水中硫氰酸盐含量的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  相似文献   
840.
杨文雯  张小平  张兴磊  丁健桦 《化学通报》2023,86(11):1324-1332
脂质在能量贮存和信号传递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还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不饱和脂质双键位置不同,生理学意义和生物学功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脂质双键位置的识别至关重要。质谱具有灵敏快速、准确度高等优势,已成为脂质结构研究的重要方法。近年来,不同原理的电离技术与选择性衍生反应迅速发展起来,与质谱相结合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脂质双键位置的识别。本文主要对这些新型质谱技术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