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9篇
  免费   1585篇
  国内免费   2313篇
化学   4306篇
晶体学   63篇
力学   489篇
综合类   203篇
数学   2124篇
物理学   484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以部分脱铝的Beta分子筛为母体,采用同晶置换法将Sn植入骨架制备双功能[Sn,Al]-Beta分子筛,并应用于葡萄糖一步催化生成5-羟甲基糠醛(5-HMF)反应中.样品中Sn与Al的含量通过酸洗的浓度和酸洗的时间以及SnCl4处理的时间来控制.由于骨架中有与Al相关为B酸位,和Sn相关的L酸位,[Sn,Al]-Beta可作为一种双功能的固体酸催化剂.优化了[Sn,Al]-Beta催化葡萄糖一步催化生成5-HMF的反应参数,在最优Sn/Al比条件下,葡萄糖转化率为60.0%,5-HMF选择性为62.1%.  相似文献   
972.
预测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目前已提出了许多基于反应物自身电子结构的预测方法. 本文选择14 个单取代苯和8 个双取代苯作为测试集,对14 种预测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福井函数、平均局部离子化能等体现局部电子软度的方法特别适合含有邻对位定位基的单取代苯和双取代苯体系,但对于含有单个间位定位基的体系,这类方法往往预测失败. 基于静电效应的预测方法整体表现明显不如体现局部软度的方法,但更适合含有单个间位定位基的体系. 对所有体系预测能力最稳健的是双描述符,因此可以作为普适性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73.
给出了适用于本科应用化学及材料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初步解决了目前双语教学语言与专业互不兼顾的问题以及大学英语课程与双语有机化学课程衔接较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4.
考察了双亚磷酸酯配体Bisphosphite 1、Bisphosphite 2及双膦配体DPPE、DPPP、DPPB、BISBI在丁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并对双亚磷酸酯配体和双膦配体进行混合,应用到丁烯氢甲酰化反应当中,对混合配体进行筛选发现Bisphosphite 1与DPPB混合配体的反应效果最佳,明显提高了1-丁烯氢甲酰化产物醛的正异构比,并通过31P NMR等方法推测了混合配体与铑配位的关键配合物中间体.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铑催化剂浓度、Bisphosphite 1浓度与DPPB浓度,其优化的催化剂配方对1-丁烯氢甲酰化的正异构比达到76.3,平均TOF 1821 h-1.  相似文献   
975.
以1,3-双[3-(1-甲氧基-2-羟基丙氧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通过阳离子催化开环聚合制备了1,3-双(3-(1-甲氧基-2-羟基丙氧基)丙基)封端聚硅氧烷,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加入量对于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4h,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加入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3%,此时反应拥有最高的转化率。通过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76.
合成和表征了5个螺旋配位聚合物{[Cu(Hbpma)(H2O)4]2(SO4)3·3.5H2O}n (1)、{[Ni(Hbpma)(H2O)4]4(SO4)6·10.75H2O}n (2)、{[Mn(Hbpma)(H2O)4](SO4)1.5·3H2O}n (3)、{[Zn(Hbpma)(H2O)4]4(SO4)6·4H2O·4CH3OH}n (4)和{[Cu(Hbpma)2(H2O)2](SO4)2·9H2O}n (5),其中bpma代表N,N'-双(3-吡啶甲基)胺。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4为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5为二维层状结构,其中金属离子由质子化的bpma配体桥连。值得注意的是,采取反-反式构象的柔性bpma配体使得配合物12为假螺旋链结构,配合物34为螺旋链结构,配合物5为螺旋层结构。同时研究了配合物的磁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7.
李婷  李欣  周尚永  田丽 《无机化学学报》2015,31(6):1215-1223
利用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钠(NaH2sip)和双三唑烷烃,合成了3个配合物[Cu0.5(btm)(H2O)](H2sip)·H2O}n(1,btm=双三唑甲烷),{[Cu(btp)2(H2sip)(H2O)](NO3)·4H2O}n(2,btp=双三唑丙烷)和{[Cu(btb)2(Hsip)]n(3,btb=双三唑丁烷)。化合物1为一维双链结构;化合物2为二维四方网络结构,多个二维层依次叠加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3也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其中金属铜离子和双三唑丁烷构成的一维双链结构经双齿μ2-Hsip2-配体连接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同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顺磁共振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8.
由1,1'-双苄基-3,3'-氧双(亚乙基-2,1)-二苯并咪唑六氟磷酸盐(L1)和1,1'-双(吡啶-2-甲基)-3,3'-氧双(亚乙基-2,1)-二苯并咪唑六氟磷酸盐(L2)为配体合成了[Hg(C32H28N4O)](CH3COO)(PF6)2(1)和[NiCl(C30H28N6O)](PF6)2(2),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配合物1是一个罕见的三价态Hg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P21/n的配合物。12中存在O-H…F,C-H…F,C-H…Cl,C-H…π,P-F…π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并以此分别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79.
合成了丙二硫醚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分子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以此为配体与镍(Ⅱ)作用得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方法确定了镍(Ⅱ)配合物的化学组成,比较分析了配位前后的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采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对配体L1与Ni(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进行金属离子液膜传输实验考察了L1对Ni(Ⅱ)的液膜传输性能。结果显示,L1通过4个O原子与Ni(Ⅱ)配位成键形成配合物,且对Ni(Ⅱ)具有良好的液膜传输性。  相似文献   
980.
以(3R,4R)-4,7,7-三甲基-6-氧杂二环[3,2,1]辛烷-3,4-二醇(1)和乙酰氯(2)为原料,经"一锅法"制得混合物Ⅰ;Ⅰ经分离纯化得4个新型的双官能单萜氧杂二环二醇乙酸酯类衍生物(3a~3d),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FT-IR和HR-MS表征。考察了物料比r[n(2)∶n(1)]和反应时间对3a~3d相对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1 5 mmol,r=7,回流反应7 h]下,3a~3d的相对浓度分别为21.6%,15.6%,37.9%和24.9%;在反应条件[1 5 mmol,r=4,回流反应7 h]下,3a~3d的相对浓度分别为50.7%,36.6%,7.84%和4.86%。用培养皿法测试了1和3a~3d的除草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和3a~3d均能显著抑制一年生黑麦草胚根与胚芽生长;在用药浓度为5 mmol·L-1时,1和3a~3d对根长抑制率分别为55.1%,86.0%,84.2%,91.3%和97.5%;对芽长抑制率分别为55.1%,76.5%,92.8%,94.8%和9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