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9篇
  免费   1585篇
  国内免费   2313篇
化学   4306篇
晶体学   63篇
力学   489篇
综合类   203篇
数学   2124篇
物理学   484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利用微磁模拟,研究钇铁石榴石自旋波导管边界的磁钉扎对其中自旋波动力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磁钉扎引起的双磁子散射将自旋波散射到多个方向,使得自旋波在k空间的分布更加分散。自旋波模的演化表明:不同自旋波模的共振场不同,而双磁子散射使得自旋波模的共振场更为接近。另外,双磁子散射通过改变自旋波模的弛豫速率,改变了自旋波模的共振强度,幅度可达40%。增大自旋波导能够降低磁钉扎的影响,可以用来提升自旋波导的性能。  相似文献   
952.
为实现多孔格栅类结构平台应力和能量吸收的可调控,提出了一种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并制备了3种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采用实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结构在面内压缩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和能量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的载荷-位移曲线呈现两个明显的平台阶段,结构的几何参数和肋板数对结构变形的稳定性以及平台应力的大小存在显著影响。平台应力的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通过调整相应的设计参数,能够有效地调控结构在压缩过程中的平台应力和能量吸收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的能量吸收性能,以结构的质量和比吸能为设计变量,进行了多目标优化。采用基于径向基耦合多项式函数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NSGA-Ⅱ),使结构比吸能最大化的同时质量最小化。与最初设计的结构相比,优化后结构的质量减小了6.0%,比吸能提高了21.5%。  相似文献   
953.
提出了一种用于单纵模激光器选模的基于光纤耦合器的光纤复合环腔(CRC)滤波器的仿真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两种新型双耦合器双环CRC(DCDR-CRC)滤波器及三耦合器双环CRC(TCDR-CRC)滤波器进行了理论仿真,通过引入游标原理,分析了两种滤波器在不同环长差下的滤波特性,并通过调整DCDR-CRC及TCDR-CRC的耦合比、环长及环长差,对有效自由光谱范围(FSR)、抑制比(SR)及主透射峰带宽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环腔的有效FSR可有效抑制波长选择器传输通带内的增益竞争,较低的SR可以抑制CRC滤波器相邻透射峰之间的增益竞争,较窄的主透射峰可以保证仅有一个激光器的纵模被选择。  相似文献   
954.
针对高精度相干激光探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形腔结构的双波长单频输出掺饵光纤激光器。该激光器使用未泵浦的掺饵光纤作为可饱和吸收体,结合标准具结构的光纤法布里-珀罗滤波器和光纤布拉格光栅,实现1 570 nm和1 548 nm附近的双波长单频激光输出,其中心波长分别为1 569.97 nm和1 548.06 nm,光信噪比分别达到58 dB和55 dB。通过在100 min内对输出激光光谱和功率的连续数据采集,得到输出功率波动分别为0.01 dB和0.02 dB,且光谱仪上始终未见输出激光光谱中心波长变化,表明输出激光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采用延时非零自外差法测量了输出激光的线宽,测得1 570 nm处激光线宽约为230.2 Hz,1 548 nm处线宽约为223.6 Hz。  相似文献   
955.
八节点等参元滑动接触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认为采用八节点等参元计算滑动接触问题时,往往存在较大的接触应力计算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单元具有两种不同的节点。为此,本文提出了双模拟接触边界法,即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节点,形成两个模拟接触边界,并限制“从接触边界”上的节点只能和“主接触边界”上其同类节点形成的模拟接触边界形成接触关系,从而有效的减小了采用八节点等参元计算滑动接触问题时的误差。  相似文献   
956.
采用精确取模法测量了GB12759-91型实验双圆弧齿轮逐级加载时的磨合磨损量,分析了双圆弧齿轮磨合过程中磨损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磨合仿真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57.
对用于单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的加速组元进行了双脉冲改造的初步尝试,用铁氧体作为磁芯材料,得到了双脉冲的波形数据。结果表明,现有组元经过简单的改造,完全可以感应出两个甚至多个电压脉冲,为以后多脉冲LIA的改造和设计提供了一个方向,也提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8.
本文研究了一端弹性支撑的并列双柱和串列双圆柱在气流中自由端的振幅响应,与单圆柱相比,在小间距时,串列双圆柱中前柱的横向振幅受到较强的激励。而在大间距时,振幅受到抑制,特别当L/D=3.5和4.0时,其振幅响应仅为单柱的1/3左右,而对于后柱,则在大间距时,纵向振幅响应有所增大,而且后柱的振幅响应要比前柱的大得多,而并列双圆柱的自由端振幅基本上受到抑制,在T/D>3.0之后,干扰很快减小到接近单个圆  相似文献   
959.
本文给出双材料板条结构的Suhir界面应力微分方程一般解,进而求解了温度沿板呈线性分时因异材料失配引起的界面剪应力和剥离应力。此解包含了均匀升温情况下的Suhir解。  相似文献   
960.
双材料应力分析中的镜像点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金泉 《力学学报》2004,36(1):106-111
提出一种分析各类双材料中任一点受集中力作用问题的方法.通过将结合界面或其自由表面看作镜面,将应力函数或位移函数设定成固定于受载点及其镜像点上的局部坐标系下的形式,利用界面连续条件和Dirichlet的单值性原理,所有应力函数或位移函数就可由无限体中集中力的解或半无限体表面集中力的解的应力函数求得.这种方法不仅可适用于单一界面的情况,也可使用于多个界面并存的情况,并且也可适用于具有自由表面的结合材料.这一方法可应用于各类结合材料、涂层薄膜材料、板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